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848&run=13

林江(1918~1942) 原名丛祺滋。宋村镇下徐村人。在父亲丛月章的影响下,
林江自学生时代便走上革命道路。1935年9月在烟台八中读书时加入共产党。“一一
·四”暴动失败后, 在白色恐怖下,他冒着生命危险,同父亲一起四处奔走,设法
营救被捕的地下党员“程大姐”(李英岚) 。1936年,林江在校内发起并组织“大路
歌咏队”, 任队长,演唱进步歌曲和戏剧,宣传抗日救亡。是年冬,他按党组织指
示,回家乡发展“民先”组织,先后在文城、宋村、汤村等地活动。返校后,以烟台
八中为基地,在真光女中、益文中学及附近教师中发展民先队员。不久烟台西部中
学联合成立“民先”大队,林江担任大队长。他还与济南、青岛、西安等地的抗日民
众团体取得联系, 促进胶东抗日运动蓬勃发展。1937年9月,在烟台倡导成立救亡
歌咏队, 林江任队长,堂弟丛宏滋任指挥。他们在烟台丹桂戏院等处演唱“义勇军
进行曲”、 “救亡进行曲”、“打回老家去”等抗日歌曲。11月,与丛宏滋等赴延安抗
大学习。此间他出席过有名的西北青年救国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分配在华北民先
总队部工作。 1939年受党派遣,任胶东区党委青委会书记。同年8月,在胶东青年
第一届代表大会上当选青联主任。他提出的在全胶东建立青年抗日先锋队组织的议
案被全体通过,胶东从此有抗先队即后来的青抗先组织。1940年兼任中共招远县委
书记。 1941年5月,在胶东青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连任青联主任。此后还被选为
胶东参议员,代表青年参加参议会。1942年春,林江被选为山东省青联常委,并兼
任胶东青抗先总队部教导主任、胶东各救总会宣传部部长。是年冬,林江随西海军
分区坚持反“扫荡”斗争,被日伪军包围在大泽山区。因敌众我寡,林江战斗到最后
一刻,举枪自戕,实现了“宁可战死,决不当俘虏”的誓言,年仅24岁。其遗体先葬
在南招,后移至英灵山革命烈士陵园。(创刊本人照片)
林浩在《悼念林江同志》 一文中说:“林江同志是胶东的青年领袖,是党的优
秀干部之一。他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青年有为、朝气蓬勃、富有创造性、
大胆的进取心。胶东青年团的建立和青抗先的发展,林江同志是下了不少功夫”。
丛月章(1891.5~1943.8) 原名丛树贵。宋村镇下徐村人。出身封建地主家
庭。自幼读书,性格刚直。20年代,出资在本村开办新式小学堂,主张男女平等,
倡导女子入学读书。1927年加入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憎恨国民党统治者卖
国媚外、“剿共”、屠杀人民,转而信仰共产主义。1934年经杨岫庭介绍秘密加入共
产党。 他以社会名流身份积极投入统战工作,并受党组织的委托在家开设“福寿堂
药房”, 掩护党的活动。“一一·四”暴动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程伦,暴动前任该
药房先生,暴动的部分准备工作就在这里进行。暴动失败后,丛月章在白色恐怖下
坚持斗争。中共党员李英岚(程大姐)暴动中被捕关押在牟平监狱,他派儿子林江
去监狱为李英岚送棉衣,并凑钱将其保释,又护送她乘船转移到上海。1937年11月,
他又将共产党员潘复生保释出文登监狱。 1938年3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由文登开赴蓬莱、黄县、掖县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他家成为“三军”的联络站。同
年,丛月章任中共文登县四区区委副书记,并组织成立农民抗日自卫团,被国民党
文登县政府监押20余天,强迫他解散自卫团,改办国民党的保卫团,但他始终坚强
不屈。1940年,丛月章任文登县民主政府四区区长。是年3月,“山东人民抗日救国
军第九军”在文登县李仙庄村成立, 他出资买布,组织妇女为部队做军衣军鞋。共
产党在下徐村的革命活动引起国民党文登县政府的仇恨。 1940年5月,他的胞弟、
国民党文登县长丛芳山率“抗八联军”百余人闯进下徐村,烧毁丛月章和其它共产党
员及村民房屋480余间,杀害共产党员2人、群众1人,制造了有名的“下徐村惨案”。
但丛月章并未被吓倒,仍然坚持革命。是年9月,丛月章被选 为东海区临时参议会
驻会议员和胶东区参议员。 1942年减租减息运动中,他主动捐献100多亩土地,受
到贫苦群众欢迎。翌年病逝于村,批准为革命烈士。
妻子隋熙兰,在他影响下热心革命,为过往她家的抗日干部、战士安排食宿,
有时一天要做十几顿饭。为资助革命,支持丈夫几次变卖土地,被誉为“革命妈妈”。
1940年,隋熙兰加入共产党。丛月章的2男4女,自1935年相继参加革命。次子林江
(丛祺滋9)、次女林向英(丛祝滋)、四女丛林均为著名革命烈士。
于洪锦(1915.5~1943) 原名于洪珊。大水泊镇南疃人,出身富裕农民家庭。
小学读书时, 跳级数次,提前1年考入文登中学。1932年,在全省毕业通考中,成
绩排第三名,获奖章。同年,考入济南省立师范学校。这期间,阅读马克思经典著
作和其它进步书刊, 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 1936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7年“七七事变”,学校停办,离校回乡,在望浆寺小学任教。见同居的兄长购买
土地, 便开导说:“这是什么时候了,你还买地?将来多余的土地房子都该分给穷
人。 ”他与自家雇工平起平坐,说:“将来解放雇工,取消剥削!”不久,参加国民
党文登县政府以准备抗日的名义举办的小学教员军政训练班,任队长。1938年2月9
日,瞒着家人,与刘汉等到大水泊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五大队,不久加
入共产党,任中队指导员。是年秋,任掖县警卫大队政委;冬,到胶东区党委保卫
局作秘书工作。 1939年初,任五支队后方司令部警卫营独立营政委。1939年7~10
月,调任中共胶东区北海区特委书记。当年11月被选为中共“七大代表”,赴延安参
加“七大”会议。12月底,到晋东南中共北方局机关,因阎锡山进攻新军事件被阻。
1940年夏抵达延安。因“七大”会议延期,入中央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冬,入中央
党校学习。1942年,在延安整风后期,中央党校开展所谓“抢救”运动,因参加文登
教员学习班,被怀疑是国民党员,受到隔离审查,精神压力极大,忧郁成疾,入中
央医院诊治无效逝世。当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到党校讲话,宣布为“抢救”运动中所
有受到打击迫害的同志平反昭雪。
洪锦离家后, 仅给父母写过一封信,说:“忠孝不能两全,儿投身革命事业,
望父母保重。”乡人于敬远见到他,问他怎么不回家,他说:“家里我放心。革命不
成功,我不回家。”烈士有3个女儿,均参加革命工作。(附本人照片)
于化南(1904.7~1945.12) 原名于诗勋,号化南,字诵芬,化名李文生。
宋村镇东孔格庄人。出生农民家庭。童年读书,品学兼优。文登高等小学毕业后,
