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隶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6&run=13

唐虞, 文登为 (正文第1页)夷地。夏、商,为青州地。周,为莱子国地。
春秋,先后为齐国莱地、牟子国地。战国,为齐地。秦罢诸侯,置郡县,文登为齐
郡 (同上) 县地。西汉,文登属青州东莱郡东牟、不夜、昌阳3县。东汉省不夜
入昌阳,文登属昌阳县地。三国时,属魏国青州长广郡昌阳县地。晋时,分属青州
长广郡昌阳、东莱国牟平二县。刘宋时,分属青州长广郡昌阳、东莱郡牟平二县。
后魏,分属光州东牟郡观阳、牟平二县。
北齐天统四年(568年) ,析牟平、观阳地置文登县,因文登山而得名,属光
州长广郡,于文登山之西半公里,建县城。周因之。隋时,属青州东莱郡。唐时,
属河南道。 武德元年(618年),改属登州,州治设文登城,因文登山而得名。六
年,析文登地置清阳、廓定二县。贞观元年(627年)登州及清阳、廓定二县并废,
地入文登县,属莱州。如意元年(692年),于牟平置登州;神龙三年(707年),
移登州治于蓬莱,文登县均为其属。五代因之。宋,属京东路登州。金,属山东东
路宁海州,州治在今牟平县。元初,属益都路宁海州。至元九年(1272年),直隶
都省山东宁海州。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大将毛
贵攻占莱州, 据山东3年,文登县为其属。明,属山东省登州府宁海州。清,属山
东省登莱清道登州府。
中华民国3年(1914年)5月,属山东省胶东道,1925年改属东海道。1928年,
直属山东省。 1934年1月, 属山东省鲁东区。1936年1月,属山东省第七行政区。
1938年夏,文登县政府迁驻张家产村,1940年4月迁昆嵛山南西于疃,至次年1月。
1940年6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于胶东区。因战
事频仍,县政府先后驻大疃、章村、蔡官屯、大珠玑、高家庄、岭东、时家埠等村,
1940年9月, 东海专区成立,文登县为其属。1941年12月,为适应战时需要,析文
登县西部和牟平县东部置文西县。文登(东)县政府先后驻万家庄、高村、大水泊
等地;文西行署先后驻  (同上)、蒿 (同上)、西于疃、汪疃等地。两县均
属于山东省胶东行政区东海专区。1945年春,改文西县为昆嵛县,县政府机关先后
驻崮头集、白玉庄、泽头、葛家、汪疃等地。1950年6月1日,胶东行政区撤销,东
海专区改为文登专区,昆嵛、文登二县为其属。1952年3月,昆嵛县政府移驻文城。
1956年3月, 文、昆两县合并称文登县,县治在文登城。与此同时,文登专区并入
莱阳专区,文登县遂为其属。1958年11月,莱阳专区改为烟台专区,文登县为其属。
1967年2月, 烟台专区改为烟台地区,文登县仍为其属。1983年11月,以市管县,
文登县属山东省烟台市。1987年6月15日,文登县改属于威海市。1988年10月24日,
国务院批准文登县改为省辖县级市,仍由威海市代管。
附一 伪公署隶属
民国29年(1940年) 初,日军侵占文登城。4月,建立伪文登县公署,先后属
伪山东省东海道、 鲁东道,伪道尹公署驻烟台。1942年7月,文登县伪公署改称县
政府,机关由新城移旧县衙。1944年8月,文登城解放,伪县政府垮台。
附二 置县年考
文登置县时间,《山东通志》、《登州府志》、《文登县志》各版本所记不一。
乾隆元年的《山东通志》记有代表性的两说:第三卷《建置》篇中记作“北齐天保
七年”置文登县;第四卷《城池》篇中,则记为“北齐天统四年”置文登县。《齐
书》无地理志,两说长期不能统一。
关于文登置县的最早记载见诸《隋书·地理志》 。 该书于“文登”下注云:
“后齐置。有石桥、文登山、斥山、芝罘山。”“后齐”之说不具体。唐代地理总
志《元和郡县图志》载:“高齐后帝分牟平县置文登县”。“后帝”第一个年号即
“天统”。此说否定了“天保七年置县”一说。北宋的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载:
“高齐天保七年,废东牟郡,自今昌阳县东五十三里长广故城,称长广郡,理中郎
城。”又说:“高齐后主天统四年,分牟平置文登,属长广郡。”可见天保七年废
东牟郡时,并未同时分牟平地置文登县,此说较为详备可靠。
另说的主要依据是清初顾炎武著《读史方舆纪要》一书。书中仅有“天保七年
析置文登县”一语,未记依据。值得注意的是清道光年间,叶圭绶续写顾炎武《山
东考古录》一书,却在“文登”之下写道:“天统四年,析牟平、观阳地置,周因
之。 ” 光绪本《文登县志》谓:“考《后帝纪》天统四年,无更置郡县之文,惟
《文宣帝纪》天保七年,诏曰:‘要荒之所,旧多浮伪,百室之邑,便立州名,三
户之民,空张郡目。于是并省三州一百五十三郡五百八十九县三镇二十六戍。’文
登置县当在是年。”《后帝纪》中“无记载更置郡县”之诏,不能断定无“更置郡
县”之实。《文宣帝纪》有“并省”郡县之旨,却难据此推断文登属此次“并省”
所置。
故以“天统四年置县”为是。
附三 “文山召士”考
《史记》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多次东巡。其中两次必经文登地。秦始皇二
十八年(前219年) ,“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
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于是并渤海以东,过黄 (正文第2页),穷成山,
登芝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由黄县东去成山,再返芝罘,文登都是必经之地。
至今,昆嵛山东北麓仍有“辇道口”、“辇子村”等地名。第二次东巡在始皇三十
七年, 即公元前210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自琅琊至荣成山,弗见,至
芝罘, 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文山召士”之举,应发生于公元前219
年去成山途中。 这次东巡, 屡在召士刻石颂德之举;此后5年(前214年),发生
“焚书坑儒”的历史事件。境内秦权出土,多处汉墓群的发现,证明秦汉时期文登
一带文化发达,这是“文山召士”的历史环境。
记载有关“文山召士”的典籍很多,主要有《隋书·地理志》、唐代《元和郡
县图志》 和日本高僧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 、北宋《太平寰宇记》、元代
《齐乘》等典籍。比较典型的,是《太平寰宇记》:“故老相传,秦始皇东巡,召
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因名。”文城东侧这座小山,记载着文登县文登市和登
州与文登专区等政区名称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