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1941~1942年的艰苦斗争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555&run=13

日伪军对根据地的“扫荡”、“蚕食”和封锁
1941~1942年,国民党正面战场处于休战状态,而敌后解放区战场则处在频繁
的“扫荡”与反“扫荡”、“蚕食”与反“蚕食”、“封锁”与反“封锁”的艰苦
斗争之中。日军对胶东根据地实行“强化治安运动”,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
化和特务相结合的“总力战” 。日军将文登全境划分为3种区域:“治安区”(日
军占领区)、“准治安区”(即八路军经常活动的游击区)、“非治安区”(八路
军根据地) 。对3种区域实行不同的政策:对治安区,着重于“清乡”、搜查逮捕
抗日军民,实行保甲制度,调查户口,举办“合作社”和“新民小学”等;对“准
治安区”实行“蚕食”,即在根据地边沿,特别是交通要道两侧,逐步安设据点,
由点到线,由线到面,扩大其“治安区”;对“非治安区”则实行以军事为主的反
复“扫荡”,实行残酷的烧光、杀光和抢光的“三光”政策,以破坏抗日根据地军
民的生存条件;利用“扫荡”增设据点、分割压缩根据地,设关卡,严禁粮油棉及
医药进入根据地。抗日军民粮食困难,被服困难,日用品困难;军民普遍以野菜、
树皮充饥,战斗频繁而又残酷,财政经济极端困难。
游击战争广泛深入发展
1941年上半年,中共文登县委贯彻中央“十大政策”,即:对敌斗争、精兵简
政、统一领导、拥政爱民、发展生产、整顿三风、审查干部、时事教育、三三制政
权、减租减息等,以对敌斗争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年底,县委又贯彻中共中央《关
于抗日根据地军事建设的指示》,地方武装群众化,普遍发展民兵,自卫团等群众
武装,开展广泛的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当时,文登县抗日大队已有3个连,下辖8个
区中队, 5万人,还有61个游击小组。1941年秋,文登、荣成、威海三县区地方武
装成立“联防指挥部” ,增强打击日伪军的力量(1942年7月撤销)。在反对日伪
军“扫荡”、“蚕食”与“封锁”的斗争中,抗日军民创造了多种打击敌人的游击
战术,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爆炸战 主要武器是地雷。初用铁雷,逐步发展有石雷、石炮、磁雷,用瓷瓶
子、瓦罐子、破铁壶装上炸药、雷管,均成为杀伤敌人的武器。敌人“扫荡”时,
在道路上、田野里、屋门口、房间内,都有触雷的危险。从县大队至民兵,埋设地
雷是一项必备的基本军事技术。1942年以后,各民兵队还选取勇敢、沉着的民兵成
立爆炸组,专管放石雷石炮。
围困战 长期包围日伪据点,切断其与外界联系,迫使日伪军放弃据点,日伪
登登口、张家埠、高村和上庄据点,就是这样克复的。
空舍清野与破路 日伪“扫荡”之前,根据地军民将粮食及衣物全部埋藏起来,
将大路全部破坏, 使敌人寸步难行,打破敌人“以战养战”的策略。1941年7月18
日,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再次下达关于“破路”的指示,县、区、乡成立破路委员
会,发动抗日团体,将境内公路全部挖上“抗日沟”,仅留出人行道,使日伪军汽
车、马队不能通过,闲出的土地分给抗属和赤贫户耕种。重点路段:大水泊东通荫
子夼、西通文城、南通高村的路段,斥山通上庄、玄镇寨通靖海卫的大道等。
伏击战 是县抗日大队常用的战术。较成功的战例有:1941年8月6日,驻文城
日伪军200余人南下抢粮。 县警卫队、保卫队、抗日大队及游击小组在登登口东西
山上设伏, 上午9时交火,战至下午1时,敌溃退,毙敌8名,伤30余名。10日,文
城日伪军140余名由东路到口子荣家, 遭县大队伏击溃逃。同年12月27日,威海卫