回乡任小学教员。1932年,到黑龙江省饶河县,投奔“闯关东”的父亲于树兰(号祥
庭)谋生。一度聘为山乡塾师。既至日军侵入后,受李学福及郑鲁岩启发,毅然参
加饶河县抗日游击队。因他极富文质才略,为人憨城,工作忠心不二,颇受信赖,
被委以宣传职。1933年加入共产党,翌年任中共饶河县委委员。未几,任二师政治
部副主任。其间,多次参加战斗,且担负募集粮秣任务,奔走于崇山峻岭间,风餐
露宿,而不以为苦。乡亲王秀东返故里时问化南是否捎寄东西。于答:“我今无国,
哪有家呢? 请告诉家人,抗日胜利,方能回乡。”1935年,任中共吉东道北特委委
员和吉东特委委员。1936年,担任中共中央驻满州代表联络员,以“诵”为代号,负
责饶河、虎林、抚远、同江、富锦、绥缤、宝清、密山、牡丹江、穆棱、勃利、依
兰和林口等地方党组织与“抗联”四军、五军和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联络工
作。他在特务密探跟踪监视之下从事秘密活动,传递情报,出色地完成任务。同年
12月25日,化名李文生,在林口街石印局做联络工作,因叛徒出卖,地下联络站被
敌人发现。他冒着被捕牺牲的危险,将吉东道北特委机关和钟表铺石印局、鲜货床
子等联络点的工作人员安全转移,并迅速向各地发出告急警报,使党组织避免了一
次重大损失。 1937年1月,于化南协助周保中将军赴下江地区与北满特委冯仲云、
李兆麟将军协商,统一东北北部的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和各抗日部队的军事指挥,促
进抗日斗争深入发展。 同年3月10日,在林口县三道通的四道河子沟里,由周保中
将军主持,召开了改组吉东道北特委为吉东省委的重要会议,于化南当选省委常委。
同年4月, 赴莫斯科向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汇报工作,撰写《吉东道北特委关于
一九三六年工作报告》,如实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北部地区的斗争情况,认真
总结了经验和教训。党组织安排他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38年回国,调延安任
中央保卫职。
1945年,于化南随中共中央工作团挺进东北。同年任勃密虎饶地委书记兼人民
自卫军司令,住勃利县城,负责密山、虎林、穆棱、林口和勃利等地建党建军建政
工作。12月13日夜间,勃利独立团团长孙荣久叛变,袭击中共中央工作团驻勃利分
团。于化南组织勃利县大队警卫队英勇反击,对峙两天后,自引基本队伍十余人撤
退,欲向牡丹江靠拢。行至林口县林爪乡一小村寻找饮食时,误入敌窟,被捕。国
民党军副团长梅双吉是抗联叛徒,指认于化南为共产党要员,遂施以酷刑拷问,用
藤条棍将膝盖和脚踝打成紫黑色,但铁骨铮铮,坚贞不屈。12月20日,慷慨就义于
龙爪南山。
龙爪群众在烈士捐躯地隆土为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烈士遗骨移葬于林
口县烈士公墓。 1985年9月,林口县人民政府又在于化南殉难地建纪念碑。(附本
人照片)
于慎修(1919.2~1946.10) 大水泊西南台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9岁
上学,13岁退学,为地主扛活。1940年,志愿到八路军东海指挥部五营当战士。同
年8月11日, 在青石岭战斗中,于慎修端起刺刀冲向敌群。一个日本兵嗥叫着向他
逼近, 于慎修英勇无畏,连刺3刀,敌人当场毙命。1946年10月,于慎修升任胶东
军区六师七团八连管理排长,负责全连伙食。他一心要上前线,经再三请求,终于
被调三排任排长。同年10月20日,于慎修所在的八连受命攻打驻昌邑县城的国民党
54军。战斗异常激烈,连干部相继伤亡,于慎修主动指挥全连战斗,身负重伤,不
下火线。八连在推进中,由于受敌一地堡机枪的封锁,几次攻击均受挫,战友一批
一批地倒下了。于慎修不顾重伤,艰难地爬向敌堡,前进中又身中数弹。他以令人
难以置信的毅力,终于接近了地堡,飞身跃起,用身体堵住喷着火舌的射击孔,掩
护战士一举歼灭了敌人。 战后,胶东军区追认他为战斗英雄。1948年2月,华东野
战军又追认他为华东一级人民英雄。葬于昌邑。(附本人照片)
王道廉(1922~1946.10) 天福山乡西北岔人。出身农民家庭。高小毕业后,
1938年5月在黄县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193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任南海军分区独立团八连排长。是年,在掖县土山战斗中,他率一个排袭
击日伪据点。战斗打响后,他第一个翻过围墙,带领全排,打得敌人措手不及,为
全歼守敌起了重要作用。1942年升任连长。是年,国民党顽固派十二师主力第一、
第三团进犯胶东军区南海军分区机关驻地卓泥沟村。在敌先头部队已冲入村内的危
急时刻,王道廉率连赶到,以猛烈的火力迅速歼灭入村之敌,保卫军分区机关安全
转移。1944年,王道廉率领八连护送干部去山东军区,返回途中,在莱西县南于家
寨子村宿营时, 被国民党顽固派葛子明部8个连包围。八连仅有70余人,且经长途
行军,已十分疲劳。在四面受强敌包围的紧急关头,王道廉机智地指挥全连战士集
中兵力,首先捣毁敌人阵地指挥所,使敌人失去指挥。乘敌混乱之机,激战两小时,
冲出包围,歼敌100余人,而全连仅轻伤5人。1946年,他升任胶东警备三旅十六团
参谋处长。同年10月,在太祉庄战斗中,往返指挥战斗,不幸牺牲,年仅24岁。葬
于莱阳县夏格庄。在8年军旅生活中,他6次负伤,6次重返前线。1947年2月,被追
认为胶东军区战斗英雄。(附本人照片)
乔聚会(1928~1947.11) 大水泊镇栏杆河人。自幼家贫,3岁丧父,5岁丧
母,5个哥哥都当雇工。1944年参加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当通信员。在一次战斗中,
营长钟平武负伤, 他冒着密集的炮火,将营长背下火线,走了2里多路,但还未冲
出敌人的包围圈。 营长苏醒过来,要他丢开自己,赶快突围。乔聚会说:“只要我
有一口气, 就一定把你背出去!”他背着营长辗转10余里,终于摆脱敌人的包围,
找到了部队。 1947年8月,乔聚会被调到东海区。先后任东海独立团一营营部通信
班班长、一营三连五班班长。1947年11月17日,一营三连在威海古陌岭前沿阵地担
任阻击任务。他带领全班战士,打退敌人多次进攻,脚部受伤,坚持战斗。最后子
弹打光了,手榴弹也扔尽了,他带领战士居高临下,用石头向敌人砸去,再次打退
敌人的进攻。当阻击任务完成奉命转移时,敌人又反扑过来。他迅速抱起阵地上仅
有的一个炸药包,拉开导炎索,纵身跃出战壕,冲进峰拥而上的敌群,同20多个敌
人同归于尽。东海军分区追认他为中共党员、一级战斗英雄,并追记特等功。
于冠敬(1874~1948.3)  (正文第946页)山镇西武林村人。幼年丧父,
靠母亲抚育,家境贫寒。晚上没有油灯,点燃香码看书。20岁时中秀才。为人耿直
刚强,富有民族气节。1898年7月1日,《中英议租威海卫专约》签字。1900年4月,
登州道台李希杰会同文登知县陈景星、 地方劣绅王慰农3人与英国驻威大臣勘地划
界。消息传来,文登人民对英帝国主义侵略及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怒不可遏。4月4日,
