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市属集体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91&run=13

1946年,威海部分私营木材加工业、酿造业和印刷业,经过同行业合并和集资,
组成合作经济组织,为威海最早的城市集体工业。到1949年,发展了复兴木瓦社、
振威木瓦社、消费社印刷厂、新海酱园等6家,固定资产原值1.1万元,占全市总额
的2.2%;总产值10.4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7%。随着对私营工业及个体手工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城市集体工业有了重大发展。1957年,市属集体工业发
展到20个,从业人员2.000人,占全市工业职工总数的66.7%;固定资产原值26.5万
元,占全市总额的10.2%;总产值684.1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7.8%。
1970年以后,中共威海市委,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发展、保护集体所
有制工业的若干政策:在政治上,对集体所有制企业与全民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
干部均由市委组织部、市革命委员会人事局统一管理,工人由市劳动部门统一安排。
在经济上,保护和尊重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自主权,不平调资金、设备,不挤占原料、
材料,不随意改变企业的性质和隶属关系。为集中资金,还规定企业实现的利润,
50%以上由主管业务局掌握, 用于发展集体企业。在工资福利待遇上,参照全民企
业的标准执行,并允许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前提下,福利待遇高于全民企业。1980年
同1970年相比, 市属集体企业由32个增加到52个,职工人数(固定职工)由4,114
人增加到8,555人; 固定资产原值由833.1万元增加到7,344.8万元,占全市总额的
比重由31.8%上升到48.8%, 工业总产值由2,692万元增加到50,243万元,占全市工
业总产值的比重由40.8%增长到56%;工业利润由408.3万元增加到2,308.6万元,占
全市总额的比重由41.7%增长到66.2%。
威海市市属集体企业十分重视企业的技术改造。以二轻集体工业为例,1971到
1982年,用于老企业挖潜和技术改造的投资3,300多万元,引进关键设备427台,进
行较大工艺改革49项, 建成生产流水线21条,完成新产品研制项目170多个。地毯
行业,投资494.5万元,更新设备41台(套),改革工艺7项,改造厂房10,000平方
米。 改造后, 地毯产量1982年比1970年增长21.8倍,产值增长61.5倍,利润增长
46.7倍。塑料加工行业,投资1,117万元,更新设备27 5台(套),改革工艺14项,
改造厂房26,000平方米。 改造后,产量由1971年的51吨提高到6,553吨,产值由80
万元提高到3,616万元,利润由1.3万元提高到409.4万元。皮革行业,投资889.7万
元, 更新设备370台,改革工艺13项,改造厂房24,000平方米。改造后,产值达到
2,723万元,比1970年增长5.9倍,利润476万元,比1970年增长7.9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威海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积极整顿企业管理,落实
经济责任制,调整产品结构,企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1982年,市属集体所有制
企业发展到64家, 职工17,083人,占全市工业固定职工总数的49.6%;拥有动力机
械总能力5.52万千瓦。金属切削机床和锻压设备887台;固定资产原值11,201万元,
为1975年的42倍, 占全市总额的56.1%;主要产品130多种,3,000多个花色;工业
总产值20,220万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7.3%,为1949年的194.4倍,为1975年的
33倍; 实现利润2,294万元, 占全市工业利润总额的59.0%, 为1975年的2.2倍;
1973至1982年累计上缴各种税金8,910万元,相当于同期新增固定资产原值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