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医疗队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767&run=13

1990年,全市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751人,是1949年的11.7倍。另有乡村医生
1066人,合计281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人(参见表22~1)。
中医
据清光绪本《文登县志》 载,明、清两代入志名医9人。民国以后,中医药人
员逐步增多。1936年,全县有中医药人员近百人。1937年,县公安局主持全县中医
考试,聘请名医杨竹轩主考。80余名报考者,录取甲等19人,乙等30人,丙等人数
失考。 年逾古稀的徐良玉获甲等第一名。 1948年,文、昆两县中医药从业人员达
282人(昆嵛县174人)。40年代末至50年代初,中医药人员有的从军,有的改行。
1949年,中医药人员20人,先后参加医联社和联合诊所。1956年,全县中医药人员
150人。 同年,县召开首次中医代表大会,贯彻中医政策,鼓励中医带徒,并吸收
地方部分中医药人员参加公立医院工作。 1961年, 县医院和公社医院始有中医。
1963年, 全县15处公社卫生院有中医28名,3处县医院普遍设立中医科,有中医14
名,160处农村保健站有中医59名。
1978年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三支力量长期并存,
各自保持特色的指示精神,中医力量得到加强。1979年,经省统一考试,录用17名
中医药人员。同年,恢复中医技术职称评定,47人取得士级以上职称。1980年,卫
生局为部分退休名老中医办理复职手续。1985年,全县有中医药人员99人。1989年,
口子里村药农王继振, 破例被评为省内第一个农民主管中药技师。1990年7月,市
整骨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张天恩、针灸科副主任医师解霖源的小传,被《山东高级
医药卫生志》收录。至1990年底,全市中医药人员增加到343人。其中中医师137人,
中医士22人。
西医
清咸丰年间, 县人吕体复设局种牛痘, 为半岛东部推行西医西药之第一人。
1923年,西医滕树声在葛家集开设回声药房,以医售药。1927年,始有西医院,由
赵熙成(字有三)在城内开设有三医院。至1948年,文、昆两县西医从业人员91人
(昆嵛县58人)。建国后,西医药人员迅速增加。国家从省、地医院下放和从部队
转业西医药人员来县工作;并逐年分配部分大、中专医科毕业生来县充实医疗队伍。
1963年西医88名, 开始超过中医人数。1965年增至678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56
人;1985年增至1033人,其中大、中专毕业生736人。至1990年,全市有西医师528
人,西医士70人。
乡村医生
1944年,县抗日民主政府开始培训农村卫生员。1946年,仅文登县农村卫生员
就有284人。 1947年,文、昆二县设妇幼、民兵卫生员。建国后,农业生产合作社
设卫生员或保健员。 1958年,全县保健员241人。1960年,葛家医院分批为生产队
培训接生、保育、卫生“三大员”807人。1965年,农村保健员253人。1967年,农村
保健员、 卫生员改称赤脚医生。1972年,全县共有赤脚医生1653人,其中女性418
人。 1980年9月,赤脚医生通过考试,1256人获乡村医生证书。1990年,乡村医生
达到1066人,其中女性19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