于冠敬发出火烧鸡毛信,沿村传送。人们接到鸡毛信蜂拥而起,于4月6日,一千余
人手持土枪、长矛、铁叉、二齿子等汇集到道头后泊,在东道头梁家店召开抗英誓
师大会。于冠敬慷慨陈词,申明保家卫国之大义,号召群众与侵略者斗争到底。他
说:“威海是威海,为什么要把租界划到文登来!这样下去,岂不要亡国了吗?”与
会者未待于冠敬说完,吼声雷动,表示愿意听从指挥,誓与侵略者血战到底。当时
英国驻威海办事处大臣铎沃德和沙巡查带领200多名步兵和10余名骑兵, 妄图武力
勘界。行至鹿道口村遇上示威的群众时,沙巡查又带队南下,在道头北 (同上)
向卧龙方向勘去。这时于冠敬召开的抗英大会刚刚结束,与威海孙家滩廪生孙义清
等率领的抗英队伍汇合,数千人直奔卧龙东山。于冠敬与英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
不准霸占中国领土! ”“英国人滚出中国去!”口号声此起彼伏。愤怒的群众将英人
在卧龙村西 (正文第947页)后坡、西泊、庙西头、东南河埋下的5块界碑砸得粉
碎。沙巡查喝令步兵和马队开枪射击,周家屯两名农民当场死亡。于冠敬等毫不畏
惧,将其团团围住,高喊:“拉出来!”“砸轿子!”“打死卖国贼!”数名农民遂将李
希杰揪出轿子,打翻在地。文登知县陈景星连忙跪在地上,苦苦向于冠敬孙义清等
赔礼求情:“这是国家定的事,我们也说不了算!”此时,忽然风雨大作,英人趁机
逃走, 群众紧追不放。事后,当地流传着一首歌谣:“卧龙山,围洋兵,英国鬼子
慌逃命。不是狗道解了围,保他一个活不成!”
于冠敬曾在汪疃翠峡口教学多年,主张拆掉西武林村北的老庵,以庙产建学堂。
此议受到当地旧势力的反对未能实现。后到管山教学20多年。50岁后在自家办起学
堂,教授20岁上下的青年学生。在63岁时染重病,终止教学生涯。病愈后被推为村
长。当时日伪军经常进村要壮丁,催粮款。于冠敬为维护群众利益,抵制种种摊派,
多次受到日伪军的毒打,几次昏死过去,但宁死不屈,深得百姓敬重。74负病逝。
(附本人照片)
李孟祥(1930.2~1948.12) 汪疃镇西梁格村人。出身贫农家庭。1947年7月
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斗中,4次负伤,都坚持不下火线。1948年4月,在潍县
战役中, 英勇杀敌,荣立三等功。同年9月,在济南战役中,李孟祥所在班担任攻
击敌11号工事任务。因地势开阔,敌火力密集,爆破手连续七、八次爆破,均未奏
效。李孟祥见状,抱起炸药包,跃出战壕,勇敢地冲上去将敌工事炸毁,使突出队
迅速出击,全歼敌人一个加强连。在攻打马庄时,李孟祥又炸毁两个敌堡,为部队
前进打开了通路。马庄之敌龟缩在一座大庙里负隅顽抗,担任爆破任务的两名战士
先后牺牲。李孟祥自报奋勇,抱起炸药包向大庙冲去。刚冲出四五步,右肩中弹,
他顽强地爬上去,将大庙炸毁,部队冲上去全歼守敌。济南战役结束后,李孟祥荣
立特等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1月,他伤口未愈就要求参加淮海战役。12月上旬,
在追击国民党部队时中弹牺牲。葬于安徽省宿县小油坊。所在部队追认他为团甲等
战斗模范,华东野战军追认他为特等功臣。
周璞宗(1928.5~1948.12) 大水泊镇大河村人。贫农出身。1946年1月入伍。
1948年4月入共产党。同年9月,济南战役燕翅山战斗中,他在二十六师七十八团一
连任卫生员,随突击队冒着敌人三面火力夹击,救护伤员。部队突进夹壁墙后,他
几进几出,往返包扎。天亮后,教导员发现突破口外山坡上有2名伤员,身边着火,
非常焦急。周璞宗机智勇敢地爬到伤员身边,扑灭火焰,把伤员抢救回来。先后包
扎40余名, 抢救2名重危伤员。战斗到关键时刻,因弹药缺乏,形成僵持状态。周
发现突破口外六、 七米处有1包炸药和两麻袋手榴弹。在敌火力严密封锁下,他往
返3次抱回了炸药包和100余枚手榴弹,为夺取燕翅山战斗胜利起了重大作用。1948
年10月22日,纵队为他记特等功。同年12月9日,在淮海战役牺牲,葬于苏北碾庄。
鞠文进(1926~1948.12) 葛家镇李家庄人。 出身农民家庭, 高小毕业。
1945年1月参加八路军。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冬季大练兵中,他不
顾胳膊肿痛,腿上生疮,坚持早起晚睡,苦练杀敌本领。在威海练兵竞赛大会上,
他投弹获得78米的好成绩,受东海军分区通令嘉奖,获得投弹状元称号。1946年,
他被评为连队模范党员。是年,在平度战斗中,任班长,担负佯攻任务。他沉着指
挥全班战斗, 牵制敌人4挺机枪的火力,有力配合了主攻部队。在追击逃敌时,被
炮弹炸伤,仍坚持追击敌人达六七里,直到昏倒在地。战斗结束后,被评为营甲等
战斗模范和团甲等射击模范。1947年,任排长,在南麻战役中,遭敌人三面攻击,
全排仅剩10人, 他带领战士顽强战斗,胜利完成任务。1948年3月,升任九纵七十
八团三连连长,并被华东野战军授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在淮海战役中牺牲,
年仅22岁。葬于河南永城南刘河庄。
纪述祥(1927.12~1950.11) 初村镇冢子庄人。出身农民家庭,小学毕业。
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 任连队司号员。1946年10月,在芦家岭战斗中,阵地遭到
敌机轮番轰炸,人员伤亡很大。他冒着炮火去各排传达命令。部队转移时,他主动
留在后面,抢救伤员,掩护转移。同月,在攻击昌邑城战斗中,部队被密集火力所
阻,连长命令二排从侧翼攻击敌人。纪述祥主动承担穿过敌封锁线去二排传达命令
的任务。 部队占领昌邑县政府后,敌集中兵力反扑。他勇猛阻击,连续毙敌2人。
部队向纵深推进时,弹药用尽,他又冒着炮火找到一箱手榴弹。战斗结束后,纪述
祥加入中国共产党,被评为团甲等战斗模范。1948年又被评为营劳动模范、营练兵
模范。3月,任九纵七十六团司号班长。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授予他华东三级人
民英雄称号。1950年,任志愿军二十七军八十师二三八团号长。同年11月,在朝鲜
新兴里石幕洞战斗中牺牲,年仅23岁。葬于朝鲜。
刁子仁(1919.8~1951.9) 又名刁培臣。米山镇长山村人。生于贫苦农民家
庭,仅读书2年。14岁就给地主当长工。1936年冬的一天夜里,他从地主家里逃出,
到大连干苦工。因家乡遭灾,于1941年春从大连返回,靠租种土地维持生计。1943
年11月, 由村党支部书记刁树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战
斗中,3次负伤,立三等功2次,四等功5次。1947年3月,在胶东驿塘战斗中,刁子
仁所在的二连担任爆破任务。因敌地堡火力封锁严密,第一次爆破失利,爆破手牺
牲,部队伤亡很大。在这紧急时刻,刁子仁挺身而出,隐蔽在墙角,选择好路线,
先把小炸药包扔到敌地堡附近引爆,乘着烟雾迅速送上炸药包,炸毁敌地堡。接着,
他又用同样的方法炸毁敌人两座暗堡,为整个战斗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战斗结束后,
荣获团特等爆破英雄称号。1948年3月9日,华东野战军又授予他华东二级人民英雄
称号。1951年,刁子仁赴朝参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四三团
七连连长。 同年9月,七连奉命坚守华川阵地。他指挥全连战士多次打退敌人的进
