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泽头镇(48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32&run=13

476.泽头 元朝,李姓自莱阳小梁子口来沼泽西头立村。988户。
477.峰山 明末,林姓由林村来凤山之阳立村,称凤山。演作峰山。311户。
478.城子 (正文第44页) 明万历时,林姓来小土 (同上)立村。为防风
沙曾垒土墙。125户。
479.林村 南宋景定时,林姓由福建莆田来居。为全市最大村庄。1646户。
望仙庄2村 明弘治时, 王姓由青龙夼来居,此处可望见撇 (同上)山神仙
庙,称望仙庄。嘉靖时,苏姓由今牟平苏家疃来村西居住,以方位称480.东望仙庄
(333户),481.西望仙庄(240户)。
482.于林庄 明末,王姓建王家庄。后王姓迁,林、于二姓沿用旧称。1981年
改今名。166户。
483.倪家庄 明末,倪姓自南于疃来居。118户。
484.杨家疃 清顺治十五年,宫姓由冯家来居,称宫家庄。后杨姓众,民国初
年改今名。155户。
485.胡格庄 明朝,胡姓立村。235户。
486.孔格庄 明初,孔姓立村。孔绝嗣,肖、孙、邢、尹诸姓袭旧称。310户。
487.高家庄 明末,林姓由林村来居,以地势高于林村而得名。256户。
488.魏家庄 清初,魏姓来看守山庄。137户。
489.杨家庵 清中期,杨姓自生格庄来看管山林。1959年自治。25户。
上、下泊子 明正德时,于姓自大水泊来平泊立村,称于家泊子。清中期,徐
姓众,称徐家泊子。清末分村,以地势称490.上泊子(230户),491.下泊子(440
户)。
492.吴官屯 明末,代职世袭校尉吴能迁此立村。308户。
493.许家埠 清中期,许姓由许家来土阜之阳立村。210户。
程格2村 清初,程姓立村。程绝嗣,王、李二姓袭旧称。1947年析为494. 东
程格(207户),495.西程格(269户)。
496.北庄 清乾隆二十九年,崔姓自赤金泊来泽头村北立庄。470户。
497.大洼 明初,周姓立村,后高姓自西浪暖来洼地立村,称高家洼。清雍正
时改称大洼。253户。
498.小洼 清雍正时,曹姓自今乳山县小磨石来大洼 (正文第45页)东小洼
立村。27户。
499.廒子埠 清初,宋姓由九顶埠来居。因位于储盐旧址,且近码头,故名。
202户。
500.道口 清乾隆十七年,于姓来要道渡口立村。403户。
501.北桥 明嘉靖时,杨姓自今荣成杨家寨来居,位于牛七埠之北,称小北庄。
清乾隆五年,南建迎侧桥,遂称北桥。230户。
502. 雨夼 明末,鲁姓由小观来苇子夼立村,称苇子夼。清中期称雨夼。164
户。
503.眠虎岭 清光绪三十一年,徐姓由小埠来眠虎岭之东南立村。1943年自治。
117户。
504.小埠 明万历时,谭姓来土阜上立村,称埠上。清初改称小埠。375户。
505.岭前 明末,于姓自于家埠来凹形地立村,俗称窝窿,演作卧龙。1981年
以方位易今名。48户。
506.刘家疃 明弘治时,刘姓自文城来居。后,唐姓、高姓袭旧称。254户。
宋家2村 明初, 宋姓由九顶埠来居,称宋家。清初,宋姓又在村东北建村,
遂分别称507.大宋家(239户),508.小宋家(110户)。
509.徐家 裴姓建村,因近海产蚬子,称蚬子埠。明崇祯时,徐姓由今荣成白
马来居,遂易名。299户。
团岚埠2村 明朝, 杨、王二姓来谭家岚子立村,称谭岚埠,演作团岚埠。明
中期,分为510.东团岚埠和511.西团岚埠,分别为250户、223户。
512.南桥 明初,侯姓由泽库来居,西有大石硼,上有7个牛蹄印,称牛七步,
演作牛七埠。清乾隆五年村北建迎仙桥,改称桥上,1958年称南桥。852户。
513.虎口山 清雍正十三年,邢姓由岛集来虎口山南立村。350户。
514.黄家庄 明万历时,黄姓立村。113户。
515.平埠庄 明万历时,王姓由文城来岛集南看守山庵,称岛集南庄。清时,
称平埠庄,含义失考。55户。
516.岛集 元至元十六年,邢姓由安徽凤阳府定远县邱子山前来望岛村。至元
二十六年迁半岛立村,名岛里。后设集称南岛集或岛里集。简作岛集。990户。
517.里岛 明初,刘姓来半岛立村,居岛集之南。946户。
518.虎口窑 元朝,姜姓于虎口山西南建窑烧陶,故名。777户。
519. 于家河 清乾隆时,于姓自今乳山县司马庄迁母猪河西看庵 ,称南庵。
民国初,改今名。127户。
520.唐疃 明万历时,村南海汊边有一唐姓开设的旅店名唐家店子。清嘉庆时
邢姓来居,袭旧称。清末,改今名。401户。
521.望岛 至元十六年,邢姓由安徽凤阳府定远县邱子山前五坡岭航海来高 
(正文第46页)前安村,可望见南海诸岛。362户。
522.崔家庄 清道光时,崔姓自崔家口来居。99户。
523.埠子厂 清乾隆时,赵姓在此搭铺子栖身,称铺子场,演为埠子场,1956
年写今名。165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