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一)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847&run=13

黄二男(约1840~1878) 名德政,乳名二男,文登南乡(今埠口镇)下冷家
村人。农民出身,开过染房。光绪初年在张家埠口做“扛袋“(搬运)工人。生性刚
烈,能言善辩,好打抱不平,深得一方百姓敬重。
光绪二年(1876年),夏旱秋涝,庄稼颗粒无收。三年春,饥荒特重,甚者不
得不吃屋上草。文登县衙贴出布告,晓谕乡民:凡属食粮,严禁外运。但,万家庄
巨绅梁家在埠口所设的“永合栈”,置百姓生死于不顾,无视官府文书,雇用船只将
大批粮食外运,牟取暴利。此事激怒四乡百姓。黄二男奔走串联,发动周围村民,
揭下官府告示, 拥到埠口,找永合掌柜评理,质问:“现有官府告示,不准粮食出
口,你们何敢抗上作乱!”掌柜有恃无恐:“你黄二男不过一介草民,管得着梁家老
爷的事?”二男等气愤已极,怒发冲冠,率民众500余人,拆下船舵,用铁锨、二齿
子,撕破装粮的麻袋,就在永合栈吃饭、住宿,封住埠口。坚持数日,吃掉和搬走
永合栈大米500多升。梁家见势不妙,勾结文登知县,派快班和捕班衙役赶来弹压,
被二男率附近16村村民将其打跑。县署又求文登营官兵数百,开赴下冷家,将农民
队伍打散。二男逃到即墨县黄姓老家,多方筹集资金,誓与梁家斗争到底。民众见
二男决心下定,识字人为他写下状纸(1958年展览后丢失),众乡亲替他筹措银两。
二男先去济南府,因梁家行贿,二男多次当堂受刑,宁死不屈。不得已,二男又奔
赴京城告御状。慈禧太后将此案批复济南府处理。二男进京告状的消息,早被梁家
探知。他们派人连夜往济南送银两,贿赂官府上下。济南府明知梁家输理,却居中“
调说”“息讼”,被二男拒绝。梁家遂用重金买通黄二男随行的本家,在本家怂恿下,
二男勉强赴宴。席间,被梁家用毒酒药死。
二男尸体运回下冷家,厝在村南碾房里,多年未葬。梁家每年都派人明察暗访,
防备黄家再次起事。梁家为这场官司耗去一半家产,遂嘱后代,慎与村民兴讼。下
冷家北面的顶子村民,将这场斗争始末,编成京剧演出,剧名为《黄二男霸埠口》,
颂扬这位农民英雄。1946年土地改革运动中,下冷家派黄和伍和黄和彬为代表到万
家诉苦大会上伸冤,并分到梁家毛驴4头。
王国成(1867~1900.2) 文登营村人。其父王会元,曾为文登营驻军马兵,
晋为本省候补把总。 国成由父教导,1887年从军。先为步兵,后转为北洋海军“济
远”舰水兵。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济远”舰由朝鲜牙山回驶天津,行抵
牙山外丰岛附近, 突遭日军“吉野”号等三舰袭击。此时,清政府雇用英国商船“高
升”号与自备运输船“操江”号载陆军一千余人和器材弹药, 正由天津驶来,运往朝
鲜。“济远”有护航责任,而管带方伯谦却下令丢下“高升”、“操江”不管,独自逃命。
日舰“吉野”号盯住“济远”舰紧追不舍,方伯谦竟挂白旗乞降。时水兵王国成、李仕
茂正在甲板上坚守岗位,见“吉野”在后紧追,相距甚近,敌舰人物行动清晰可见。
王国成已忍无可忍,发尾炮还击。因其体质较弱,炮弹过重,一人难以开栓装弹,
幸得水兵李仕茂相助,将弹装入炮膛,对准敌舰,“轰”的一声,正中“吉野”船头前
炮位。 继之连发3炮,第二炮亦命中,第三炮走线,第四炮中要害。“吉野”船头低
俯,船身歪斜,便转舵逃命。“济远”方得以回驶刘公岛。王国成因炮击有功,得赏
银500两。 甲午战后,北洋海军解体,士兵遣散。1895年,王国成回归故乡,稍置
田舍, 务农3年。1898年重返旅顺,欲再次从军报国未果。病故于旅顺,亡年仅34
岁。
丛琯珠(1878~1912.2) 、丛琦珠(1880~1912.2)、丛环珠(1887~1912.2)
文城北宫村人。兄弟3人,童年就学于家塾,先后中秀才,同为辛亥革命牺牲。
(附图:丛琯珠、丛琦珠、丛环珠三人照片)
丛琯珠, 字燮臣,性豪爽果敢。曾对人说:“我平生无他长,惟事无巨细,勇
往直前, 成败得失,在所不计。”琦珠字赞臣,个子矮,性沉毅,不苟言笑。童年
能写大字,笔力雄健。成秀才后,好诗赋。环珠最小,字华臣,脱落不拘小节,好
勇武及工艺。
1902年秋,琯珠考入山东省师范馆。翌年春,清政府选40名士子赴日本留学,
琯珠为其中之一。时值中日战后,清政府内政紊乱,外交日蹙。琯珠到日本,目击
三岛民富国强,更加为孱弱的祖国焦灼不安。每次给朋友或家中写信,必论国事,
写到紧迫处竟声泪俱下。 在日本同文书院学习2年,又进早稻田大学,精研政治、
经济两科。1905年,孙中山至日本组织同盟会,琯珠入会,致力革命。同年,写信
招琦珠、 环珠去日本留学。 琦珠先后就读于烟台毓才中学,不久转入登州中学,
1904年考入县学;去日本后,在早稻田师范部学习理科。环珠则入日本东亚铁路学
校学习, 悉习钻研测量、建筑、管理等学科。1909年7月,琦珠学成回国,应聘任
山东省师范学校理科教员。环珠同时毕业,留日本参观考察。不一月,传来父母去
世噩耗, 兄弟3人回乡奔丧。事后,琦珠留乡任县立高等小学校校长,常向师生灌
输反清救国思想,并发起县教育会;环珠则闭户读书,在铁路建设方面少有著述。
琯珠则回日本继续学习。
1911年9月, 琯珠学成回国。不久武昌起义,琯珠急奔济南,与同志蒋洗凡、
王鸿一、 徐子鉴等,多次向山东巡抚孙宝琦宣传革命道理,促其于11月3日宣布独
立。但,时局万变,孙于24日又取消独立,搜捕革命党人。于是,琯珠于12月初回
到家乡,联络林基逵及弟琦珠、环珠等新学界128人,于1912年1月18日夜,攻入县
署,驱逐知县岳宝树,建立文登临时军政分府。琯珠被推为民政长,琦珠举为临时
审判厅推事,环珠举为学生队队长。执政半月中,百废待举,琯珠日理万机;琦珠
清理积案,讼狱持平;环珠率百余学生军,每日操练。
2月5日,封建势力打着“团练总局”旗号,开始反扑。2月7日包围县城,形势危
急。多有主张武力痛剿的,琯珠以为乡民无知,不忍加兵。于2月9日夜,同琦珠等
由天西门出走, 慌乱中兄弟失散。因迷路,天明时琯珠走到城西北7.5公里的胡家
庄被捕,当场遭乱棍打死,又被棉布缠尸,浇火油焚烧,尸骨无存。时年34岁。琦
珠行至城北4.5公里的莲花顶与丛敬斋同时被捕,被押解城内“团练总局”。环珠于2