攻。在战斗即将结束时,不幸被敌炮弹炸伤。他让救护队先抢救受伤战士,最后为
自己包扎。9月14日,因患急性肠炎,病逝于前线。葬于朝鲜。
刘兰藩(1923.1~1951.11) 侯家镇二马村人。出身农民家庭,小学毕业。
1943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智勇双全,是出色的侦察员。1947
年南麻战役前, 任侦察排长,奉命率8名战士深入敌后侦察。经一夜行军,越过敌
人数道封锁线,于太平山下活捉2名敌人,又机智地捕获敌上士和文书各1人。押返
途中, 不幸与敌巡逻班遭遇。刘兰藩当机立断,让战友押走俘虏,自己和1名战士
化装成敌军上士、文书与敌周旋。当被识破时,他抢先开枪,毙敌3名,将敌击退。
在撤退中又遭敌1个排追赶, 他声东击西,摆脱追敌,胜利完成任务,为部队提供
了重要情报。同年10月,在安丘,他带领20名战士,伪装成敌兵,一枪未发,俘虏
还乡团9名, 缴获步枪7枝,手枪3枝,机枪1挺。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授予他华
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同年,在淮海战役中荣立一等功。1950年,任志愿军八十师
参谋长,立特等功1次。1951年11月,牺牲于朝鲜前线,时28岁。
李启明(1913.5~1953.7) 又名王振东,葛家镇东旺疃人。红军老战士。家
境贫寒,以乞讨和给地主扛活为生。1934年参加于得水领导的武术房和武装小组。
1935年参加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一一·四”暴动。暴动失败后,跟随于得水在昆嵛
山区坚持武装斗争。 1936年7月加入共产党。1937年12月24日,参加天福山起义。
1938年2月13日, 参加解放牟平城和雷神庙战斗。当日军从庙南门冲入时,他隐避
在大门后,向冲到身边的敌人连发两枪,两个日军应声倒地,其余敌人纷纷退到门
外,架起机枪向院中扫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他临危不惧,机智勇敢,为三军
击退日军、 冲出包围起了重大作用。1940年3月,李启明率胶东抗日联军第七大队
由蓬黄战区东来, 支援东海第二次抗日武装起义。初仅30余人,不久发展到170余
人, 主要活动在昆嵛山周围,神出鬼没,侦察、袭击日伪顽军,使郑维屏等“抗八
联军”闻风丧胆。 建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海水警区石岛巡防区主任。因积劳
成疾,于荣成穆家岛病故,批准为革命烈士,葬于文城烈士陵园。
于瓯江(1903~1954.4) 字瓯江,名永嘉,大水泊西南台村人。出身农民家
庭。小学毕业后,考入荷泽省立六中,后又考入北平朝阳大学法律系。大学读书期
间接受马克思主义。1927年由朱可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因躲避军阀张作
霖部的搜捕,潜回家乡。1928年返回北平。因找不到党组织,1929年秋回乡,先后
任大水泊西庙高等小学、威海卫竹岛小学校长。他利用教学之便宣传马克思主义。
1936年, 中共党员理琪来文登, 于瓯江找到党组织,并受命在大水泊一带活动。
1937年, 参与天福山起义的组织发动工作。1938年春,积极协助“抗日救国民众动
员会”的工作。是年6月,任中共文登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时三军已全部西上,中共
在文登的活动十分困难, 只得用隐蔽的形式宣传抗日。他参与创办“国难教育研究
会”,亲自讲政治常识课。8月,他在西南台村组建文登抗战文化供应社,油印、散
发进步书刊,教唱抗日歌曲,宣传党的抗日救国纲领和政策。在此基础上,又创办
了文登抗战话剧社, 以戏剧形式,动员人民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1月,兼作
中共文登县委统战部、 民运部、军事部部长。是年4月,他利用三军留下的部分枪
枝,准备拉起抗日武装。此事被国民党地方武装头目王兴仁和丛镜月获悉,派兵搜
查堵截。于瓯江设计用新媳妇回娘家的办法,把武器安全运到东海特委驻地林村。
王兴仁截枪不成,便将于逮捕吊打,用香火烧其胸部,用子弹撬其肋骨,但他始终
不吐露枪枝的下落。在国民党监狱40余日,坚持唱抗日救亡歌曲,经党组织营救获
释。同年6月,中共东海特委委任于瓯江为中共海阳县委书记。1940年6月,被选为
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 兼任县抗日大队队长。是年8月,调任中共荣成
县委书记,政绩显著。1944年4月,任山东省高级审判处胶东分处副处长。1948年,
他随军南下,任豫西行署司法处长。广西解放后,任广西司法厅长。后任中南局军
政委员会司法部办公室主任、部长等职。因积劳成疾,病逝于汉口,批准为革命烈
士。
俞宽增(1878~1959) 女。葛家镇林子西村人,著名革命烈士邹恒禄的母亲。
其丈夫邹连群因病失聪,靠她支撑贫苦的家庭。她为人宽厚善良,深明大义,在残
酷的对敌斗争中,炼就坚毅顽强、不屈不挠的性格。大儿子邹恒禄是文登早期共产
党员之一。凭着朴素的阶级觉悟,她很快就理解并支持党的事业。中共文登县委和
胶东特委多次在其家中开会、接头,每次都主动放哨望风、秘密传送情报。1933年
秋,她又支持第三个儿子邹恒德参加中共地下活动。为此,三儿媳被封建势力骂为“
土匪的媳妇”, 怀恨投湾自尽,俞家被称作“土匪窝”。二媳妇刘昌锡也是中共地下
党员,1934年被国民党文登县长刘崇武抓进监狱,逼她供出邹恒禄、邹恒德的下落。
俞宽增及时把当局的阴谋通知两个儿子,嘱其不要上当,自己每天拄着拐棍沿街乞
讨,按时往狱中给儿媳送饭,暗示儿媳要坚强、挺住。刘崇武无计可施,只得收了
一百元钱做抵放人。老人领着儿媳、背着孙子,从狱中回家。是年秋,刘崇武又派
人闯进俞家捉人,捉不到人就对俞宽增用棍棒打,用点燃的成札香火烧灼她的胸膛,
逼她交出儿子。她宁死不屈。小孙子受惊吓抱着奶奶号哭,也被兵丁狠狠踢开,不
几天死去。 天福山起义胜利后,俞宽增革命信心更坚定。1938年5月,让第二子邹
恒寿带上她新手抚养成人的两个孙子邹立义、邹礼智一起投奔三军,支援抗日战争。
1939年5月, 邹恒禄、邹恒德均壮烈牺牲。到1944年文城光复时,俞家原12口人,
家中只有她和大儿媳两代寡妇。 1946年3月在昆嵛县人民政府一届三模大会上,白
鹿区合作社、各救会、商会合赠俞宽增“建国之锋”的巨幅匾额(至今完好),以表
彰她的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俞宽增革命精神不减当年,带头响应党的各项号召,给后一代
讲革命斗争史。81岁病逝。
于继训(1915.4~1966.8) 泽库乡花岛村人。出身贫农,读书3年务农。20
世纪30年代,花岛村南是一片白沙滩,只生长少量杂草。每逢春季,飞沙四起,滩
内难以行人, 流沙侵蚀农田。每年栽一季地瓜,亩产仅100公斤左右。群众缺吃少
柴草。1944年,在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村人开始封滩养草,植树造林。因流沙上
难以栽树,于继训同30多名青年一起,在沙滩上挖穴,又从村北2公里外挑来黄土,
一担黄土栽一棵树,试栽百余棵刺槐,成活80%。同年,于继训当选副村长,4月加
