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工业扩散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96&run=13

以“老”养“新”、建设新企业 这种扩散方式,出现于1958年,推广于七十
年代。主要作法是:选准新产品以后,先在老厂试制,待形成较完整的生产工艺,
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产品质量合格,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
售有一定保证,便将人员、产品、设备等从老厂分离出去,由地方财政和主管业务
局投资办新厂。这种老厂带新厂,扩建企业的方法,群众形象地比喻为“母鸡下蛋”。
到1982年,用这种方法新建45个企业。
厂队挂钩、产品扩散 这种扩散方式出现较早。1945年下半年到1946年,威海
卫市政府在农村组织了35,071名妇女, 建立了2,032个纺织小组,与城市25家纺织
工厂挂钩协作,由工厂供应原料,帮助解决部分工具,并包销产品。至七十年代,
这种城乡协作、发展工业、促进农业的方式受到各级重视。
威海市产品扩散的广泛推广,始于1971年,最早实行的是威海地毯一厂。这个
厂生产的“海鸥” 牌地毯,1958—1970年产量一直徘徊在2,400平方米左右。随着
对外贸易事业的发展, 1971年产量要提高到5,000平方米以上。当时厂内职工人数
和生产能力只能生产3,000平方米。 于是,就把织毯这道费工的工序下放到市郊社
队去,由社队承担,厂里只负责整、平、洗。到1974年,共在农村建立加工点18个,
加工人员1,137人。 地毯产量增长1万多平方米,比1 970年增长了三倍。这种作法
经过不断完善,使其他工厂受到启发,从1974年便在全市推广“厂队挂钩、产品扩
散”的城乡协作形式。
“厂队挂钩、产品扩散”大体有三种形式:一是城乡协作一条龙。例如刺绣,
由刺绣厂负责设计、制图、下料等,生产大队或生产队具体组织社员刺绣加工。二
是工序或零部件的扩散,即把放给社队工厂生产的某道工序或一部分零部件,下放
给社队加工,由厂方付给加工费,并负责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三是扩散完整的
产品。供产销渠道不变,工厂负责供给原料、收购成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在这
三种形式中,一、二种居多数。
工业扩散是一种新型的城乡协作关系,威海市的领导机关切实加强对产品扩散
的领导,统一安排下放产品,成立产品扩散办公室,逐个工厂进行调查,摸清了三
个底数:产品方向和供销渠道的底数;设备、工艺技术的底数;企业劳动力的底数。
在此基础上采取上下结合的办法,编制工业扩散计划。提出工业扩散具备的条件:
1、原材料要有正常来源;2、产品要有销路;3、有毒有害作业要有防护治理措施;
4、工艺不甚复杂,技术能够过关。统一布点。工业扩散坚持了“三优先”的原则,
即下放产品优先安排穷社、穷队;优先安排地少人多的队;优先安排工业基础薄弱
的队,以求得迅速改变城乡工业布局不合理的状况。此外,还采取经济合同的办法
解决工业扩散中的一些矛盾。
工业扩散涉及到几百个加工点,分布比较分散;同时由于农村技术力量比较薄
弱等原因,扩散产品的质量管理日益成为迫切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第一,扩散厂
从技术管理方面帮助加工点。在技术方面,工厂负责对加工点人员的技术培训,培
训期间厂方付给学徒工生活费。帮助扩散点制定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并经常派人到
生产点进行技术指导。在管理方面,帮助加工点建立健全管理班子、劳动组织以及
各项规章制度。第二,切实把好质量关。绝大多数加工点都建立了一套质量管理制
度,根据工厂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北竹岛大队加工点为皮件厂加工手套,道道工
序都有严格的责任制,每件加工产品都有生产者的标记,并设专人进行检查,凡不
合格的均退给原生产者返修。第三,双方订立协议,对优质产品进行奖励,对达不
到质量要求的则降低加工费。例如地毯一厂和加工点商定,加工点每生产一块优质
地毯,加工费增加15%(奖给个人);达不到质量要求的降15%。由于按质论价,奖
罚分明, 有力地促进了质量的提高。这个厂1979年生产了2.8万平方米地毯,出口
一级品率达100%,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其它如抽纱、刺绣、皮件、发动机、
油泵泵体等,也保证了质量。
自1971年实行工业扩散,逐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由近及远的工业扩散圈。
1971年, 全市只有8个企业实行工业扩散,在威海市农村建立16个加工点,从业人
员212人,付出加工费229万元;到1982年,实行工业扩散的企业增加到52个,在威
海市及文登、 荣成、海阳、乳山等县、市农村建立了389个加工点,从业人员增到
13,327人,付出加工费2,077万元。