月7日率学生军赴烟台参加北伐, 行至文城西北二十里堡,被“乡兵”拦截捕获,押
解到葛家“团练分局”, 又转送县城“总局”。2月12日夜,环珠与二哥琦珠及林基逵
等21人就义于城东北濠。琦珠遭乱刀砍杀,尸无完肤,年仅32岁。环珠衣服烧焦,
肝肠涂地,令人目不忍视,年仅25岁。
林基逵(1869~1912.2) 字仲宾。文城东关人。家贫,幼年丧父,跟兄少伯
读书。天资聪慧,生性耿介,倜傥不羁。20岁中秀才。未及,兄逝,与嫂、侄同居,
边耕边读。光绪丁酉(1897年)科,以三魁登乡榜,甲辰(1904年)恩科成进士。
历任浙江省宣平、归安县知事。克己奉公,卓有政声。时值清末,朝政腐败,基逵
暗抱苦痛,叹息身既任公职,却不能造福于民众。因屡次冒犯上司,终被革职。此
后, 环游南方各省,接受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返乡后,于1912年1月18日夜,会
同丛琯珠等革命党人,赶走清文登知县,声援武汉,成立文登县临时军政分府,被
举为临时审判厅长。工作才半月,积案尽理,民无冤狱。不料复辟势力猖獗,2月7
日,麋集县城,昼夜围攻。基逵认为民众无知,不了解革命大理,如武力相加,会
引起更大规模的对立。 当即拍案大呼:“当年的郭子仪,就是我的榜样!我何不前
去劝说、 疏导他们呢!”于是,带着大侄儿钧宝同行。中途即被“乡兵”捆绑,受尽
凌辱殴打。 1912年2月12日,与其侄儿钧宝、钧实及丛华臣等21人,同时在城东北
濠树林中就义,年仅43岁。(附照片)
曲培楷(1870~1912.2) 字前溪。黄岚乡佃里村人。童年聪慧沉毅,读书勤
苦。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中秀才第二名。时值维新运动兴起,科举停废,自
以为身处穷乡僻壤,囿于见闻,遂出外游学,遍历京、津及东北诸省,借以开阔眼
界,增长学识。当时人才奇缺,各村没有学校。曲培楷乃回乡创办学堂,与其弟培
兰、培藻,跟村人商量,将村南“牧牛山”(属公有)作学田,报请县署备案,以学
田租金(年收入200余元) 为办学经费。不料引起地方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并诉
诸公堂。官司打到省城,省府判曲培楷胜诉,把该牧牛山断给学校,并判明有关两
村学生皆可免费入学读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文登县乡村第一处学堂“佃
溪两等小学”正式成立,有高级生1班,初级生2班,共120多人。教员曲培藻、林筱
斋等6人,多系同盟会员,经常在课堂上宣传革命思想,抨击时弊。曲培楷任堂长,
兼教务主任,并亲自兼课。他循循善诱,造就宏多。终因惨淡经营,积劳成疾。辛
亥革命时,他抱病与于春暄等一起谋划组织,为文登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时佃
溪小学教师多有参加起义者。军政分府成立,公推曲培楷为陪审员。复辟势力攻城,
他因病行动不便,出城至西北黄庄子,被“乡兵”捕获,惨死于乱棒之下。时年42岁。
李本楹(1880.9~1912.2) 字晏卿。泽头村人。1905年入县学。1908年冬毕
业于山东优级师范史地系。当年回乡,动员多名学子去济南求学。初任登州中学教
员,不久回乡创办国民小学;举办县劝学所,任所长。清室卖国求荣的行径,使他
产生革命心理。 曾说:“皇帝以为,中国瓜分,仍不失为小朝廷。这种苟安心理,
中国岂能不亡? 若救中国,非推翻清朝统治不可!”1911年武昌起义前,因事去济
南,遇济南宣告独立。不久,与丛琯珠联系发动文登独立,并从济南带回文登学子
李健庵、 李本梓、李荫亭、李玉峰、李本 (正文第932页)等参加文登学生革命
军。回乡途中,即与同志奔走劝募,以充北伐军需。时烟台已举义,镇守使左汝霖
催本楹回烟, 任左之书记;文登义士已驱逐县令岳宝树,成立军政分府。1912年2
月7日, 文登保清势力发动不明真相的群众攻城。本楹在烟台闻知,回文登向乡人
解释革命意义,希望化解矛盾。行至宁海城时,有人劝他不要冒险,不听。行至张
家圈村被劫缚至东于疃村。该村丛九及其子丛大福在当地有一定权势,李与丛九早
就相识。但丛九却说:“你不是晏卿,他有辫子,而你没有!”丛九之侄也在济南优
级师范求学,时,跪求丛九,被赶走。丛九终将本楹周身浇油活活浇死。烈士之父
李章华,清末太学生,精医道。丛九恐其为子报仇,于1913年正月初九,将李章华
毒死于文城一客栈内。
姚大有(1896~1930.9) 宋村镇姚山头村。性豪爽,善济贫。20世纪20年代
末,县署将各种税收,包给商人,承包商再任意追加,横征暴敛,渔盐税尤重。姚
大有忍无可忍,组织渔民成立“渔民联合救国会”,俗称渔海会,公推本村有声望的
秀才、私塾先生姚镜溪为会长,姚大有、姚运耕主持会务。会址设在姚山头村姚学
告的三星堂里,门前竖起两面会旗。附近硝滩村、虎口窑村和虎口山村渔民也来参
加,并与海阳县“渔海会”会长宋朝文联合起来,要求政府取消苛捐杂税。斗争很快
波及东至五垒岛,西至浪暖口的沿海一带,入会者数千人。紧急集合时,由联合会
发出“火燎毛文书”, 即在通知上插一支火燎鸡毛, 表示要紧急传递,不得迟误。
1930年春末夏初,农历初九,逢里岛集。姚大有率众赶跑了在云龙山山会上收牲口
税的税霸邢潘清。众怒难消,姚又率众到里岛集烧了邢潘清的房子,一时灭了税霸
的嚣张气焰,长了穷苦百姓的志气。邢潘清进城,向县长控告姚大有等。不久,县
长贾锡屿率文山民团大队40余人,前往姚山头村。姚大有、姚运耕当晚在该村遭到
审讯。大有毫不畏惧,侃侃而谈,声音洪亮。县长恼怒,上前打大有两个耳光,下
令枪毙。众人一再讲情,才得以释放。
当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 姚大有召集“渔海会”成员在里岛集秘密集会,又被“
民团”包围。 姚大有、侯丙戌被捕押到文城,屡受酷刑,终不屈服。坐牢期间,税
霸姚振华一再递状攻击大有,百姓多次保释无效,于农历八月十二日,与侯丙戌慷
慨就义于文城西郊。姚镜溪携全家逃往黑龙江省饶河县。
1945年3月30日, 姚山头村各界人民抗日救国会联合会于回龙山阳,为烈士姚
大有建墓立碑,以慰英灵。
