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粮油加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238&run=13

粮食加工
境内自汉代就用石磨、石臼加工粮食。至清末民初,村村有石碾石臼,家家有
石磨,居民用粮自行加工。1944年,东海专署在万家庄创建半机械化的面粉厂,为
机关和部队加工粮食。50年代,农业生产合作社始购置小型动力机、粉碎机,从事
粮食加工。 60~70年代,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相继建立面粉加工厂,实行机械化
生产,古老的石碾、石磨、石臼被废弃。80年代,涌现个体粮食加工户。1990年,
全市乡镇办以上独立核算企业有市面粉厂、 小观面粉厂和初村粮油贸易公司3家。
固定资产原值449万元,完成工业产值2148万元(1990年不变价,下同),利税149
万元。
文登市面粉厂 为市内粮食加工最早的重点企业,建于1944年,时称东海面粉
厂。几经迁址,1951年定于香山路北段西侧。1985年10月,随财政体制下放,由省
属转为县粮食局属全民企业。 1986年,在龙山路中段东侧新建日产120吨标准面粉
的加工车间。 1990年,厂区占地4.15万平方米,建筑面筑1.44万平方米,职工249
人,固定资产原值325万元,实现产值1709万元,利税88万元,主要产品有特一粉、
特二粉、普通粉、玉米面等,以城内销售为主。1985年,被评为全国商业系统先进
企业。
植物油加工
清末民初,境内油坊较多,所产花生油、豆油及饼坏,是销往威海、烟台并由
此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生产方式均以石碾轧坏、铁锅炒坏,木桩榨油。1936年,
全县加工食用植物油795吨、 饼坏2243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原料不足,
植物油加工量回落。 1949年,文、昆两县加工食用植物油816吨、饼坏2160吨。建
国前后, 4处公营榨油厂,改木桩榨油为丝杠榨油。1954年,农业生产合作社开始
经营小型榨油业。1957年,全县年加工植物油1164吨。60年代中期,各榨油厂相继
淘汰老式油桩,改用螺旋式榨油机,初步实现机械化。1973年,界石公社榨油厂投
产,年生产植物油300吨。1982年,大水泊公社建粮油加工厂,年产植物油500吨。
1984年, 口子乡瓦屋庄投资180万元,建胶东半岛第一处采用预榨浸出先进设备榨
油厂,年加工花生油、豆油1万吨。1990年,乡镇办以上独立核算企业有:市油厂、
大水泊粮油加工厂、 葛家乳胶厂、界石榨油厂、 (正文第274页)山花生蛋白食
品厂6家,计有职工508人,固定资产原值1718万元,实现产值6203万元,利税81万
元。
文登市油厂 是市内植物油加工重点企业, 厂址在米山路161号,为市粮食局
所属全民所有制企业。前身为1949年建立的东成公司榨油车间。1951年,东成公司
撤销,榨油车间改为昆嵛县第一榨油厂,由原圣人殿迁至北宫村。1964年,迁现址,
更名文城榨油厂。1965年,引进螺旋榨油机。1985和1989年,先后引进日加工50吨
和80吨预榨浸出流水线,实现生产自动化。1985年10月,由省属改县属企业,易名
文登县油厂。1990年,厂区面积2.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职工161人,
固定资产原值709万元, 工业产值3207万元,利税88万元。加工花生油7000吨,销
10多个省市。所产二级花生油获省优质产品称号。
花生制品
新兴工业项目。 1982年, (同上)山公社建花生蛋白食品厂,采用“水溶高
变性花生蛋白组织化”新工艺, 从花生中提取油脂、蛋白质。该厂生产的二级花生
油1985年获省优称号,双角山牌花生蛋白肉1986年和1987年评为省优和部优产品。
1987年,生产花生蛋白肉306吨、二级花生油489吨,1989年转产。1985年,县油厂
兼营花生制品,自制设备,加工烤花生果、油炸花生仁等,出口日本等国家,樱花
牌烤大花生果, 1985年、1986年相继获省优、部优称号。1988年1月,县油厂烤果
车间分立,成立昆嵛花生制品厂,厂址在米山路115号。当年投资800万元,建筑厂
房1.2万平方米, 引进烤果炉2台和日本产油炸仁生产线1条。1989年,该厂葵花牌
花生仁获部优称号。1990年,厂区占地6.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45万平方米,职
工385人,固定资产原值1653万元。年加工烤大花生果3514吨、油炸花生仁1821吨、
乳白花生仁2585吨、分级花生果仁10859吨,共完成工业产值8614万元,利税224万
元。产品出口东南亚、澳大利亚、非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交货值8879万
元,占工业产值的90.4%,为山东省外贸出口重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