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栽培与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209&run=13

育苗
建国前,少数果农利用当地野生山茶果(又名三叶海棠)、毛桃和苦杏等做砧
木,采用枝接和芽接的方法,繁育苹果、桃、杏等果树新品种。1953年,文登县在
十五区的长峰村, 建果树苗圃57亩,1954年出圃苹果苗5万多株。同年,昆嵛县嫁
接果树苗木30万株。60年代,果业队均自繁自用。1964年,省林业厅分配给文登县
为新疆代育200亩苹果苗任务。1967年出圃果树苗160万株,因“文化大革命”干扰,
新疆拒收,除县内自用外,销往浙江、福建等省。1973年,青岛市农科所以文登为
矮化苗木系育基地,提供M2、M4、M7、M9、M26、MM106等矮化接穗资源,由铺头和
高村园艺场温床快速培育,为全县提供矮化中间接芽10万多株。1979年,兴起个体
与集体育苗热。农业局提供接穗,并统筹安排苗木。1984年,果树苗木繁育成为一
项收入可观的副业生产,以专业户为主,园艺场、果业队争相育苗,推广塑料薄膜
育苗技术, 缩短育苗周期,年产果苗400万株以上。1985年,文登被农牧渔业部确
定为苹果良种育苗基地。1986年出圃优良矮化红富士、美国新红星、乔纳金、津轻、
王林等苹果苗284万株, 除供县内自用外,销往河北、天津、安徽、河南及省内临
沂、惠民、昌潍等地100多万株。同年,全国矮化红富士苹果协作会议在文登召开,
与会代表参观米山乡姜格庄村矮化红富士和 (正文第230页) 山乡西武林村矮化
美国新红星两个育苗基地村, 给予高度评价。1982~1990年,全市1200个个体育苗
专业户, 共育1000亩,800万株,创收2000万元。姜格庄户户育苗,妇女成为育苗
能手, 年销良种苗木200万株,户均收入万元左右。宋村镇神格庄张思国年育苗收
入过10万元。
栽植
50年代,果树选近村向阳好地,挖小穴定植建园,苹果、梨、桃等混栽,一般
每亩栽50~60株。建国初期,提倡分属建园,苹果树一般亩栽20~30株。60年代,实
行合理规划,较大果园设置道路、库房、包装场、养猪场和防风林带等配套设施;
推广大穴定植, 一般挖穴口径和深度1米以上,施底肥。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
搭比例,山丘地为8:1;平原地为4:1。70年代,提倡合理密植,乔化品种株距、行
距4×4米或4×5米,亩栽30~40株;矮化品种,株、行距2×3米或4×1.5米,亩栽
80~110株。 80年代,推广大沟定植,一般沟宽1.5米、深1米,施底肥。栽苗后树
盘覆膜、苗干套袋,成活率提高。新辟果园多为矮化密植园。梨、桃、山楂等果树
的栽植建园,大致与苹果相同。
整地改土
建国初期,果园春季普遍深刨约20厘米。1956年,红星农业社(今宋村镇臧格
庄村)首次将山地果园整修成外有地堰、内有竹节沟和蓄水坑、纵横打埂的梯田,
以利水土保持,很快在全县推开。此后新辟山地果园,皆采用此法进行整地改土,
并逐年修补。60年代初期,对山丘地幼龄果园,开始深翻改土,称“扩穴”。其做法
是从栽植穴的外缘开始, 逐年向外深翻,深度60~100厘米,直至果树株、行间全
部翻完为止。深翻后的果园,活土层加厚,果树根系发达,增产效果显著。自70年
代开始,推广果园压土,粘质土壤压沙,沙质土壤压黄泥土,山岭薄地压绿线土和
黄泥土。每亩每次压2万公斤左右,间隔数年压一次。
灌溉
建国初期,少数果农始为果园浇水。60年代,兴建水库、塘坝、大口井、机井
和扬水站等果业专用水利设施。 至1990年,全市共修建果业专用水利设施309处,
其中塘坝181座, 大口井114个、机井14眼,控制水灌面积达6.5万亩,占果园总面
积的41%,加上借助于农业灌溉,全市70%的果园可以浇水。水利条件一般的果园,
每年浇灌花前和花后两遍水;水利条件较好的果园,加浇一遍封冻水;水利条件差
的山地果园,从1965年始开穴浇水,并结合施肥,用草帘覆盖穴口,第二次浇水施
肥时将穴口打开。此法水肥同施,用水少,增产效果好。1986年始,文城镇河南村、