张连珠(1904~1935.12) 曾用名张春礼、张玉楼,代号珠子。铺集镇南长岚
村人。 出身贫寒,叔伯4户供他读书。14岁入私塾。20岁因父病辍学务农。父病愈
后入牟平县立高等小学读书。 1931年考入牟平中学附设师范班,参加“读书会”、“
反帝大同盟”等进步团体,研读进步书刊。“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宣传抗日救国,
被开除学籍。回乡后,相继务农、经商、教学,任过小学校长。他积极向农民和学
生宣传抗日救国道理,成为附近村庄群众的当然领袖,曾在南黄(现属乳山)、段
家(现属牟平)一带组织过两次大规模抗税斗争。1932年秋,经共产党员刘经三介
绍,加入共产党,任总支书记;冬,任牟平九区工委委员。1933年春,任九区工委
书记。为发展党的地下组织,扩大党的影响,他长年活动在昆嵛山周围的文、牟两
县山村和工厂中。1934年6月,任中共胶东特特委委员,翌年1月,任胶东特委书记。
1935年4月, 认真总结反修路斗争失败的教训,带领特委委员在界石、晒字一带组
织农民协会和武术会,发动群众,准备举行大规模农民武装暴动。“五·一”国际劳
动节时,他起草《告胶东工农群众书》,号召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组织起来,推
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夏,又在石岛地下联络站新亚药房开办党政训练班,为胶东
各县培养暴动骨干。
1935年农历十一月四日,在威震胶东的“一一·四”暴动中,张连珠任总指挥,
并具体指挥东路的行动。同月初十日城,率队去低湾头村召开群众大会,发动群众
斗争地主恶霸,开仓济贫,深得群众拥护。他流利的口才,富于宣传鼓动性。11时
许,暴动队伍被国民党军展书堂部和文登地方反动武装包围。张连珠一面组织群众
转移, 一面指挥队伍连续打退敌人数次进攻。战斗持续到下午1时半,队伍突围,
他断后掩护,不幸重伤被俘,被押进文城监狱。县长刘崇武软硬兼施,多次审讯,
张连珠终不屈服。 他对正千方百计保释他的难友柏永昶说:“我已经做好牺牲的准
备。如果你能出狱,请向组织汇报狱中情况,让同志们接受这次失败的教训,振作
精神, 继续斗争!”农历十一月二十三日,张连珠在文城西门外英勇就义。烈士头
颅被当局悬在南城门楼上“示众”数日,其状惨不忍睹。(附本人照片)
曹云章(1912~1935.12) 代号鞠子, (正文第933页)山镇大夼村人。出
身农民家庭,13岁由父母之命,与大界石村21岁的刘衍芹结婚。他高小毕业考入文
登中学读书,参加学生抗日救亡运动。毕业后,于1932年在文登五区吴家小学(现
属荣成) 教书,经常与郭家(现属荣成)小学教师、中共党员江先政交谈。5月,
由江先政介绍加入共产党。同年秋在老二区鞠家庄(现属界石镇)教学,深入群众,
秘密开展党的活动。是年,曹首先介绍刘振民入党,逐步把党的种子撒遍二区。同
年,张连珠介绍曹之妻刘衍芹入党。当局多次捕捉曹云章不成,便几次将其父亲和
妻子捕入监狱, 非刑拷打,但没有动摇曹云章的革命意志。1934年3月,文登已有
中共党员170余人, 遵照胶东七县党代会精神,中共文登县委在文登乡师诞生,曹
云章任书记, 分工在昆嵛山区发展党的组织。 同年5月, 改任胶东特委巡视员。
1935年1月,特委改组后任特委委员,参与组织发动“一一·四”武装暴动。是年春,
他和张连珠等为暴动筹集武器, 先后两次从威海运出200余支大枪。第一次,他化
装为走妈家的新娘,张连珠赶着 子,枪枝藏在新娘座下。第二次,将枪枝藏在棺
材里,他和张连珠身穿孝袍扮作出殡,混过敌人关卡,把枪藏在大夼村南草垛下。
他和程伦、邹恒禄负责西线的组织发动工作。同年11月29日(农历十一月初四),
暴动全面展开。 头一天,他和27名同志在自家吃了饭,诀别妻子道:“我这次若牺
牲了, 重于泰山,你要继续革命,做事要对得住党。”曹云章率领中国工农红军胶
东游击队牟平大队首先包围午极村,分了地主开设的“隆裕油房”的浮财,以发动群
众。次日,他又率队到达白石村,在大地主开办的“怡昌缫丝厂”召开群众大会,发
动穷人参加革命、 争取解放,壮大了暴动队伍。12月1日午前,曹云章和程伦分别
率领牟平和海阳的暴动队伍,在牟平松椒会师,整编队伍。12月2日下午3时,被国
民党军展书堂师赵廷壁团包围。暴动队伍奋力突围,因众寡悬殊,又缺乏战斗经验,
队伍被打散。张贤和等10余人当场牺牲,曹云章、程伦等被捕入狱。在狱中,曹云
章忍受了种种酷刑,挫败国民党当局的威胁利诱,英勇不屈。1935年12月13日,在
夏村英勇就义,年仅23岁。烈士头颅悬城“示众”数日。妻刘衍芹继烈士遗志,躲开
敌人搜捕,转移文城居住。日军侵占文城,她以开饭馆为掩护,冒死掩护东海敌工
股长郝香斋,又为八路军搜集枪枝,成为东海八路军城内地下联络站。今仍健在。
王仁斋(1906.9~1937.9) 原名王人增,绰号“王罗锅”。侯家镇高家村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1915年入小学读书,1919年考入文登乙种蚕业学校学习,1921年
入山东青州省立甲种农科学校读书。1925年在本村小学任教。1927年到武汉加入共
产党。同年冬,受党组织派遣到抚顺煤矿,以采煤工人身份从事工人运动。在一次
冒顶事故中,腰部被砸伤,回山东老家休养,从此驼背。不久又去东北,与妻、子
相约:“革命不成功,我不回来。”1929年以后,他相继在沈阳《平民日报》社、平
旦中学和三源浦小学工作, 并坚持党的地下活动。1931年春在奉天被捕。“九·一
八”事变后, 乘混乱之机逃出监狱。10月,回到三源浦秘密发展反帝同盟会组织。
1932年8月, 根据上级党的指示,与刘山村等人创建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兼
政委。他指挥这支队伍在通化、柳河、海龙等地,神出鬼没地打击日军,开辟了抗
日根据地。同年11月,王仁斋收编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九路军残部270多人。1933年1
月,这支队伍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是年春,
