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提水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4&rec=189&run=13

水井
民间向有凿井灌溉之举,葛家、赤金泊一带尤多。1931年8月,县建设局“派员
赴各乡宣传凿井效益”, 并于同年12月,“派员率领工人下乡代民凿井”,在第四区
大水泊和沟曲家村凿井3眼、修复旧井1眼。
抗日民主政府广泛发动农民打井。文登县望海隋家张宝贵带头响应,组织打井
队。 1943~1945年,利用农闲季节在本村打井43眼,并帮助指导文登、昆嵛、荣成
和威海等县市的45个村,打井130多眼,推动了全区的打井运动。至1949年,文登、
昆嵛两县共打灌溉用井1160眼,有效灌溉面积8500亩。
建国初期,打井列为发展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全面展开。1951年夏,昆
嵛县政府表彰吕家集蔡吉轩打井灌田, 小麦创亩产310公斤的高产纪录,在全县掀
起打井热潮。至1959年,新打水井8000多眼。60年代后,机电井兴起,水井大多淘
汰。
机电井
形式多样,主要有平塘、大口井、机井和躺井等。以平塘数量居多,其次为大
口井。 1955年始建平塘,塘口面积0.5亩左右,四周为土坡,缺少排洪防淤设施,
致坍塌、 淤积严重。60年代末,全县近1000口小平塘,仅剩150口。60年代以后,
兴起拦河打截流墙或埋设渗漏涵管(洞),把潜流引到两岸集水池(井)内,再抽
水灌溉,俗称“躺井”。规模最大的是寺前和庙东等村修建的躺井,单井灌溉面积均
在1500亩以上。1973年,县委发出“百亩一塘”的号召,县水利局成立机井队,采用
物探探水技术,开发地下水资源。从山区到泊区,从沟谷到河岸,因地制宜,宜塘
则塘, 宜井则井。1970~1984年,全县新建机电井1467眼,平均每年约98眼。经检
查验收,合格率达到85%,优质率达30%。1985年后,部分工程因管理不善而报废。
1990年, 全市有机电井1321眼,其中平塘855口、大口井297眼、机电井125眼、躺
井44眼,配套动力17806千瓦,有效灌溉面积15.52万亩。
扬水站
1956年, 县内始建扬水站3座,各配8~10马力锅驼机1台。1957~1964年,扬水
站建设基本停止。1965年后,随着新式抽水机械的发展,扬水站工程建设逐年增多。
至1983年,全县共建成扬水站772座,装机容量2.47万千瓦。其中1977~1980年发展
速度最快, 4年间建成370处,装机容量12977千瓦。1984年后,维修管理不善,部
分扬水站报废。1990年,全市实有扬水站678处,装机容量22145千瓦,有效灌溉面
积18.88万亩。 装机容量最大的是米山水库东灌区二马电灌站, 装机4台,总容量
740千瓦,设计灌溉面积6.1万亩。扬程最高的是文城镇泊子联办扬水站,装机4台、
容量214千瓦,分三级扬水,净扬程57米,设计灌溉面积3390亩。
扬水站与蓄水池相配套,是文登劳动群众的创造。1975年,高村公社东方红大
队在村东二级扬水站出口, 修建1座蓄水池,闲蓄忙用,夜蓄昼用,使扬水站工程
效益提高50%。至1990年,这种工程全市发展到67处。
(附图:二马电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