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城市工业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95&run=13

建国前,威海工业和手工业多集中在卫城周围,与商业、居民点互相穿插,没
有形成明显的城市工业区。英国强租期间,威海的工商业中心在码头区,工厂多分
布在中山路、昆明路、纪念路、潍县街两侧。收回威海卫后,几家民族工业和城市
手工业,集中在北门外及城区东南的中山路两侧。
建国后,城区原有的小型工业点,维持到1957年。1958年,第一次制定城市规
划,具体规划工业布局。工业区以城南河南岸原有的小型工业点为基础,并向南沿
海边逐步发展。经过近20年的调整、改造,先后发展了化工、电力、机械、建材、
食品、纺织、皮革、文化用品、塑料加工、生活日用品、五金等24个行业,使城市
工业区基本形成。
“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建设中的无政府主义,工厂多集中在城区,工业“三
废”严重污染了空气、水源和海湾。为保持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预防人口过分稠
密,防止交通阻塞和环境污染,发展以城市为依托的工业区,1978年,威海市综合
自然、社会、经济、资源、交通、用地、人口等各种因素,进行第二次城市总体规
划。经过改建和扩建,对城区内原有企业重新安排布局。至1982年,形成了南、西、
西北三个新工业区。
南工业区 位于塔山以南海边。安排排放污水较大的纺织、印染、造纸、化工、
塑料等企业。 现有工厂22个,占地面积86.2万平方米;职工5,146人,占市属以上
工业职工总数的20.8%;总产值8,190万元,占市属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5.9%。
西工业区 寨子以西荣烟公路境内段两侧。安排烟尘污染较严重、噪声较大的
建材、 日用玻璃等企业。现有13个工厂,占地面积35.6万平方米;职工1,866人,
占市属以上工业职工总数7.5%; 总产值3,562万元,占市属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
10.4%。
西北工业区 奈古山以北。安排无污染和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仪器仪表、食
品等企业。现有7家工厂,占地面积10.4万平方米;职工638人,占市属以上工业职
工总数的2.6%;总产700万元,占市属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2.2%。
原在城区及其周围的服装、工艺美术和对环境有污染、暂时不易迁出的企业,
现有工厂44个,占地面积64.9万平方米;职工17,138人,占市属以上工业职工总数
的69.1%;总产值18,841万元,占市属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