入共产党。1948年10月支援前线,荣立三等功。1949年7月,回村任党支部副书记,
继续带领群众封滩造林。1951年春节刚过,他带领70多名青年推着小车,到80公里
外的威海市杨家滩苗圃搬回30多万棵棉槐苗。栽树那日,天冷潮涨,难以进滩。于
继训脱下鞋袜,第一个下水把苗木送过港汊,又回来背其他人。大家深受感动,争
先恐后下水过港干起来。 当年全村造棉槐林650亩。附近的刘家、周家、小葛家等
村,纷纷学习花岛,也开始在沙滩上造林。1952年,于继训被选为文登县劳动模范。
到1955年,于继训带领社员在白沙滩上又造林400亩。翌年3月,于继训被推选出席
山东省第一届社会主义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会议。是年,他任党总支委员、花岛农业
社党支部书记,分管林业生产。他带领规划小组,将2400亩白沙滩全部规划,带领
刘家、 周家、寨里、小葛家、岭上、尹家等8个村,割条扦插一冬春,建起长3000
多米、宽8米的防风林带,共造林1200亩。1957年3月,出席省第二次积代会。1958
年,他又在沙滩上搬土栽植果树25亩,获得成功。每次开会,他都带回种苗,在沙
滩上相继试栽黑松、枰柳、苦楝子、橡树等皆获成功,并实行乔木、灌木混交,初
步绿化了白沙滩。至1960年,共栽树2400余亩。1959年,他任村党支部副书记,坚
持封滩育林、补植改建、抚育管理。“昔日白沙滩,如今变绿洲”。1962年,山东省
人民政府授予他林业劳动模范称号。
于继训为白沙滩绿化事业奋斗一生,改变了家乡生态环境,造福于子孙后代。
于得水(1906.5~1967.2) 原名于作海,化名于海、高得胜、刘二伦、林得
胜。铺集镇洛格庄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0岁便下地种田。15岁时,其父于连登
因交不上租息,被县衙监押,祖父母、长兄及弟弟先后冻饿而死。于得水18岁开始
拜师学武术,练得一身好功夫。1931年5月,参加农民协会。1933年春,由刘振民、
于绍先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拉起十多人的武装,秘密活动于牟平、文登、海阳一
带, 被当地群众誉为飞檐走壁的独胆英雄。1933年7月23日拂晓,于得水被葛家联
庄会武装百余人堵在家里。他急中生智,跳上柜子,顶破屋笆,蹿上房顶,越过几
家院墙,冲出敌人包围。敌人将于得水的父母打伤,1个孩子踢死,家门贴上封条,
国民党文登当局悬赏大洋1000元通缉他。 1934年3月,任中共文登县委武装小组负
责人,负责保卫县委、除奸、筹集党的活动经费。11月,他根据党组织指示到东北
暂避, 1935年6月,返回胶东参加“一一·四”暴动,任东路第三大队(即特务队)
队长。同年11月28日晚,他率队偷袭石岛国民党守军,因敌先有察觉,偷袭未成。
他立即决定改为袭击人和、鹊岛、黄山、高村、宋村等国民党镇公所、盐务局,两
天一夜行程150公里, 缴获长短枪80多枝,大刀50余把,土枪30多枝,子弹2000余
发。
“一一·四”暴动失败后,在艰苦的环境中,于得水率领仅存的30多人在昆嵛山
区开展游击战, 巩固和发展了红军游击队。1936年6月,中共文登县委成立,于得
水任军事委员。1936年6月2日晚,经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同意,他与王亮率队袭击国
民党界石联庄会,缴获长短枪20余枝,子弹2000余发。战斗中,他腰部连中两弹。
后伤口恶化,他忍着剧痛,让战友用剃头刀割开伤口,取出弹头。翌年春,率20多
名队员奇袭垒子盐所,缴获长短枪20多枝,子弹千余发。1937年12月24日清晨,于
得水率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员带着30多枝短枪,参加了由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天福山
起义,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大队长。回忆几年来为掩护自己而牺
牲的众多革命群众, 遂改名于得水,激励自己永远不脱离人民。1938年2月,改任
第二大队长。 是年3月19日,率队攻克福山县城,促使国民党福山县长陈昱反正,
接收改编陈部300余人。同年7月17日,率队粉碎三军二路指挥周拥鹤叛变阴谋,改
编周控制的4个大队。1938年9月18日,调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五支队六十三团团
长, 奉命到达黄县、招远边界,保卫八路军兵工厂和玲珑金矿。1939年3月,任八
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十五团团长。是年7月3日,率十五团设伏于龙(口)招(远)
大郝家、大傅家之间,击毁日军汽车3辆,缴获机枪1挺,步枪40余枝,歼敌30余人。
是年在五子峰一带反“扫荡”,他受徐向前命令,坚守阵地。战斗打得很激烈,徐总
始终坐在阵地上。 于得水横下心,反复击退敌人,守住了阵地。战后徐总说:“于
得水不光会打游击, 也能打硬仗么!”1940年3月,调任东海指挥部副指挥。是年9
月, 调任山东纵队第五旅十四团副团长, 率部由平度返回文登,部队很快发展到
2300多人,在南黄集歼灭顽固派秦毓堂部征粮队300余人,收复文登县境内的高村、
张家埠、登登口、上庄(今属荣成市)等日伪据点,巩固扩大了东海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8日, 于得水率十四团配合胶东第五支队二团向盘踞昆嵛山的顽固派“抗
八联军”发起进攻,激战3昼夜,解放昆嵛山区,歼敌2000余人,缴获轻机枪30余挺,
步枪1500余支。 是年10月,任东海公署专员。1942年7月,任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
副司令员。 8月,兼任文西行署主任。1945年,协同刘涌指挥部队解放烟台。是年
10月29日, 指挥东海军分区独立团和特务营1200余人,收复崆峒岛。1946年1月,
升任胶东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 1949年4月,奉命率部渡江南下剿匪,任浙江军区
第六军分区司令员。
1950年, 于得水任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军区建筑委员会主任。1961年8
月, 转业到地方,任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安徽省第三届政协常务委员。“文化大
革命”开始,他遭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的迫害入狱,于1967年2月26日含冤惨
死狱中。 党中央和周总理对此极为关注,指示追查此案。1979年2月19日,中共安
徽省委在合肥举行追悼会,给于得水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于得水是胶东人民心目中的传奇式英雄。在土地革命战争和创建巩固胶东革命
根据地的斗争中, 出生入死,英勇善战,7次负重伤,13次受上级嘉奖,立下丰功