日本海军陆战队50余名, 配合桥头据点伪军100余名到大水泊一带抢粮。文荣威联
防指挥部准确侦得敌人行动路线, 在土埠岭与井东之间设伏,俘日军2名,伪军10
名,获轻机枪1挺,步枪10余支,子弹千余发。1942年12月3日,文城的伪警备队乘
日伪军大“扫荡”之机,窜到四区小台村抢粮。东海军分区一营选择口子荣家的有
利地形, 在山口的西、南、北3面设伏。上午10时,回城的伪军进入伏击圈,八路
军三面痛击,打死20余人,俘虏50余人,仅5人逃脱,缴轻机枪1挺,长枪60余支,
截获粮食、 牲口, 悉归原主。但有时因情报不准,伏击不成,反而遭严重损失。
1942年11月下旬, 石岛日军100多人到齐山抢粮,误报为伪军出动,文登(东)县
大队一连前往设伏,一连牺牲20多人,伤30多人。
集中优势兵力攻坚 1941年9月底,胶东第五支队一团(即后来的塔山英雄团)
在西线取得反投降战役胜利后, 会同五支三团二营回师东海区。10月1日,一团一
营在当地自卫团配合下,攻克墩后据点,毙伤国民党投降派杨德峰营60余名,俘12
名。7日,一团二营强攻因寺桥日伪据点,歼灭伪清乡队长赵海楼以下日伪军140余
人。 30日夜至次日拂晓,一团攻点打援,三营攻克回龙山敌据点,毙伤日伪军190
余名; 二营打文城增援之敌俘日军机枪手小林清,俘伪军100余人。共缴获八五迫
击炮1门,炮弹20余发,机枪1挺,步枪100余支,子弹6000发,战马8匹。31日晨,
为策应回龙山战斗,该团一营同时攻打汪疃据点,据点内日伪军部分被击毙,大部
分逃回文城。回龙山战斗是东海区反“蚕食”的一次著名战斗。
武装宣传队 针对日伪的“强化治安”、“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针
对国民党顽固派武装勾结日伪据点派遣便衣特务,谋害民主政府工作人员和救亡团
体的宣传员等行径,文登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2年1月7日转达东海专署指示,县政
府与县大队协同抽调1个排的兵力,配备得力干部,各区公所协同区中队抽调1个班
的兵力,并与游击小组自卫团配合,各自组成武装宣传队,按期到敌战区宣传,每
月不少于2次。 宣传形式主要为:散发传单;召开投降派家属会议,召开敌占区青
年、教员座谈会,拜访敌占区士绅名流,打击汉奸特务等。武工队员是战斗员、宣
传员,也是组织工作者,深入敌后,发动群众,打击敌伪,将敌占区逐步变为游击
区,将游击区变为根据地。
反“扫荡”斗争
1941~1942年, 日伪军小股奔袭、 小规模“扫荡”,常年不断。较大规模的
“扫荡”有两次。
昆嵛山区反“扫荡” 1942年2月底,五支队二团三营保护胶东区党委和胶东
行署机关挺进昆嵛山区。文登(东)、文西两县均成立县、区反“扫荡”委员会,
组织军民开展反“扫荡” 斗争。3月,日伪出动1000余人,采取报复性进攻,实行
“铁壁合围”,烧毁民房3000余间,屠杀群众300余人。4月6日,日伪军3000余人,
分多路“扫荡”昆嵛山区。八路军冲出合围,五支二团参谋长丛蓉滋亲率三营与日
伪军展开白刃战,掩护胶东区党政机关安全突围。
1942年冬反“扫荡” 1942年11月17日起,日军用汽车从青岛、潍县、高密向
莱阳、栖霞、福山、海阳等地大量增兵。19日,沿青烟公路构成“隔断网”。白天
见山搜山,遇村梳村,烧草堆,挖新坟、掘地堰、清山洞,连荒庵、野寺、土地庙
也不放过;夜晚则就地露营,烧起篝火,岗哨林立,各山口隘道设置带响铃的铁丝
网, 称“年关拉网扫荡” 。11月25日,日军收网合围马石山,制造了惨绝人寰的
“马石山惨案” 。11月28日调整部署,以5000人封锁烟青公路,主力1.5万人东进
牟平、海阳一线,构成新的“隔断网”,向文登、荣成推进,并出动军舰、汽艇20
艘封锁海面,企图围歼从牙山、马石山突围东进的八路军。
11月25日,文登(东)县政府发出《布置反扫荡工作令》,要求将征粮工作队,
一律改为“反扫荡”工作队,领导群众作好准备,空舍清野,遵照“保存有生力量,
保卫根据地,分散活动,分区坚持”的方针,组织群众跟日伪军“转山头”,躲开
搜捕。 时东海军分区司令员李发、副司令员于得水、政委仲曦东等率机关300余人