王仁斋任中共海龙中心县委委员,分管武装工作。同年11月,他带领游击队与杨靖
宇的南满抗日游击队会师于柳河县老鹰沟。在杨靖宇的指挥下,当月24日,王仁斋
率部引出伪军邵本良部骑兵,主力部队乘虚攻下三源浦,活捉日稽查局长,捣毁满
洲铁路工程局、伪警察署和伪军营房。待邵本良发觉中计急回三源浦时,王仁斋给
杨靖宇当向导,抄近路奔袭邵本良的后勤基地凉水河子。两日内连克两处重要据点,
使日本关东军奉天驻屯军司令部大为震惊,急派两个日军守备大队赶到柳河,协同
邵本良部追击游击队。敌伪在大荒沟附近追上杨靖宇部,战斗持续到第二天傍晚,
弹药将尽。杨靖宇、王仁斋、李红光化装成日军,带领一支小分队,打入日伪内部。
不到1小时, 缴获14箱子弹和两挺新式轻机枪。在日伪军追击时,王仁斋又给杨靖
宇当向导,迂回到敌后,又攻克敌重要据点八道江镇。1934年11月,中共南满临时
特委成立, 王仁斋任特委委员。翌年3月,王仁斋调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部
副官长。当月14日,得知伪县长和日军参事官从安东开会回来路经大庙店的情报,
当即与第一师师长李红光率领150多名战士, 经一夜急行军,于次日拂晓埋伏大庙
店附近公路两侧, 活捉伪县长和日本参事官,缴获汽车2辆,长短枪16支。1935年
秋,奉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杨靖宇之令,以王仁斋率领的游击大队为基础,
在柳河四道沟河南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任师长。10月20日凌晨,王
仁斋率领一个团的兵力,埋伏在兴桓公路的梨树沟门,截获伪军21车冬装等物资,
装备了三师,还给驻地究苦百姓换上新棉衣。1936年6月,中共南满临时省委成立,
王仁斋被选为省委委员。他作为杨靖宇的得力助手,带领部队转战于海龙、柳河、
金川、清原、兴京、抚顺、新宾、桓仁、奉天、铁岭、开原等地。1937年9月中旬,
王仁斋带领两名战士,由清源筐子岭出发去岭南杨大堡筹集子弹。行至钓鱼台附近,
突然遭到伪警便衣特务的袭击。王仁斋右腿负伤,仍坚持一面还击敌人,一面烧毁
随身的文件,不幸再次中弹牺牲。遗体安葬于清原县老会房子南山坡上。(附本人
照片)
理琪(1908~1938.2) 原名游建铎。中共胶东特委书记、天福山起义的主要
组织者和领导人。生于河南省太康县游庄一个富裕家庭。1925年在开封教会中学加
入中国共产党。后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太康县国民
党党部工作。1928年入冯玉祥部无线电学校学习,后留冯部任报务员。1934年去上
海做地下工作, 次年下半年与党组织失掉联系。1936年1月,经在中共河南省委工
作的邓汝训介绍来文登。
初到文登,化名王奇,以推销文房四宝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他中等身材,
面孔消瘦,戴深度近视眼镜,目光深邃锐利。时“一一·四”暴动失败,在残酷的白
色恐怖笼罩下,革命者惨遭杀害,群众情绪低落。理琪从恢复整顿党的组织入手,
深入群众,寻找、联络失掉联系的党员,慰问烈士遗属,发展新党员,重新聚集革
命力量,足迹踏遍文登。他平易近人,善于把革命道理灌输给群众,亲自给革命知
识分子讲解《社会发展史》和《唯物辩证法》,给不识字的党员教新文字。在他的
带动下,党内外迅速掀起学习热潮,“一一·四”暴动失败后的悲观失望情绪为之一
扫。理琪身体瘦弱,又患有严重的胃病,常常带病坚持工作。在一个朔风狂啸的雪
夜,他串村调查研究,掉进雪坑里,很久才挣扎出来,回到同志家中,冻得连话都
说不出来。但不管环境怎么艰险,始终精力充沛,干劲十足,像一团炽烈的火,走
到哪里,哪里就有朝气、活力和信心。
当时党内有“知识分子不可靠”、“革命先革家庭的命”等错误思想和“左”的做法,
弄得家庭关系、同志关系十分紧张。理琪耐心地教育党员,不要脱离群众,要团结
教育亲人,并身体力行,很快纠正了“左”的做法。他住张修己家,一言一行,深深
感动了张修己的母亲,使这位老人热情支持儿子的革命活动。对党内犯错误的同志,
理琪耐心热情地教育帮助, 并说服他人正确对待。1936年4月,中共胶东临时特委
成立,理琪任书记。当时,部分党员听说刘志丹的队伍将进入鲁西,遂建议再行举
行暴动,以迎接红军。理琪坚决反对,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中共胶东特委
的名义,亲自起草《给各级党部同志的一封信》。信中正确分析了胶东的政治形势,
总结“一一·四”暴动的经验教训,批评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倾向,提出纠正方法和
今后任务(见第二十七编第四章第一节)。自此,中共胶东党组织的发展和武装斗
争走上正轨。这封信在理琪牺牲后的1938年夏季,中共胶东特委重新印发,供各级
党组织学习。 1936年夏,理琪主编《真理报》,进行抗日救亡宣传。是年9月,胶
东特委决定,不顾国民党当局的禁令,利用“九·一八”国耻纪念日,进行一次广泛
的宣传活动,将理琪写的《九·一八告同胞书》撒遍文登、牟平等城乡,鼓舞群众
抗战的热情。
1936年8月, 中共胶东临时特委秘密迁往烟台,从此改名理琪。是年12月,因
叛徒出卖, 在烟台被捕。敌人将他吊在梁上,问他“是不是共产党?”、“是不是红
军? ”、“来干什么?”理琪只有一句话:“我不愿做亡国奴,我要抗日。”不久,被
押解济南高等法院看守所。他与赵健民组织狱中党支部,学习中共抗战政策。芦沟
桥事变不久,他发动难友开展捐款支援前线抗日将士的活动,遭狱方禁止,便领导
难友开展绝食斗争,使所有的“犯人”受到一次抗日爱国教育,许多狱卒也被他们的
爱国热情所感动。
1937年11月,理琪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2月15日,奉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再次
来胶东特委驻地沟于家村,召开特委扩大会议,传达省委关于发动群众举行武装起