传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保持艰苦奋斗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又立新功。1959
~1961年,奉党组织指示,写下17万字的《革命回忆录》。
于寿卿(1886~1969.2) 大水泊村人。童年入塾读书。1912年在大水泊办小
学。 1914~1917年,在北京、济南等地私立中学求学4年。1921年秋,考入济南农
业专科学校学习3年, 毕业后回大水泊小学任教。1930年,受聘为文登中学博物教
员, 执教9年。1932年应聘为七乡师兼职生物教师。自此,每日往返于文登中学与
乡师之间,两面授课,还兼任香岩寺蚕丝学校校长一年半。1938年,日机炸毁文登
中学教学楼。 他积极协助校长王远峰将文登中学迁至高村南庙继续办学。1940年3
月, 日军侵占高村,被迫回家。1940年8月,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刚成立,于寿卿
已55岁,与青年一样为抗日救亡运动日夜奔忙。1940年秋,任大水泊小学校长,半
年之后调任东海专署农训班主任兼东海中学教员。此后,相继在滨海中学、胶东公
学、胶东建国学校任教。1945年又兼任胶东农场研究股副股长。1946年冬调威海中
学任教。1948年学校停办时,回到大水泊西南台村任农救会长兼贫雇农学校校长。
1953年秋, 到文登一中任高中生物教师。1954年7月,经李言、于振海介绍加入共
产党,年已61岁。1958年秋退休。晚年去云南省昆明市儿子于元圃处定居,病逝于
此。
于寿卿一生献给文登的教育事业。 桃李俊才,遍布省内外。1947年6月,因工
作成绩突出和积极捐献、 支援解放战争,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1955年,出
席山东省第一次优秀教师代表会。
于会仁(1920~1970.7) 大水泊镇杭里村人。16岁起做长工。1940年后,积
极参加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4月加入共产党。1950年带领4户贫农,成
立互助组。1954年,串联17户,成立该村第一处初级农业合作社“民建社”,任社长。
1958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处青龙河畔,“雨天一地水,旱天满地碱”。高级社
成立后,他经多次实地勘查,制定了改造涝碱地的规划,带领社员,改变了生产条
件。南北修防洪坝,东西挖排涝渠,又修自流渠两条,防涝蓄水池4个;削高填洼,
修台田、 水田,改造涝碱滩820亩,使其成为涝可排水、旱可灌溉的保收田。数年
间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天上飘雪花,他第一个脱掉棉衣,光着膀子抡镐;水里结冰
碴,他第一个挽起裤腿跳进水里挖泥。他哮喘病严重,推小车一步一喘,虚汗直淌,
还要坚持。 他关心群众,胜过自己。五保户于国兰病重,他凑足200元押金,将其
送进医院。雨天查看谁家漏雨,雪天为困难户搬柴草。自己舍不得买绒衣、汗衫,
却把棉裤、 鞋子送给 更困难的人。1970年7月6日,病故于大水泊医院。头一天晚
上,还在病床前召开大队干部会,安排了生产。
从40年代至病逝前,于会仁曾评为“代耕模范”、“学习模范”、“扫盲积极分子”、
“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等,多次出席省、地、县积极分子代表会。1970年
8月29日, 中共文登县革委核心领导小组作出《向优秀共产党员、支部书记的好榜
样于会仁同志学习的决定》。由于路丁谱写的《歌唱英雄于会仁》一歌,传遍全县。
(附本人照片)
丛蓉滋(1910~1972.4)文城镇北官村人。出身劳动家庭。1926年县立高等小
学毕业后, 到威海卫盛记栈果品杂货店当店员。两 年后,回家乡放养柞蚕;又两
年,在文城开办成衣店。此时结识共产党员宋澄和进步人士于 (正文第953页),
接受革命思想。1938年2月初,参加“三军”二大队。1938年春,“三军”西上蓬、黄、
掖, 任小队长、副中队长等职,参加袭击福山县城、攻克蓬莱城战斗。是年8月,
经倪龙中、 吕秀亭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三军”改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
游击队第五支队,在六十三团任副连长。10月16日,日军“扫荡”胶东,投降派赵保
原、张步云部由平度北犯,与八路军五支队激战于平北大青杨。丛蓉滋指挥部队猛
打猛冲,重创敌人。战后,升任六十三团二营营长。1940年12月,东海军分区的部
队改编五支队二团,丛蓉滋任三营营长,化名毕永之。在许世友指挥的收复牙山战
役中,数十次战斗都打得很好,升为二团参谋长。1942年4月6日,3000余名日伪军,
由数路合击昆嵛山根据地。为掩护胶东区党委机关突围,奉命率一个营阻击敌人。
战斗中一马当先, 与敌展开白刃战,胜利完成阻击任务。是年8月,他以参谋长职
参与指挥十七团于滕家庄围歼秦毓堂部, 除秦带2人逃窜外,全歼其1600人。1943
年调任胶东军区第三分区参谋处长。 翌年8月,参加秋季攻势作战,配合主力十三
团向大泽山敌伪据点旧店、 大田突击,全歼守敌5个连。1947年,升任西海军分区
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参加胶东保卫战,奉命打阻击,每天只许敌人前进5公里。他
不顾重病在身, 躺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取得阻击战的胜利。1948年4月,参加潍县
战役。后升任西海军分区司令员。时急待解决部队夜间作战的通讯联络问题,他领
导研制土信号弹,筹经费,请工匠,动员兵工厂协助制作掷弹筒式发射器,亲自参
加演习试验,终于成功。1949年,率部配合华东野战军解放青岛。
建国后, 任胶东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校长。1950年4月,改任华东军区警备六旅
旅长。1952年7月,任第100师师长。1954年后,任第一炮兵学校校长,炮兵技术学
院副院长、第二炮兵基地司令员。到任时,基地一无所有,带领指战员在深山老林
中扎帐篷,开山辟岭,创建了人民解放军第一个战略导弹基地。1955年授大校军衔,
1964年晋升少将。1969年12月,调军委任第二炮兵副参谋长,分管工程建设。1971
年底,抱病去东北检查工作,回来后,晕倒在党委会议上。翌年4月5日,因患癌症
逝世,批准为革命烈士。
丛蓉滋为人正直,平易近人,办事认真,原则性强,民主作风好,作战勇敢果
断,经验丰富,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任务。(附本人照片)
田人杰(1917.6~1975.6) 原名田由俊。张家产乡邹家床人。高小毕业后,
去大连和平壤学徒,成为技术很高的皮鞋工人。1938年回家务农。1939年加入共产
党。 1941年2月~12月,任中共文登县委第二区委书记。1942年1~7月,任中共文
西县委统战部长。 8月,调任东海地委组织部干事。1945年10月后,调任中共辽东
省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再任辽南省委组织科长、党校校长。1949年任复县首任县
