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统计制度改革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6&rec=284&run=13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各项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国民经济得到持续发展,统计报表制度改革逐步深化,国家开始实施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改变了过去统计报表体系设置重生产轻流通、重积累轻消费、重规模轻效益、重实物轻价值的模式。进入21世纪,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务院对统计报表体系不断改革和完善,使统计报表制度进一步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992年,根据《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方案)》的要求,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作进一步细化,以国内生产总值为主,国民收入降到附属地位。1993年,根据国家统计局规定,正式取消国民收入报表制度,国内生产总值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1994年,按照国家统计局建立的国内生产总值支出法统计年报制度,对国内生产总值生产核算的产业部门分类进行调整和细化。
工业统计
1992年,工业统计综合年报表21种。在年报统计中,实行“一套表”的年报组织方式。1995
年,从年报开始对工业经济效益的评价体系进行修订,由1992年的6项考核评价指标改为7项。1998年,按国家统计局要求,对按隶属关系实施的乡及乡以上工业和村及村以下工业统计体制进行改革:全部国有企业及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列入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的统计范围,实施全面统计,其余的进行抽样调查。2003年,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统计制度,统计范围是:在全部国有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符合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并由本企业生产的所有产品。
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开发统计
1992年,开始建立农村集体5万元以上项目统计。1997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由计划总投资(或实际需要总投资)5万元以上调整为50万元以上。
1993年,国家统计局将建筑业统计纳入“一套表”统计制度。1994年,国家统计局对建筑业统计制度重新修订,废除“一套表”制度,改为主要反映建筑业企业本身的生产经营情况,对建筑业统计报表制度重新进行修订。2004年建筑业统计报表中以“万元”为计量单位的统一改为“千元”。
1993年,为反映房地产开发经济的规模、速度,国家统计局开始在《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中增加《商品房建设投资统计表》月报,报表设置比较简单。1994年,《商品房建设投资统计表》改为《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情况》。至1999年,执行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中增加《房地产开发经营情况》,在随后几年里,不断对各项指标进行补充和完善。
贸易统计
1993年,随着商业管理体制和商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国家对商业统计指标体系和调查方法实施重大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统计与部门统计及各专业统计之间的关系,推行“一套表”制度,《商业统计》更名为《批发零售贸易业统计》。1994年,报表制度进一步完善,暂停《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基本情况》统计。2000年,在《消费品零售额》统计中增加经济类型分组。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商业餐饮业机构改革的深入,相应的统计报表制度也有所变化。2002年,限额以下餐饮业实行抽样调查,餐饮业统计范围进一步扩大,初步形成以反映餐饮企业基本情况和经营状况为主要目的的指标体系。2006年,国家统计局决定对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企业及个体户实施新的抽样调查方案。
实施“在地统计”
为客观真实地反映威海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使统计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威海市政府确定,2007年10月1日起,在环翠区、高区、经区实施“在地统计”改革。实施“在地统计”的范围:坐落在三区辖区内的法人单位以及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不在威海的产业活动单位按坐落地(实际生产经营所在地)划归所在地政府(管委)统计部门负责统
计。实施“在地统计”坚持国民经济按地域核算的原则和统计工作在地管理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