义和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指示精神,决定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
装起义。针对党内有些人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对国民党当局玩弄两面派手法认识不清,
甚至有依附国民党政府抗战的错误认识, 理琪严肃指出:“共产党的武装一定要保
持自己的独立性,作战可与他们联合,但不能合编,更不能改编,政治上、军事上、
指挥上的自主权绝对不能丧失。 ”他身体力行,坚定正确地执行统一战线政策和独
立自主原则。12月24日凌晨,理琪等特委主要领导提前登上天福山。在起义大会上,
理琪作了激动人心的讲话: “我们宁可在战斗中捐躯,决不能在敌人利刃下苟且偷
生!”庄重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
为壮大“三军”队伍, 理琪于1938年1月15日赴威海,代表胶东特委与国民党威
海区专员孙玺凤谈判成功,发动了威海起义,得到80多支枪和大宗军需物资。彼时“
三军”发展到300多人,200多条枪,编为两个大队。是年2月13日凌晨,理琪、林一
山、 宋澄等率领三军第一大队和特务队部分人员激战1小时,攻克牟平城,生俘伪
县长、 公安局长、商会会长、维持会长等100余人,缴枪百余支。战斗结束后,理
琪等20多名干部战士于牟平城南雷神庙开会。中午,被烟台赶来的日军包围。理琪
临危不乱,沉着组织抵抗。战斗到下午3时,理琪腹部连中3弹,肠子流出。他全然
不顾, 继续指挥战斗,鼓励大家:“准备流尽最后一滴血!”“要节省子弹,坚持到
黄昏。 ”黄昏时,队伍突围,理琪被背出雷神庙后,因流血过多牺牲,年仅30岁。
初安葬于葛家镇崔家口东,后迁葬于栖霞英灵山。理琪从第一次来文登到牺牲,刚
满两年, 但留给文登人民的影响是深远的。诗人郭沫若1962年8月题诗敬挽这位天
福英雄。(附本人照片)
王翼之(1903~1938.7) 名德辅,字翼之,又名王一之。口子乡新庄头村人。
幼年家境贫困,体弱多病。其父王延清让长子王德义当长工,挣钱供翼之读完小学,
后又变卖田地供其读完中学。1925年毕业于济南育英中学,开始了教书生涯。1926
年在县立高等小学任教时,得知湖南革命形势高涨,便毅然去湖南参加中国共产党。
1927年春,他受党组织安排与何凤池等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取俄文名字布拉特。
1928年10月因肺结核病严重,回家休养治疗。1929年春,又带病到张皮村松山庙小
学教书。他向农民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到附近村庄组织
农民协会,提倡男女平等,倡导妇女放足。1930年在松山庙小学首创男女混合班,
支持女子上学读书。是年,其父去世,他说服全家不穿孝服而戴黑纱,改叩头为鞠
躬, 带头革除旧习。1930~1932年,分别在荣成师范讲习所、威海私立明星女子小
学、烟台女子中学任教,均因属“共产党嫌疑犯”而被迫离职。1933年去安徽、湖北、
江苏了解革命形势,谋求革命职业未成。1934年又回家乡,被大水泊启民小学校长
于良 (正文第937页)聘为教师。工作中两人情投意合,王翼之向于良 (同上)
宣传马列主义和苏联革命盛况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教育于 (同上)走上革命道
路。1934年4月遵照国民政府令,去南京进行留苏学生登记。1935年8月,应聘到烟
台真光女子中学任教,不久,因宣传进步思想被解聘。1935年“一二·九”运动后,
经吕志恒与党组织接上关系。 1937年初,他与赵修德在潍县中学建立“中华民族解
放先锋队”。 后,潍县“民先”队伍迅速壮大,成立民先潍县队部,王翼之任队长。
他还争取国民党潍县县长同意,成立“潍县各界抗敌后援会”。1938年元月27日,中
共鲁东工委书记鹿省三联络各武装力量, 夺取潍县盐警队的枪支,宣布成立“国民
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王翼之任政治部主任。1938年4月,中共鲁
东工委决定将七、八支队合编称八支队,仍以王翼之为政治部主任。他坚决拥护团
结统一,与张文通等组织军法委员会,审判张鸿礼、金炎等分裂主义者,将其处以
极刑。新编八支队东进胶东,与“三军”一起挫败国民党军张金铭部的反共磨擦,巩
固了蓬、 黄、掖革命根据地。1938年7月底,八支队西返。到达昌邑时,不慎溺于
潍河牺牲, 年仅35岁。现潍坊市内烈士陵园中建有“鲁东游击队指挥部政治部主任
王一之烈士墓”。(附本人照片)
于荣瑞(1910~1938) 文登营乡后驾山村人。1932年在威海中学读书时,接
触中共地下党员丛烈光、 汤福山、刘德顺,接受马列主义思想。同年4月,由汤福
山介绍加入共产党。 同年秋,任党小组长。1933年4月30日夜,于荣瑞等中共地下
党员在威海中学校园、 卫城内、北门外和三角花园等处秘密张贴“打倒国民党反动
派”、 “打倒蒋介石”、“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引
起国民党威海卫区党部的震恐和注目,急到威海中学查询。学校当局对于荣瑞等严
加审讯。他愤而退学,回到家乡,继续开展革命活动。是年秋,中共文登乡师党组
织将其转入乡师学习,任党支部宣传委员。在校长于云亭支持下,积极宣传马列主
义和中共主张。 1934年2月,由于叛徒张童华告密,于荣瑞和于云亭同时被捕,关
进文登监狱。 5月,经乡师中共组织发动学生群起抗议,被保释出狱。后任胶东特
委政治交通员,并继续在家乡发展中共组织,并与草场庵小学教员、中共地下党员
江先政紧密联系,同刘庆华、王台、张修己等,在后驾山、草场庵、西字城、沟于
家一带,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使这一带成为著名的“小苏区”,成为“一一·四”暴动
和天福山起义的策源地。1935年“一一·四”暴动时,他和宋子久(宋存诚)奉命到
高村接应从石岛归来的暴动队伍。1936年后到阎锡山部队做秘密工作。1937年秋,