委书记。1950年调任东北区合作事业管理委员会干部处处长、管委会副主任,行政
10级。1954年调北京任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生产局副局长兼组导局局长、外事司长。
1970年纺织部、 一轻部、二轻部合并后,任对外经济联络司司长。1975年4月,奉
周恩来总理指示, 赴非洲四国执行任务。6月7日在几内亚以身殉职。6月14日《人
民日报》报道杜尔总统和中国驻几内亚大使钱其琛等参加烈士追悼会的消息。杜尔
总统的弟弟亲自抬棺送葬。
黄相和(1918.6~1975.10) 天福山驾山窑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8岁
时被地主逼得家破人亡, 成了孤儿, 沦落到章子山村给地主放牛。15岁扛长工。
1940年4月,志愿到胶东东海独立营二连当战士。194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
加大小战斗113次,4次负伤,4次立功,多次获得荣誉称号。1944年4月,黄相和任
胶东军区特务营一连副班长,带头参加练兵运动,被选为营的练兵模范。同年11月,
在胶东军区后勤处三所养病期间, 被评为休养模范。1945年2月,任特务营一连副
排长时, 在大生产中表现出色,被胶东军区授予劳动英雄称号。1945年8月,任特
务团一营一连排长,处处关心爱护战士,用自己的津贴买针线为战士补衣服;部队
宿营,给战士烧水、担水洗脚,还替战士站岗放哨。同年11月,被特务团评为尊干
爱兵模范。1946年3月,被特务团评为模范党员。同年6月任一连副指导员,以身作
则,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次行军途中,得知部队在莱芜县昌家庄宿营
时,不小心将老百姓的房子烧毁。他不顾劳累,夜间返回昌家庄,向房主赔礼道歉,
赔偿损失。 特务团授予他政纪模范和拥政爱民模范称号。1947年6月,黄相和任胶
东军区五师十三团一营一连指导员; 8月,任营副教导员。同年10月,追击溃逃的
国民党部队于五龙河畔,有一段桥板落水,他毫不犹豫跳进又深又冷的水中,顶住
桥板, 让部队顺利通过。同年,五师授予他模范政治工作者称号。1948年1月,任
华东十三纵队三十七师一○九团一营代理教导员。同年3、4月份,在潍县齐家埠战
斗中, 他两腿中弹,鲜血直淌,咬紧牙关,顽强指挥部队打退敌人7次反扑。1949
年3月,调任三十一军九十一师二七一团政治部副主任。1950年9月,出席首届全国
工农兵英模代表大会,并代表华东野战军全体英雄模范向毛泽东主席献旗。华东野
战军授予他一级人民英雄奖章。1952年,党组织送他入速成小学、中学学习。1954
年11月, 调任福建省闽侯县兵役局第二政委。1960年4月调任寿宁县人民武装部第
二政委。 到新岗位第一天, 就和大家一起劳动。平时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全县
131个大队,他去过129个。在寿宁县工作7年,始终坚持在一座旧庙里住宿和办公。
1967年6月,调任富安军分区政治部副主任时,为不惊动别人,凌晨3时就打起背包,
步行15公里路搭班车报到。 1969年1月,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
表。 同年4月,在“九大”会议期间,当选为主席团成员。同年10月,任福安军分区
副政委。地位变了,优良传统没有丢。一次上级通知他到浙江某地参观一项军事活
动,不巧班车因故停开,他连夜翻山越岭50余公里,准时到达目的地。黄相和生活
俭仆,衬衣大多是用粗布做的,补了又补。去外地开会,自带干粮。一次下乡路过
邻省浙江林山大队,通讯员准备找大队干部为他安排午休。他怕打扰群众,自己搬
来一条凳子,将背包往头下一垫就休息。1975年10月16日,因车祸辞世。(附本人
照片)
曹绪保(1902.3~1975) 文城镇河南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讨
饭, 青年时以卖苦力为生。1944年任村职工会长。1949年,组织7户贫农成立互助
组,任组长,实行新法种地,科学施肥,仅1年就使7户农民脱贫。为表彰他在合作
化中的带头作用, 文登专署奖给耕牛1头。1951年当选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1952
年,任农业社社长,再次当选为山东省农业劳动模范。1955年春,他到威海陶家夼
购买能栽4亩地的苹果树苗, 在河南村开发了全县第一处苹果园。1957年,任河南
乡红星社社长时,带领社员,修建了当时全县最大的水库,并安装了抽水机,可浇
地500多亩, 使小麦单产提高35公斤,玉米单产提高75公斤。此事远近闻名,附近
合作社派人来参观学习。1956~1957年,连续两年出席山东省农业建设积极分子代
表会议。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曹绪保改任河南大队党支部副书记、生产主任
等职。病逝于村。(附本人照片)
王树峰(1908~1978.8) 宋村镇下徐村人。因家贫,小学4年便辍学务农。
在本村共产党员的影响下,于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2月,国民党地方
武装王兴仁部10余人到村里敲诈百姓,吊打村长。王树峰带领自卫团,在中共东海
特委4名保卫队员帮助下,利用送饭的机会,将其全部俘虏,缴获步枪11枝。同年3
月, 参加文登县抗日大队,任便衣班班长。是年冬,他和3名战士在昆嵛山与国民
党顽固派遭遇。 王树峰指挥战友,利用地形,沉着应战,将敌击溃,缴获轻机枪1
挺、迫击炮2门、土炮1门、冲锋枪2枝、步枪10余枝。1941年冬,他带领2名战士,
潜入文城南关,一枪未发,俘伪军11人,缴获步枪15支、子弹1800余发。1942年,
他与战友在通往文登县城的公路上打死日伪军4人、击伤1人、活捉3人,缴获步枪6
支、手枪2支。他还根据上级指示和群众的要求,击毙汉奸5人、活捉3人。1944年7
月,胶东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解放战争时期, 他先后5次立功,其中一等功1次。1947年4月,任华东野战军
第九纵队七十六团侦察参谋时, 在白马关阻击国民党整编十一师战斗中,率2名战
士3天2夜连续急行军120公里, 圆满完成去九女关侦察敌情和到平邑镇扰乱敌人的
任务。 同年5月,在孟良崮战斗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一部凭借雕窝山下一条
长沟, 向九纵两个营的结合部反击。王树峰率6名战士,冒着猛烈的炮火,出其不
意地向敌人发起攻击, 并向敌民开政治攻势,俘敌30余人,缴获机枪1挺,保证部
队胜利攻占雕窝山。1948年3月9日,华东野战军授予他“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1957年,王树峰转业到上海澎浦机器厂,任副厂长等职。他从不居功自傲,始
终保持战争年代的传统和作风。1962年因病退休。英雄无子女,退休后回村生活。
1975年妻子去世, 寄身于弱马村侄女对象吴学孔家。 病逝于此。王树峰事迹载于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49页。(附本人照片)