晒字镇北崮头村、汪疃镇店子村、泽头镇林村等果园,先后埋设地下管道,实行滴
灌,面积达3000亩,亩产增加15~20%,果品等级率提高50~60%。
施肥
在果树盘内开放射沟,或条状沟,或环状沟,或隔行沟施肥。建国初,春季一
次施入;70年代后,改为冬、春、夏、秋分次施入。尤其重视早熟与中熟品种采果
后和晚熟品种带果追肥,以促进花芽分化。50~60年代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
化肥10~15公斤。70年代,果园普遍养猪,有机肥料增多,亩施2000~4000公斤,
化肥20~25公斤。80年代,有机肥降到1500~2000公斤,化肥增至50~70公斤。花
期、果实膨大期和着色期,还进行叶面追肥,花期喷施300~500倍硼砂和尿素混合
液1次;果实生长期,喷施300~500倍尿素3~4次;果实着色期喷300倍磷盐二氢钾
或5%草木灰浸提液1次。
草物覆盖
1979年,文城公社宋家沟果业队,在5亩成龄果树园首次进行覆草试验。3月上
旬,先向果园灌水,再喷施化学除草剂,最后覆盖麦秸草,每亩1000~1500公斤,
厚度20~30厘米,保温保湿,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效果明显。至1990年,全县推广
草物覆盖面积达10万多亩。
授粉及疏花疏果
1964年,开始推广苹果人工授粉技术,70年代普及。人工授粉的果树座果率提
高30~40%。 部分果园饲养蜜蜂,辅助授粉。1989年,中国农科院提供由日本引进
的角额壁峰3000头,分别释放于米山镇西山后、宋村镇石羊、臧格庄,文城镇宋家
沟和高村镇办园艺场等果园, 面积120亩,进行生物授粉试验;省工省力,授粉率
高。小国光苹果花序座果率达72%,花朵座果率达34.3%,与人工授粉效果相近。70
年代起,苹果、梨等果类皆进行疏花疏果,以树定产,根据果枝比、叶果比及果间
距,确定疏留量。授粉及疏花疏果消除了果树大年小年的差别,提高果品质量。
果树整形与修剪
苹果树 1958年前,苹果树的整形与修剪一般在休眠期剪除营养枝、病虫害枝
和过密枝,随自然生长养成盘状形和尖塔圆头形等。1959年,改为疏散分层形。修
剪掌握因树而异,随枝造形,控制竞争枝,平衡树势。1963年,在烟台专署果树修
剪技术传授队的指导下,修剪技术改革较大。主体为疏散分层延迟开心形,其结构
特点是:主干高50厘米左右,有中央领导干,全树选留3~4层,共5~7个主枝,将
上部中央领导干剪除, 进行开心;第一层主枝3个,每个主枝上留3~4侧枝,层内
距约25厘米,层间距60~80厘米;第二层2个主枝,每个主枝上留2个侧枝,层内距
20厘米,层间距30~40厘米;第三、四层各有主枝1个,每个主枝上留侧枝1~2个。
对幼树从轻修剪,从属分明,开张角度,利用辅养,壮树养枝,扩大树冠,促进结
果部位发育;对初结果的树本着培养为主,调整为副,继续培养好各级骨干枝,保
持树势平衡;对盛果期树注重调整生长与结果的比例关系,维持树体健壮,更新结
果枝组,延长寿命,防止出现“大小年”。7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环剥、摘心、扭梢
等技术,控制徒长枝。1986年以后,改局部轻剪甩放为主为全树轻剪甩放为主;改
短截为主为少截或不截为主;少回缩,顺直剪,不留二叉分枝,不留盘状枝,不留
出门侧。修剪时期由单一冬剪,改为以冬季为主,四季长年修剪。对矮化密植苹果,
初期定为小冠疏层形,后逐步改为纺锤形,其特点是:主干高40~60厘米,在中心
干上直接培养大、 中、小形结果枝组,开张角度80~90度。树高2.5米左右,冠径
约2米。
梨树 50年代以前,梨树一般不进行整形修剪。1963年开始整形修剪。多为主
干疏层形,亦有多干开心疏层形。主干疏层形的特点是:干高60~80厘米,全树留
4~5层共7~10个主枝。第一层3~4个、第二层2个,第三层1~2个,第四、五层各
1个。 70年代改成延迟开心形,将第六或第七个主枝上部的中央领导干剪除,使树
冠上部开心,控制树体高度,改善冠内光照。修剪一般掌握幼树轻剪,控制领导干