由丛烈光推荐,任中共北方局政治交通员,只身入日伪占领区,向天津、济南、青
岛、徐州、威海等地党组织传达中央指示,历时半年,行程两万里。完成任务后,
经香港到武汉,见到中共中央领导人。于1937年冬去延安。因积劳疾,一病不起,
翌年春病逝,年仅28岁。
刘振民(1900~1938.4) 代号水子。界石镇大界石村人。6岁丧母,父亲流落
他乡, 依叔父长大。1921年辍学回家,经营“顺记”文具店。1932年4月任二区农民
协会宣传干事, 积极组织农民抗捐抗税。同年7月,经曹云章介绍加入共产党。他
以卖文具小商人和农民协会干事的合法身份,走乡串校,广交知识分子,积极开展
革命工作,使二区中共组织迅速发展壮大。1933年春,中共文登二区委员会率先成
立, 刘振民任书记。1934年2月,任胶东特委委员,奉命以行医为掩护,在文登、
荣成南部、石岛周围开展党的工作,建立石岛党支部和新亚药房联络站。1935年春
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年底,参与组织和领导“一一·四”暴动,负责东
路攻打石岛的行动,兼任第三大队政委。暴动失败后,支持于得水、王亮等带领部
分暴动队员,进入昆嵛山区,以原特务队为基础,壮大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同国
民党地方武装展开斗争。 1936年4月,在昆嵛山“老蜂窝”举办训练班,从政治上、
军事上对部分干部和游击队员进行训练, 准备再次暴动。同年5月,刘振民被派去
延安学习, 出席中共中央召开的白区党代表会议,并就“暴动”、“农民斗争”和“妇
女运动”等方面发了言, 受到中央领导和代表的赞许(详见第二十七编第四章第二
节)。
1937年10月,经省委机关返回胶东,未及时与特委联系,受到理琪等特委领导
人的批评, 被安排在“三军”司令部工作。1938年2月,刘振民与王政安等奉命协助
海阳人民武装去东村夺枪,失败。王政安回特委汇报,刘振民带中共海阳县委组织
部长李桂岩等3人, 去即墨县国民党军韩炳宸部做统战工作, 被韩部扣押杀害。
(附本人照片)
邹恒禄(1901~1939.4) 乳名青言,化名俞可范、石匠俞。葛家镇林子西村
人。身材魁梧,意志坚强。幼时因家贫读书两年辍学务农、经商,后学石匠。1932
年加入农民协会,积极参加抗捐抗税斗争。1933年春,由张连珠介绍加入中国共产
党,在工人、农民中秘密开展党的活动。常身背褡裢,走村患 户,为群众“钻磨”,
同时把革命道理、 党的主张,明明白白地说到穷人心坎上。1934年2月,组建了以
常子健为书记的中共胶东特委,邹被选为特委委员兼特委联络员,后兼任文登县委
委员和职工会长。同年9月调往青岛海港码头做工运工作。翌年1月,回到家乡。时
以张连珠为书记的胶东特委成立,邹恒禄同其他特委委员一起发动和组织群众开展
抗租、抗息、抗债和反捐税斗争。“一一·四”暴动时,他和程伦、曹云章负责西路
的领导工作,并具体负责制作暴动旗帜、标语及钤记等事宜。暴动失败后,联络幸
存下来的特委委员,秘密恢复整顿党组织。首先恢复中共牟平县委,任书记。又与
刘振民在昆嵛山老蜂窝举办训练班。 1936年4月,任中共胶东临时特委委员。1936
年6月2日, 他与于得水等率游击队夜袭界石联庄会,缴获20余支枪。同年8月化名
俞可范,随中共胶东临时特委迁往烟台开展城市工作。10月正式成立胶东临时工作
委员会,任组织委员。12月18日,与理琪同时被捕。先后关押在烟台和济南监狱,
身遭毒刑拷打,仍坚贞不屈。1937年11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返回文登。同年
12月,中共胶东特委重新成立,邹恒禄任委员,分管组织工作。12月下旬,主持建
立中共海阳特别支部。天福山起义后,受中共胶东特委指派,先后到莱阳、平度、
掖县等地,沟通党的组织联系,联络各地的抗日武装。3月间,到达刚建立的“胶东
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4月,中共胶东特委副书记吕志恒也来到这里,并转达了特
委机关和“三军”总部西上, 开辟蓬、黄、掖抗日根据地的决定。同年9月,“三军”
改编, 任司令部直属骑兵连政委。1939年3月,在反击国民党军刘桂棠部进犯根据
地战斗中颈部中弹。4月10日,牺牲于转运途中。(附本人照片)
林治 (正文第938页) (1915~1939.12) 女。文城镇峰西村人,出身于封
建地主家庭。1934年考入文登中学。读书期间,广泛涉猎进步书刊,形成强烈的反
帝反封建思想。因为反抗包办婚姻,家庭断绝学资,仅读2年便辍学回家。1937年,
被迫与架子山毕务滋结婚。 婚后1月即离家到南马任小学教员。年底,天福山起义
成功, 她回到文城。翌年2月,在母亲的支持下步行40里,到大水泊参加“三军”,
化名王四。 3月24日,写信与丈夫告别,信中义深情切,表现了新女性舍家救国的
宽广胸怀。 后部队经几次改编,林治 (正文第939页)在“三军”三路,由东海区
转移到西海地区,先后在文登、荣成、牟平、黄县、招远、掖县一带开展工作,冒
着生命危险,走村串户,宣传发动、组织妇救会、抗日支前。由于工作大胆泼辣,
不怕吃苦受累,战友戏称她“王四泼”。在部队女战士中,她年龄较大,处处以老大
姐身份关心战友,抢着为战友洗衣服、钉鞋,人们尊她为“王四大姐”。1939年春,
任栖霞县妇联主任,其事迹载于《新中华报》民国30年3月6日第四版。
1939年下半年,党组织调她到胶东党校学习。同年12月10日,党校和《大众报》
社共200余人奉命转移。 途经掖县河南村时,被日军包围。林治 (同上)等在村
口与日军遭遇,她临危不惧,冲上前与日军搏斗。敌人见是个女兵,想活捉她。她
宁死不当俘虏,咬碎敌人手指,腹部被刺刀刺穿,壮烈牺牲,年仅24岁。(附本人
照片)
毕务滋也于1946年2月参军, 1947年8月牺牲,曾立特等功1次,是文登著名烈
士之一;她的两个妹妹在其影响下,也先后参加革命。
附 林治 (同上)参军后写给丈夫毕务滋的信(节录)①:
务滋:
……我要向你告辞了。我去后,望你不要伤心!丧胆!用你理智的头脑,静心
努力,奔你的前程!自今日起,请你同我赛跑,看谁前,谁后,千万不要听信那些
流氓式人的诱惑,不跑正路,致有危险,成白头之叹!我乃金玉良言,望你采纳!
