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残疾人照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618&run=13

清末民初,县内盲艺人组织“三皇会”。1913年,县三皇会有会员60余人。会员
一般白天占卦算命, 晚上演唱,无固定经济收入,县政府每年发给一定数量的“残
疾粮”。1938年,日军轰炸文城后,“残疾粮”停发。
1940年冬,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在解放区组织盲人抗日救国会(简称盲救会),
会员30余人,在根据地内演唱新词新曲,宣传抗日,发动青壮年参军参战;以占卦
算命为掩护到沦陷区探听敌情。其生活来源是一是由民主政府发给一定数量的救济
粮(款),二是解放区群众募捐。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在组织群众生产自救的同时,开始注意吸收残疾人参加
生产。 1958年,全县生产自救单位共吸收盲、聋、哑等残疾人员679人。此后,除
少数盲人参加盲人曲艺组织和极少数其他残疾人有职业外,绝大多数残疾人依靠家
人的供养和政府的救济维持生活。
1973年11月, 县设聋哑学校。1974~1976年共招收聋哑学生120名,其中男70
名,女50名。1978年聋哑学校停办。1982年,省、县拨款35万元,县贷款35万元,
建聋哑学校,招生53人,其中有旧生复学31人。学校设缝纫厂和木工厂,让聋哑学
生掌握缝纫、木工技术。
1981年,县劳动服务公司开办缝纫服务社和食品加工厂,安置不符合招工标准
的非农业户口残疾人员。此后,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安置残疾人创办的企业越
来越多。 1984年,县成立福利公司,大水泊、侯家、泽头、界石4个乡镇也先后办
社会福利工厂。1985年,县乡镇村办福利厂、店、站等增加到25处。其中,14个乡
镇办社会福利单位,安置265名残疾人,年产值400万元,利润52万元。县福利公司
下属的5个生产单位,安置40名残疾人,年产值70万元,利润5万元。1987年,全县
有福利企业30处,从业人员1200人,其中,残疾人536人,占企业生产人员的56%。
民政部门动员其他部门安排残疾人739名,全县有劳动能力残疾人就业率达到70%。
1990年,全市31处福利企业完成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710万元。福利企业安置残
疾人985人。各镇乡以福利企业为依托,建立残疾人服务网络,对厂外597名无劳动
能力的残疾人实行定期救济。市税务局依照上级规定,按残疾人在企业中所占比例,
部分或全部减免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