的过强优势,骨干枝拉枝开张角度50~60度;对盛果期大树注重平衡树势,重疏外
围枝, 培养结果枝组,确定适宜的花芽量,一般留用总枝数的30~40%;对老弱树
则注重骨干枝和侧枝的回缩更新,控制花芽量,促使复壮。
桃树 50年代初, 多为放任开心形和自然丛状形,逐步发展到“三股六杈十二
枝”的环状形。 果农在实践中发现,这种树形主枝基部互相挤压,结构力变弱,易
劈裂;主枝对称排列,结果部位平面化,产量低;树冠中心部位过分空虚,易发生
日烧。 从1960年开始,改自然开心形。其特点是:主干上3个主枝错落排列,相距
10~15厘米,开张角度为30~40度,每个主枝上保留2~3个侧枝,开张角度为60~
80厘米,其优点是主枝少,侧枝强,骨干枝间距大,光照充足,枝组寿命长,少发
徒长枝, 修剪量轻,结果面积大。幼龄期树(5龄前)轻剪,尽快扩大树冠,保留
辅养枝,培养结果枝。结果枝轻“打头”,利用副枝和2次副梢结果;对盛果期树(6
~15龄),注重平衡树势,既保留足够数量的营养枝,又保持适量结果枝,培养更
新结果枝组。中、后期,则“压前促后”,防止结果部位外移。
葡萄 庭院棚架式葡萄,一般采用龙干形,分大龙干形和小龙干形两种。大龙
干形主干约1米, 分出两条主蔓,小龙干形主干和主蔓连在一起。田园篱架酿造葡
萄, 于落叶后开始到伤流前整枝修剪。多整成扇形或水平形。扇形,无主干,有4
~6个主蔓;水平形,有2个主蔓。每个主蔓隔10~15厘米,培养一个结果枝组。每
年一次截梢。当新梢长到10厘米左右,进行抹梢疏枝,剪除发育枝,保留结果枝,
每平方米容纳结果枝组15~20根。于开花前5~7天,进行第一次摘心,全年3~4次,
除副梢,引缚等。
病虫害防治
1984年普查,境内果树病害47种,虫害72种,天敌资源37种。其主要病虫害有
苹果腐烂病、早期落叶病、轮纹病、梨黑腥病、炭疽病、白粉病、葡萄霜霉病、苦
痘病等。主要虫害有苹果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梨大食心虫、苹果红蜘蛛、山楂
红蜘蛛、苜蓿红蜘蛛、苹果绵蚜、苹果黄蚜、苹果瘤蚜、远东卷叶蛾、顶稍卷叶蛾、
梨木虱、金龟子、舟形毛虫、刺蛾类等。建国前,果树病虫害严重发生时,只能采
取刮除病皮、剪除病枝、果实套袋等方法。防治效果较差。建国后,逐步发展到综
合防治和科学防治。1951~1974年,为化学农药防治阶段,全年一般防治4~6次,
主要防治螨类、蚜虫类、早期落叶病、腐烂病、金龟子、白粉病、黄刺蛾、炭疽病、
卷叶蛾、食心虫等。1964年,开始果树病虫害测报工作。是年,在天福山公社西字
城村、晒字公社桃花村、米山公社西山后村建立病虫测报点。1973的,全县建立县、
社、 片、村4级测报网,通过有线广播,发布病虫害预报。1975年后,进入综合防
治阶段。普遍加强清园、检疫、消灭越冬害虫和防止病虫害侵入。1977年,开始应
用赤眼峰防治桃小食心虫 和卷叶蛾, 当年防治面积达5500亩,卵块寄生率达百分
之百;普遍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全年防治6~8次。第一次于3月下旬,喷波美5
度石灰硫磺合剂,1980年后喷100倍福美砷加500倍平平加混合液,或50倍坤平液涂
抹树干, 主要防治腐烂病等各种病菌;第二次于4月10日前后,喷波美0.3~0.5度
石硫合剂, 防治白粉病、 红蜘蛛等;第三次于5月20日前后,喷200倍波尔多液或
4000~6000倍灭扫利,防治早期落叶病、红蜘蛛、蚜虫等;第四次于6月10日前后,
树体喷4000倍灭扫利液,主要防治越冬桃小食心虫;第五次于7月20日前后,喷200
倍等量波尔多液, 防治早期落叶病、轮纹病、炭疽病等;第六次于8月10日前后,
喷200倍 等量波尔多液及杀虫剂,防治红蜘蛛、卷叶虫、蚜虫等;第七、八次,根
据病虫害发生情况,于7~8月加喷。1976年,泽头公社上泊子大队在80亩果园内率
先铺设地下管道喷药设施,省工省力,提高工效,浙江、山西、河北等地先后来人
学习效法。至1990年,这种植保设施发展到23处乡镇,面积2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