务滋!还有一句要紧的话,望你答应我!国家为日本残害到如此地步,不停地
搔摇(骚扰),知他何时太平,并且此事最危险不过,生死存亡难料,怎等待着我
的归来呢?与君相约,倘我一年不归,你当急选良缘匹配,以接香烟。将来生死归
否亦没有关系,此话你觉得对吧?
此种举动,请你千万不要见疑。要知道:不能为小节而忘大义,为图个人安逸,
而丢掉爱国心。我想念你若承认,你自己也系国家一分子,并是个现代有血性的青
年,定能谅我心,必不以此为非理,或认为是轻率狂动之辈。而祖母与父亲前,也
全仗大力周旋。
啊,务滋!……望你千万好好保重,以往我的一切的一切,望你撇到脑后,并
看在国家份上,原谅一切吧!
敝人  (同上)字
1938.3.24
注解:①原信近900字,1988年发现。
荣模(1925~1939.12) 原名荣树模。天福山乡前百凤口村人。是文登革命
烈士中最年轻的一位。1936年冬,高小毕业。1937年末,侵华日军飞机,多次到文
登狂轰滥炸,人心惶惶。这在少年荣模心中,埋下仇恨侵略者的种子。中国共产党
在其家乡附近发动的天福山起义,极大地鼓舞了早熟的少年。部队与文荣威办事处
常驻百凤口村,开展抗日救国宣传活动,父母和姐姐都参加革命,火热的救亡运动,
深深地感染着少年荣模。1938年3月,13岁的荣模放弃升学读书的念头,毅然参加“
三军”。入伍3天,即离开家乡,随张修竹、袁荣去牟平崖子村,成为“三军”少年先
锋队战士。他参加召开群众大会和少年儿童集会,书写标语,教唱革命歌曲,开办
扫盲学校,发动群众参军,看押汉奸俘虏等。1938年夏,参加蓬莱战役。不久,担
任少年先锋队小队长、中队长,带着“红小鬼”进行军事训练,站岗放哨。同年9月,
被调到胶东区党委,为民运部长、统战部长李辰之作勤务员。老一辈革命者的言传
身教,加上刻苦自学,他进步很快。尽管年龄不够,经强烈要求,被批准加入中华
民族解放先锋队。为扩大抗日统一战线,荣模多次随李辰之前往国民党顽固派赵保
原、张金铭等部谈判,并作为中共代表李辰之的唯一随员,常驻国民党十八旅旅长
张金铭部。他既负责李辰之与胶东特委的联系,又要收集资料,观察对方动向,还
要保卫首长安全。在极复杂的环境中,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任务,连国民党官兵也惊
叹为“神童”。1939年秋,随李辰之调区党校工作。他多次向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均
因年龄太小而未被批准,但他却坚持按时交纳党费。同年12月10日,在反“扫荡”中,
党校和大众报社200余人, 在掖县河南村与日军遭遇,61人牺牲。荣模本已脱离日
军火力网,但发现敌人火力集中于骑马的李辰之身上,便又冲进包围圈,协助首长
突围,不幸同时牺牲。时年不足15岁。
刘庆华(1907.12~1940.11) 又名刘寿封,刘三、刘华、刘炎。天福山乡西
字城人。1929年随邓汝训去冯玉祥部工作。不久回乡,到威海柳林以教学为掩护,
在文登、海阳、威海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32年入共产党。1933年,主持成立西字
村第一届党支部,任书记。1934年春,鼓动村民砸了国民党文登县政府设在本村的
税卡子。1935年“一一·四”暴动,因病未能参加。是年末,鼓动村民办新学校,顶
垮了旧学校。暴动失败后,中共文登县临时县委与上级失去联系,受县委书记张修
己的指示去信邓汝训,要求河南省委派人来。1936年初,理琪被派来胶东,落脚文
登西字城,再转移到临时县委驻地沟于家。当年,为避“剿共”军搜捕,刘庆华去上
海、厦门寻找党组织,结识共产党员杨曙光(见《威海市志·人物编》),结为伴
侣。 1939年10月,偕杨辗转回乡,组织救亡团体,宣传抗日。1940年6月,任文登
县抗日大队教导员,率部多次与国民党反共军郑维屏部激战。病逝于黄庄子(今属
张家产乡),葬于本村。《革命烈士英名录》记作刘炎。(附本人照片)
蔡雍泉(1914.6~1941.3) 又名徐戎前。小观镇南稻地湾村人。出身于中农
家庭。少年时,掐脱包办婚姻。1930年,考入牟平县私立寺山瑞泉院小学(今属乳
山县),读书期间,由本乡百寿庄蔡英琢同学介绍,于193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学毕业后,到蓬莱县固寺店、牟平县斜山等村以教学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说服
校董,使崮寺店学校第一次招收女生。带领学生,利用星期天帮穷苦农民干活,教
育学生关心劳动人民,养成勤劳习惯。月资仅24元,自己省吃俭用,却为穷苦学生
垫付伙食费,给生病的学生买药买饭。每天早晨4~7时,晚7~9时,是他自学的时间,
从不间断。 外出时,背包里总有自学的材料。1936年发动青年学生加入“中华民族
解放先锋队”组织。“西安事变”的消息传来,他连夜发动师生签名,并向群众宣传,
坚决拥护张、杨通电的8项政治主张。
1938年1月, 蔡雍泉带着30多人(多数是他的学生)参加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
第三军, 被任命为三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同年9月,任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
支队六十一团三营政委。 1939年9月擢升五支队十五团政委,转战于蓬(莱)、黄
(县)掖(县)一带。1940年4月,升任东海司令部政委兼军政委员会书记。是年7
月3日,蔡雍泉指挥一个营在文登东圈村伏击“扫荡”的日伪军,激战3小时,将敌击
退,毙伤日伪军20多人。同月6日,国民党顽固派“抗八联军”进犯东海抗日根据地。
7日, 蔡雍泉带主力部队乘机袭击“抗八联军”的保安队和区公所,采取运动中消灭
敌人的战法, 歼灭“抗八联军”400多人。是年11月20日,国民党鲁东行署军事处长
洪彪,纠集昆嵛山区的顽军3000多人,进攻东海区抗日根据地。胶东八路军5支2团
在蔡雍泉指挥下, 诱敌深入,将顽军击退。1941年1月上旬,蔡雍泉又参与指挥解
放昆嵛山的战斗,消灭“抗八联军”2000余人,使东海抗日根据地联成一片。1941年
3月20日,蔡雍泉率5支2团与国民党顽固派丁 (正文第941页)庭部在胡八庄作战
时,到前沿阵地察看敌情,不幸负重伤,抢救无效而牺牲。
蔡雍泉是东海人民武装著名的指挥员。他注重群众工作,身先士卒,机智果断。
他的牺牲,引起东海军民的极大悲痛。(附本人照片)
赵友三(1895.5~1941.8) 文城镇苏家河人。年青时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学习
西医。1929年回文城,在南濠街北头路西开设“友三”医院。他态度和蔼、诊治细心,
