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送礼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819&run=13

贺新婚
建国前,结婚时亲朋好友携带礼品贺喜,近亲次日方散。礼品必备莲子(用莲
花模子磕制的面食)、红包,俗称“上份子”。红包内所放钱数因贫富而异,有放双
不放单的规矩。喜主接收礼品时要留心记录,并设宴招待客人。客人返回时用麦子、
大饽饽作回礼称“压包袱”。建国后,农村结婚仍按旧俗。在机关结婚,则喜事新办。
60年代后,盛行旅行结婚,贺喜多在临行前。70年代以后,“上份子”数额渐增,初
为20元、40元不等或相当的实物,80年代末增至100元,甚至更多。
贺新生
这一习俗延续至今。孩子出世,亲友、邻里,尤其产妇的娘家,均来祝贺,谓
之“看喜”、“看欢喜”或“吃八日”。所带礼品多是鸡蛋、红糖、老母鸡等营养品及小
孩衣物等。外祖父母或祖父母给婴儿置办礼品还有手镯、脚镯、长命锁之类。自70
年代末,为新生儿贺喜的礼品日渐丰厚,喜主大摆宴席,渐趋铺张。
贺生日
小孩满周岁,叔、伯、姑、舅、姨及外祖父母齐集庆祝,俗称“赶生日”。礼品
有面食, 俗称“  (正文第890页)”或糕点及小孩衣物玩具之类。届时,小孩穿
戴一新,待亲友到齐后,设小矮桌或在簸箕内,放秤、书、笔、  (同上)等十
几种物品,让婴儿任意抓取,谓之“抓周”,俗称抓“  (同上)”。抓到笔、砚等
意味着将来读书上进;先抓算盘、秤杆,意味将来经商;先抓土块,意味着短命或
做庄稼。后者是人们忌讳的,常把土块等东西放在离婴儿较远的地方。抓完,主人
设宴招待客人。此风至今不衰。
老人一般满60岁(花甲)开始祝寿,不再中断。届时,亲朋相聚,大张宴席。
礼物必有寿桃(一种面食)或寿糕、寿酒等。进入80年代,祝寿之风日盛。寿诞之
日,除已分居或出嫁的子女举家来贺,其他亲朋好友也来祝贺。所带礼物必有装潢
精美的生日蛋糕。主人备丰盛宴席,必备面条,俗称“长寿面”。
节礼
端阳、 中秋节、春节为3大节日。节日前后,女儿回娘家、女婿到岳父家送节
礼,礼品与寿礼类似。70年代以前多为饽饽、糕点,少数带鱼、肉;70年代以后,
带烟酒糖茶鱼肉点心,而饽饽已极少当作礼品。
贺新居
分家或迁居新舍之时,成家的兄弟姐妹及女方娘家都来“温锅”。温锅一般带有
粮食和抬箱、簸箕及锅、碗、瓢、盆等生活用具。职工乔迁之际,同事和亲朋携礼
恭贺之风日盛。
除婚嫁喜庆、岁时节日需要送礼外,80年代,诸如工作调动、住房申请、职务
聘任、计划外生育、求医看病、子女入学、幼儿入托、招工转干、转户口、洽谈业
务、推销产品等,往往也要送礼。礼品少者高档烟酒若干,多者现金数千元,或送
彩电、冰箱高档用品,实为行贿受贿。礼不到,事难成,此风屡禁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