威海市老厂带新厂关系表

1967.1→轻工机械厂(原轻工修配厂)

1971.5→无线电一厂1975.11→医疗器械厂1978.2→无线电三厂
火柴厂1970.1→铅笔厂
1980.11→烫金材料厂
1971.1→七一一工厂

1965.1→制革厂1969.3→皮件一厂→1971.5→塑料二厂 1976.1→塑料三厂
皮鞋厂 1975.7.1→皮件二厂 1981.7→钙塑材料厂
(原靴鞋厂) 1981.3→料网丝厂
1979.1.20→布鞋厂

印刷厂 1967.1→标牌厂1981.6.1→钟表配件厂

1969→印刷机械厂
1966.9→天平仪器厂 轻工机械二厂 1966.9.1→电机厂
钟表修理 1972.2→无线电二厂 (原修配厂) 1968→量具厂
合 作 社 1975→造钟厂 1971.3→渔轮修造厂1977.1→网具厂

合 线 厂 1958→地毯一厂1974.10→地毯二厂1980.8→地毯三厂
(原绳经社) 1978.3→毛纺织厂

1958.8→糕点厂 水泵厂 1960.8→刃具厂1974.12→五金二厂
酿造厂 1966→食品厂 (原农业机械厂)1966.10→农机修造厂

家具总厂 1975.7.1→五金一厂 玻璃制品厂 1964.5→平板玻璃厂
(原木器厂) 1981.6.1→钟壳厂 1978.7→灯泡厂

1975.7→服装二厂 橡胶厂1978.1→轮胎厂
服装一厂 1980.7→服装三厂
(原被服厂) 1981.7→服装四厂 汽动元件厂1977.9→压铸厂
1975.7→刺绣厂 技工学校1969.7→机床厂1971.5→塑料一厂

1971—1982年威海市工业扩散统计表
┏━━━━━━┯━━┯━━┯━━━┯━━┯━━┯━━━┯━━┯━━┯━━━┯━━┯━━━┯━━━┓
┃ 年份 │1971│1972│ 1973 │1974│1975│ 1976 │1977│1978│ 1979 │1980│ 1981 │ 1982 ┃
┃项目 │ │ │ │ │ │ │ │ │ │ │ │ ┃
┠──────┼──┼──┼───┼──┼──┼───┼──┼──┼───┼──┼───┼───┨
┃扩散的市属企│ 9 │ 10 │ 11 │ 13 │ 18 │ 34 │ 42 │ 49 │ 49 │ 49 │ 50 │ 52 ┃
┃业 │ │ │ │ │ │ │ │ │ │ │ │ ┃
┠──────┼──┼──┼───┼──┼──┼───┼──┼──┼───┼──┼───┼───┨
┃ 加工大队 │ 7 │ 9 │ 17 │ 26 │ 30 │ 72 │120 │142 │ 160 │153 │ 176 │ 235 ┃
┃ 其中:本市 │ 7 │ 9 │ 15 │ 24 │ 28 │ 66 │ 86 │108 │ 108 │100 │ 101 │ 112 ┃
┠──────┼──┼──┼───┼──┼──┼───┼──┼──┼───┼──┼───┼───┨
┃ 扩散点 │ 16 │ 19 │ 28 │ 39 │ 51 │ 122 │182 │253 │ 287 │281 │ 305 │ 389 ┃
┃ 其中:本市 │ 16 │ 19 │ 25 │ 36 │ 47 │ 112 │142 │213 │ 229 │213 │ 228 │ 257 ┃
┠──────┼──┼──┼───┼──┼──┼───┼──┼──┼───┼──┼───┼───┨
┃ 加工人数 │212 │312 │ 843 │1469│1838│3,664 │4984│5941│8,867 │8442│9,910 │13,327┃
┃ 其中:本市 │212 │312 │ 671 │1254│1638│3,210 │3700│4679│6,442 │6176│6,272 │7,873 ┃
┠──────┼──┼──┼───┼──┼──┼───┼──┼──┼───┼──┼───┼───┨
┃加工费(万元│229 │258 │ 362 │342 │352 │ 485 │678 │1035│1,251 │1579│1,769 │2,077 ┃
┃其中:本市 │229 │257 │ 358 │333 │340 │ 456 │629 │ 979│1,167 │1449│1,513 │1,6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