毕庶增(1887.10~1978.11) 高村镇凤台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读过4
年私塾, 务农。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当选为蓬莱乡党支部委员兼各
救会主任。工作中串村走户,为减轻群众负担,常忍着饥饿,不吃派饭。1941年两
个儿子和1个女儿参加革命工作, 毕家被村民誉为红色家庭。他一再辞谢村中的助
耕优待,自己起早带晚,耕种10多亩地,还帮助有困难的烈军属干活,把自家的小
毛驴借给烈军属用。为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他积极响应共产党的号召,带头试种
棉花,组织纺织社,把织成的土布做成军衣送到部队。在选模大会上,多次被评为
区、县工属模范。1944年,他响应民主政府号召,成立村中第一个互助组,打井抗
旱保苗。1945年2月,积极宣传动员本村青年参军参战,全村入伍青年到区集结时,
当即编为“凤台班”。1946年,在大生产运动中,增种萱麻3亩、花生2亩、棉花1亩。
1949年,当选为文登县人民代表和县人民政府行政委员。1950年被选为山东省军属
模范。1951年国庆节,出席全国政协座谈会和国庆观礼,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
切接见。从此,他对共产党和毛主席更加爱戴,革命工作更加主动热情。1952年当
选为县劳动模范和宣传模范。1954年,带头组织农业合作社;响应政府卖余粮的号
召,把家中仅有的100多公斤小麦全部卖给国家,自家吃粗吃菜也心甘。1958年9月,
高村人民公社成立,任副社长。1960年,因年老多病退休。自1955年起,儿子按时
给寄生活费,老人节衣缩食省下300多元资助困难户,捐献130多元建设学校、50多
元支持村办合作医疗。他还订购《胶东大众》、《胶东文学》、《时事手册》等书
刊,免费赠给周围30多个村的青少年,被群众誉为红色宣传员。毕庶增病逝后,村
党支部召开群众大会,沉痛悼念这位一心跟党走的老模范。(附本人照片)
蔡吉轩(1913~1980) 葛家镇西山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跟父
亲学木工, 迁到吕家集落户。兄弟4人,一边租种土地,一边做木工。1941年初,
昆嵛山区解放后,他积极响应抗日民主政府的号召,踊跃参加减租减息、土改复查
等群众运动。1949年,当选为昆嵛县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职工代表,受到鼓舞。会
后积极组织“帮工组”, 挖井灌溉,发展生产。1951年夏,他创造了亩产小麦310公
斤的高产纪录, 比不浇水的一般地块产量高5倍,对全县的水利建设推动很大,选
为山东省水利战线劳动模范。1954年,带头成立初级农业社,任社长。1955年秋,
成立联村高级农业社,任副社长,分管水利工作。他带领社员挖井百余眼,平塘48
座。1956年加入共产党。同年秋,出席山东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次
年冬,带领社员修建县内第一座水库五道河水库。人民公社化后,任副大队长、管
理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64年,调往五道河水库管理所任所长。1966年,调大队技
术队任水利技术员。1972年,带领群众为大队菜园挖15米深的水井。时,蔡吉轩已
患肝炎。在有些人怕井壁塌方,不敢下井作业的情况下,他令大儿子带头下井,终
于将这口深井打成。67岁病逝。(附本人照片)
于青绶(1903.11~1986.11) 高村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读4年私塾,
务农。1924年,去大连一家洗衣店做工。1941年获悉家乡抗日民主政权成立,便辞
职回乡,积极参加抗日斗争,夫妻俩冒死掩护过党的干部,积极参加民主政府领导
的减租减息和改善雇工待遇等群众运动。为了多打粮食,他开始培育小麦优良品种。
1942年麦收期间,于青绶的妻子刘信珍在麦田里发现一墩红扁穗小麦,全墩共5株,
与其他小麦相比,株矮杆粗,生长整齐,穗扁无芒,粒多饱满,无病虫害。当年秋,
于青绶在麦田中央细心播下25墩新种子。 翌年收割时,比其他小麦品种增产44.4%
以上。遂命名为“红扁穗”小麦。后与高村农场共同培育推广。1950年,红扁穗小麦
普及胶东,成为小麦骨干品种。1945年,他与农场技术员合作又选育出新品种白扁
穗小麦。这两种扁穗小麦在全省广为种植。1958年,全省收获扁穗小麦355.6万亩,
比其他小麦增产3334万公斤。 1945年1月,于青绶调到文登工商联合会任会计。不
久夫妻把独生子于海云送上前线。同年11月,于青绶加入共产党。1949年12月,根
据党组织的指示, 辞职回乡务农。1950年9月,出席全国工农兵英模代表会议,,
政务院授予他“全国选种模范”称号。1950年10月,组织7户农民办互助组,任组长。
1953年1月, 任村农业社社长。1956年6月,任高级农业社社长。1958年1月至1960
年12月,任村党支部书记。因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汇报粮食单产,不会虚报浮夸,
而过不了关。一个月内,咽喉肿痛,连吃饭说话都成了问题。回村后,自觉难以适
应“形势”, 辞去职务。但他仍积极组织全村63名优抚对象学习、积粪,成立“愚公
队”。1976年1月25日《人民日报》第一版《认真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一文,报道了
72岁的老模范于青绶的事迹。晚年到北京儿子处居住,不幸于十三陵水库溺水身亡。
(附本人照片)
祝业进(1922.7~1988.4) 汪疃镇小屯村人。贫农出身。1937年小学毕业后
务农。 1943年,任村青救会长,带头与恶霸斗争。1945年任民兵指导员。1946年7
月到威海东海独立团当战士,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第九纵队七十八
团三营任班长。 同年在蒙阴南麻战斗中,因作战勇敢升任副排长。1947年7月,在
临朐与国民党整编第十一师作战时,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连续两次向敌人碉堡送炸
药包,虽然因下雨受潮炸药包没有爆炸,却把敌人吓得弃堡而逃。战斗向纵深发展,
部队伤亡很大。他主动建议将所在的排与一排合并,由一排长指挥。当部队受到敌
双层地堡密集火力阻击时,他又抱起炸药包冲上去炸毁敌堡。在打击敌人反扑时,
右臂受伤仍坚持不下火线, 直至战斗结束。同年9月5日,被评为一等功。1948年3
月, 华东野战军授予他“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1948年4月,在潍县战役中,他
右腿负伤致残,被评为二等甲级残废军人。先后立三等功4次。1948年8月,复员回
村,参加农业生产。1954~1958年,任村党支部书记。1959~1960年,任大英生产
管理区主任。1961~1974年,任大队党支部书记。1977年任公社砖瓦厂党支部委员,
再次因公重伤,右腿截肢。1981年回村。1987年任村委委员。67岁病逝。(附本人
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