和第二营进驻东西崔家口一线,准确侦察敌情,隐蔽到第七天,只距日军15公里,
才夜行60公里,穿过“火网”,到了冯家西南。11月30日,日伪军进入文西境,南
至浪暖口, 北至  (正文第611页)口,每股10人左右,以日军为首,每两股间
相距100~200米,打着太阳旗,漫山遍野,齐头东进,逢人便抓,见物就抢。在住
宿的村庄,鸡鸭猪羊被捉尽杀绝,猪头、猪蹄、内脏、鸡头、鸡毛、鸡蛋壳扔得大
街小巷,遍地皆是。群众的米、面、酱、油,吃剩后,就撒上大小便。未来得及躲
藏的妇女,遭到奸污,有的被轮奸致死。衣物布匹、首饰被抢光,还抓人抢牲口给
他们运送。 夜里,抢来群众的门板、木柴、家具等,每隔400米左右燃一堆篝火,
两堆篝火之间设岗哨监视。 自西而东,第一道火网在青文公路、  (正文第612
页)、大产等地,第二道火网在母猪河西岸,第三道火网经硝滩村向北。铺集镇院
西村,处于第二道火网线上。此村以西的群众被日军追赶,来到这里,有的涉水过
母猪河被日军枪击身亡,有的被刺刀挑死,有的被推到火堆烧死。一昼夜间,18名
无辜群众死在院西附近。 12月1日,八路军胶东军区直属十七团一营经下徐村、李
仙庄, 活捉母猪河西岸火网的日伪军岗哨,将队伍编为6中纵队,渡过母猪河,又
绕道浪暖口,冲过最后一道火网,到达海阳。同日,日军从姚山头村出发,到刘家
疃、 大宋家搜查八路军兵工厂,在刘家疃捉到7个老人,逐个逼问兵工厂下落,老
人均说不知道,均被刺死。到了大宋家,老人宋立冬听信地主的话,端着花生、鸡
蛋到村头“迎接” 日军,被刺7刀身死。此事被胶东文协李贤编为歌曲,教训传遍
全胶东。 12月6日,文登(东)县大队在副大队长龙飞的带领下,由荣成前苏格转
移到河北(今属兰家镇) ,与威海大队及五旅一个连合会,临时编为1个团,不足
千人。当夜,将队伍折叠成多路纵队,接近村西,一排手榴弹,将小股敌人击溃,
越过封锁线,顺利到达沟于家。半月后,日伪军西返时,  (同上)区武装部带
领区中队和基干民兵, 埋伏在  (同上)口要道埋设地雷。下午,100余名日伪
军路过, 踏响地雷,民兵又扔出手榴弹,炸死炸伤数人,炸死战马1匹,民兵迅速
撤退。后,民兵曲本源被评为胶东二等民兵模范,奖给大盖枪1支。
日军对东海区“扫荡”连连扑空,被拖得筋疲力尽,不得不于12月29日,草草
收兵。这次残酷的“扫荡”,日伪军掳走文登、文西两县群众12205人,其中逃回、
赎回10935人,被杀害187人,重伤39人,劫运东北1044人,抢走牲畜775头。
1941~1942年,文登(东)、文西两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还
进行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参见第十四编《政党群团》第
三章),使根据地渡过了极端严重的困难时期。
附 日军第三次鲁东作战(“C”号作战)①
(1942年11月19日至12月29日)
第十二军进行此次作战的目的,是要消灭以山东纵队第五旅及其第五支队为基
干的胶东军区的共军,恢复山东半岛一带的治安……
作战地区的地形与鲁西的平原地区完全不同,多是错综复杂的山岳地带,并且
三面临海。因而该军采取了从西向东推进隔断网,将敌军压缩歼灭于半岛东部的战
法,并与海军约定对沿岸进行严密的警戒。
第一期(11月19~29日)略
第二期(11月31日至12月12日)于牟平南北一线构成隔断网,将活动于文登、
荣成地区的东海区游击队及各县政卫队,包围压缩到半岛尽头。自作战开始到12月
8日的战果,敌遗尸1183具,伤虏8675人。
第三期(12月13~29日)略
参加过此次作战的独立步兵第二十大队队长田前正信大佐叙述所见如下:
一、鲁东与鲁西平原完全不同,对兵力说来地区广大,在山岳地带内张网前进
极为困难。
二、由于包围网薄,容易被突破。特别在夜间曾有几次敌人突围出去。
三、感到中共势力正在扩大,其根据地建设正在不断进展。
四、交战主要是在第三期,我军很难接触和捕捉到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