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产品养殖、加工与销售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6&rec=227&run=13

水产品养殖
建区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区内着力推广名优养殖,以山东鸿源水产有限公司贝类养殖为龙头,建立虾夷扇贝养殖基地,扩大养殖生产,至2010年累计推广800公顷。以崮山工厂化养殖为中心,建立苗种生产基地,开展海参、鲍鱼、大菱鲆、石鲽、欧洲鳎等高价值品种养殖,以泊于浅海养殖为基础,建立参鲍精养基地,在泊于海岸线潮间带围堰参池和滩涂海区,发展参鲍精养,养殖面积达533公顷。同时,推行以“生产记录”“用药记录”“投售记录”为核心的3项记录制度,监督指导生产者按标准要求组织水产品生产;鼓励倡导各工厂化养殖企业以威海铭宇水产有限公司为示范,不断探究和完善生物菌饲养技术,推广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方式,避免病害发生,减少养殖损失。2006~2008年,累计育出星斑川鲽、大菱鲆3000余万尾,河北、吉林、黑龙江等地许多养殖户慕名前来购买,产品供不应求。2009年,威海中孚水产有限公司在国内率先从法国引进新一代大菱鲆亲鱼3000尾,以替代区内乃至威海市养殖大菱鲆出现的严重退化种质。
2007年,全区组织实施省级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产品认证工作,推行无公害养殖,至2010年,全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企业达8家,占工厂化养殖总规模70%。2007年,威海德明水产有限公司、威海中孚水产有限公司增殖放流黑裙鱼120万尾、日本对虾1700万尾。2008年,威海德明水产有限公司和威海宇王集团有限公司在崮山阴山湾海域建设人工鱼礁,总建设面积约53公顷。2010年11月,山东鸿源水产有限公司82公顷的海洋牧场项目获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准。至2010年末,全区养殖的品种包括海带、扇贝、贻贝、牡蛎、海参、鲍鱼及牙鲆、大菱鲆、鲈鱼等鱼虾贝藻类30余种,养殖面积2257公顷,产量39977吨,产值2.96亿元。
山东鸿源水产有限公司为区内主要养殖企业,前身是威海市凤林人民公社水产部,始建于1957年,1960年成立凤林人民公社养殖场,1970年成立凤林人民公社水产养殖大队,1984年改为分散经营,1989年蒿泊镇政府将分散经营的9个单位统一组织成立蒿泊渔业公司,1995年成为经区直属公司,1997年被批准为省级企业集团并更名为山东承天海洋水产集团公司。1999年8月,被科技部、农业部等5部委联合认定为“全国科技兴海山东威海贝类养殖示范基地”;11月,承担两个国家863计划海洋生物技术领域内的三倍体扇贝、三倍体牡蛎项目的中试基地。2000年1月,被中国农村技术发展中心确认为“中国农村技术发展中心海水养殖与示范推广基地”;8月,被省科委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04年,进行股份制改革后,更名为山东鸿源水产有限公司。2010年,总资产2.8亿元,净资产1.5亿元,职工1500人。公司占地面积35公顷,养殖海域867公顷,与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多所著名高等院所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是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拳头产品虾夷扇贝被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是农村信用社的AAA级信用企业。
水产品加工与销售
建区前,水产品加工主要以腌渍、腌干及冷冻保鲜为主。建区后,随着市场需求,特别是国际市场的开拓,水产品加工向深加工和精加工发展,加工品种除冷冻制品、干制品、腌制品外,增加熏制品、鱼糜及鱼糜制品、鱼粉、水产调味品、水产医药品等。威东日综合食品、东源食品、康佳食品等一批较具规模的水产品加工企业先后成立。同时,海洋食品、海洋保健品和海洋药品等精深加工稳步发展,涌现出以清华紫光、健人食品科技为代表的新型科技创新企业,开发出金奥力、金思力、健人双参液等10余种医药保健品。至2010年末,全区水产品加工企业17个,加工能力2.11万吨/年,水产冷库5座,水产加工品总量9090吨,产值4.53亿元。
建区后,区内水产品销售主要根据市场调节,渔民可以自行处理渔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变化,结合自身的经营现状,自主决定购销的品种和数量。各大渔业公司及重点企业,如山东鸿源水产有限公司、山东崮山水产集团公司相继建立起各自的水产品收购队伍和贮藏车间,其水产品供销总量占全区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