第三节 侨务及港澳事务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6&rec=392&run=13

华侨及港澳同胞
区内侨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英国强租威海卫时期,至2010年已有100余年的历史。主要有以下10种情况:部分闯关东(指中国近代史上华北地区农民向东北三省移民的运动)的人后来移居到俄罗斯和高丽国(今朝鲜、韩国);英国强租威海卫后,有些人员到海外做佣工,其中部分人在当地定居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和英国在威海卫招募一批华工到欧洲战场,幸存者多数人在国外定居下
来;1930年国民政府收回威海卫、英国撤离时,部分人跟随去香港、澳门谋生;1938年日军侵占威海卫后,有些人避难出走,流落到异国他乡;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威海卫撤离时带走一些人,其中一部分去了东南亚国家,有的在香港、台湾定居;从威海卫回归到新中国成立,有些人因对当时的政策不理解,加之生活艰难,以外出投亲为由,转走异乡;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有的侨胞眷属因接管亲人家产或照顾老人,经国家批准,陆续移居海外;改革开放后出国读书留学等留在国外工作;涉外婚姻出境。
经区华侨初到海外,多以杂工、船员、警察、做小生意维持生活,少数人开餐馆、办企业。改革开放以后,从事教育、医疗、科研等职业的人数上升,特别是新生代华侨、新华侨,在海外通过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事业不断发展,政治地位和经济实力以及人权保障都得到改善。据不完全统计,全区有华侨及港澳同胞1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朝鲜、韩国、美国、加拿大、瑞士、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20余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地区。
接待与联络
按照“热情接待、提供方便、服务周到、多做工作”原则,利用侨胞和港澳台同胞归国探亲、观光旅游时机,通过走访座谈、安排参观考察等方式,开展侨务工作;通过召开代表会、小组会和定期走访等形式,向海外归来的侨胞宣传国家政策,及时帮助侨胞侨眷侨属解决实际困难。1993~2010年,共接待侨胞和港澳台同胞1154人次。
归侨、侨眷工作
1992~2010年,经区有归国华侨54人,主要来自朝鲜等国。建区后,对原籍在当地的华侨、外籍华人、旅居港澳人员的眷属进行多次统计,至2010年末,经区归侨、侨眷共1400人。
建区后,侨政工作从调查核实归侨侨眷基本情况入手,开展归侨侨眷身份认定初审工作和困难归侨身份审核工作,至2010年末,累计为191名归侨侨眷和20名“三侨考生”(归侨青年、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办理身份证明。
2006年7月,在全市率先启动困难归侨生活补助长效机制,对区内户籍且年事已高、生活困难、无固定经济收入的归侨,每人每月给予150元的生活补助。至2010年末,累计为25位困难归侨发放补贴17.7万元。
2009年,威海金鹰钮塑有限公司成立“侨法宣传角”,通过办板报、宣传栏等宣传手段,及时宣传党和国家的侨务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当年该“侨法宣传角”获国务院侨办授牌。
华侨华人投资和捐款捐物
建区后,经区以侨务工作为纽带,开展“以侨引资、以侨引智”工作,加强与海外有影响、有实力华侨华人企业家的联系,吸引有影响、有实力的华商企业家到区投资。至2010年末,累计引进侨资项目147个,占全区16.4%;总投资10.77亿美元,占全区27.6%;注册资本59492万美元,占全区27% ;实际到位侨资2.82亿美元,占全区外商投资企业总数19.7%。这些项目主要由美国、瑞士、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华侨华人投资。
华侨华人和侨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为贫困村捐钱、捐物、上项目,帮助农村脱贫致富。至2010年末,累计捐款捐物2000余万元。2008年,在山东省“杰出侨商”评选活动中,新西兰华人威海九隆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洪卫国获“杰出侨商”荣誉称号,加拿大华人威海三进包装有限公司董事长邹俊棠获“杰出侨商”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