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工艺革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293&run=13

煎盐
在大汛漫过海水的海滩上撒草木灰,数日后即干燥发白(自然干燥之土亦可),
收起搓细,在灶锅附近挖一土坑,中部架木杆,上铺蒿草、禾秸,将灰土放上,淋
以海水,滤得卤水,澄清后入锅煎盐。每年农历二月中旬开煎,至五月底停煎。
淋卤小晒
煎盐到滩晒的过渡阶段,出现过短时期的淋卤小晒。其法为:取土、淋卤(与
煎盐之取土、淋卤相同),然后在灶锅附近修一小池,晴天将卤水提入池内晒干收
盐。
滩晒
纳潮提水 盐滩外围挖一条大沟,在大汛期纳潮,连续数日纳满大沟,可用半
月。70年代初,始建扬水站和储水圈,在大汛期间将水圈纳满,以后再随时补充。
纳潮后,向高卤台提,始终保持荒水池足水。70年代,改用柴油机、水泵提水。
制卤 上荒跑水是制卤开始,从三卤台向五帮跑水是制卤的关键。五帮以下多
为1天跑水1次。 60年代末,集中制卤,经3个制卤区,制得20度高级卤,集中储入
卤库,再提到蒸发池内晒至25度饱和卤,储于塑苫卤库供结晶池续水用。试验卤水
浓度,早期用石莲籽试卤,石莲沉底为无卤,横漂在上为半卤,浮在水面上卤成。
石莲难以找到,多用煮熟黄豆,方法相同。1952年春,开始采用婆梅氏比重表测量,
25度为饱和卤。同时推广卤井保卤方法,即降雨时将卤水放入卤井,减少冲淡程度。
70年代末,建大型塑苫卤库。
结晶 将饱和卤放入底池,当日飘花结晶,数日后捞盐。1964年春,境内推广“
新卤、深卤、长期结晶”新工艺。改过去28度老卤为25度新卤灌池;改以前卤水深3
~4厘米为24厘米。“长期结晶”:过去春季开始晒盐,到9月底停晒,其间三五天捞
盐1次; 老滩改造后,长年结晶,存盐于池,以销定扒,1年或2年捞1次。1972年6
月,高岛盐场率先采用“薄膜苫盖、优深死碴、串联加卤、流动结晶”新工艺,使原
盐质量、产量显著提高。至70年代末,薄膜苫盖技术普及各盐场。
堆坨 用耙子把盐捞出后,运上小坨,盖以草苫。1975年春,市高岛盐场始用
扒盐机、运盐车收盐堆坨。1980年4月,改用管道机输洗堆坨,塑料薄膜苫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