深得群众欢迎。1932年后,兼任文登中学校医,很受学生尊敬。1940年春,日军侵
占文城,他逃到乡下,投身投日,任东海军分区军医,同年加入共产党。多次只身
潜入文城,搜集日伪军情报。把家中原有药品、医疗器械全部捐献给八路军。1941
年初,创建东海医院(文登中心医院前身),任院长。时人员器械缺乏,院址不定,
他既是领导,又是主任医生,工作艰苦。是年春,全家迁往抗日根据地林村。当年
8月18日, 奉命去文城为八路军买药品,着便装骑自行车由中共东海地委驻地水磨
山回到林村。次日,由其妻陪同去文城,途经大 (同上)村北时,突然被埋伏于
路旁的国民党顽固派便衣队拦住,赵示意其妻逃走。顽军中有人认出医生,要赵为
他们干。赵不从,瞅空躲进玉米地脱身,被顽军乱枪击倒。顽军逃走,赵苏醒,自
行包扎重伤的左眼,被群众抬到林村,终因流血过多而牺牲。(附本人照片)
宋澄(1910~1941) 原名宋锡奎,又名宋文山。黄山村(今属荣成市)人。
出身于农民家庭。1921年入黄山高级小学读书。1926年加入国民党。1928年在国民
党文登县党部所领导的农民协会任干事时,串联老同学在黄山村建立农民协会,领
导群众开展抗税和反对土豪劣绅斗争,将在黄山征收牲畜税的包商赶跑,把官荒公
田无偿地分给缺地农民耕种,深得人心。1930年,宋澄到省立烟台八中求学,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在北平燕京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夏,受中共北
方局派遣回到家乡, 潜身于国民党文登县党务整理委员会任组训干事,以“侦缉不
法分子”为名, 深入到农村、工厂、学校、邮局等处,宣传抗日救国。12月,他和
文登中学进步教师钟平山等一起组织“三一读书会”,利用这一合法组织,揭露蒋介
石的卖国政策,宣传共产党的救国主张。12月25日晚上,宋澄组织文登中学进步学
生杨岫庭、江先政等,秘密将“打倒卖国贼蒋介石”等标语张贴在文城的大街小巷,
轰动全城,震慑了文登县的国民党反动派。同月末,在文登建立起中共第一个党小
组, 宋澄任组长。1932年2月,受党组织派遣,到北平门头沟煤矿开展工人运动,
领导工人罢工, 迫使矿主给工人增加工资。1933年3月,受党组织委派,赴济南担
任共青团山东省委书记。7月,因叛徒告密被搜捕,判刑7年,押入青州监狱。狱中,
他经受种种折磨,坚贞不屈,用敲墙壁互通情报的办法沟通“犯人”间的联系,与张
恩堂、田海山等成立狱中党支部,领导难友与敌人做斗争。
1937年,国共二次合作,宋澄获释出狱。奉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回胶东发动武装
起义。同年12月24日,参与领导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担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
三军第一大队政委。12月31日,宋澄和于得水带领一大队到文登县岭上村进行抗日
宣传时,被国民党文登县长李毓英所率武装包围。宋澄为避免武装冲突,向对方晓
以大义,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等口号。李毓英谎称要和“三军”谈判,宋澄当即
挺身而出, 却被背信弃义的李毓英逮捕入狱。1938年1月16日,国民党文登县政府
迫于蓬勃发展的抗日形势和中共领导的威海起义的成功, 将宋澄等人释放。同年2
月13日,宋澄参与领导三军攻打牟平城和雷神庙战斗,激战中多处受伤,仍坚持与
理琪、林一山指挥战士,多次打退日军进攻。黄昏时,理琪中弹牺牲,林一山受重
伤, 宋澄指挥部队突围。1938年2~6月,任中共胶东特委委员。同年9月,山东人
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和胶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支队合编为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
五支队, 宋澄任支队政治委员。1938年12月至1940年9月,任中共胶东区委常委。
他转战胶东,为抗日根据地和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重大贡献。不幸因积
劳成疾,病故于鲁南抗日根据地。中共山东省委召开追悼大会,省委书记黎玉讲话,
号召干部学习宋澄的革命精神。(附本人照片)
于森(1922~1942) 女。原名于福嘉。大水泊镇西南台村。少年时受哥哥于
瓯江的影响, 接受共产党的教育,向往革命。1937年高小毕生。翌年1月约堂姐于
岐、侄女于淼,经哥哥介绍,瞒着重病的母亲,加入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在第一封家信中, 她写道:“我们宁肯死在抗日的战场上,也不死在炕头上!”“国
难当头, 忠孝不能两全,为国尽忠,就是最大的尽孝。”入伍后,积极参加业余剧
团演出,宣传抗日救国。同年夏,分配到胶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任班长。秋,
加入共产党。1940年,担任威海卫妇救会长,化名王雪梅。当年夏,在胶东区党委
党校学习。秋,在墩前村(今属荣成市)发动妇女拥军支前,把平日省下的鞋赠给
送信的同志穿, 把积攒的11元钱,送给烈属梁大娘,大娘不收,她说:“大哥为革
命牺牲,我就是你的亲闺女,这点心意就算闺女孝敬母亲吧。”工作3个月,妇救会
员由20多人发展到50余人,培养了3名女党员,发动妇女做鞋,一次上交300双,受
到中共威海工委的表扬。1942年冬,由于汉奸告密,被日军宪兵队逮捕。宪兵队长
星野问她: “你的小姑娘不老实在家,出来干什么的八路?”于愤然回答:“日本帝
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连鸡狗都不得安宁,不把你们赶出去,中国人民就不能过
安稳日子! ”星野用刑逼供,她咬紧牙关,一声不吭。敌人用灌辣椒水、石灰水,
往手指、脚指里钉竹签等酷刑,折磨她7天7夜,死去活来,但她宁死不屈。她鼓励
难友们说: “咱们是为穷人不受苦而受刑的,为人民死而无怨。不管怎样,我们决
不出卖同志, 坚持同敌人斗争到底。”当得知党组织正在设法营救她时,深怕党为
她付出更大代价, 便决然咬破手指,在监狱墙壁上写下:“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然后,将衣服撕成布条扭成绳,悬梁殉国。年仅1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