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水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82&run=13

威海市的水灾主要是由较强的暴雨引起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占全年总
雨量的60%。
暴雨日数和暴雨量 累年年暴雨日数平均为3.1天,最多是1960年达6天,最少
每年均有一次。从各月分布看,以7、8、9月份出现机会最多。年平均暴雨量为150
—160毫米。 暴雨量不仅在季节上过分集中,而且暴雨强度也很大。一日最大暴雨
量市区为370.8毫米(1965年7月27日),三日最大暴雨量为508.7毫米(1965年7月
26—28日)。暴雨中心在市东北部,包括孙家疃、市区、田村东部及蒿泊北部区域。
水灾灾情 据记载,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异风暴作,大雨如注,经三昼
夜,庐舍倾圯,老树皆拔,禾稼一空”;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六月大雨,
平地水深数尺,民多溺死”。
1951至1978年,威海市发生了10余次较大的水灾。1963—1965年,连年降大暴
雨, 其中1965年连降两次大暴雨。第一次是7月26日晚22时开始到28日止,降雨量
达508.7毫米。第二次是8月4日夜,连续降雨10小时,降雨量为172.3毫米。据统计,
两次暴雨全市倒塌房屋903间, 过水1,800户,因房屋倒塌迁移居民421户;冲毁塘
坝49座,河堤决口98处,淹没土地44,676亩(其中绝产16,827亩);冲倒成材树木
4,789棵,冲走化肥6,000斤,冲毁公路桥涵25座,毁盐田200副,损失盐1,000吨,
冲走海带1.2万斤; 市内倒塌建筑物和冲毁马路、桥涵、河堤等损失价值达33.7万
元, 死2人,伤11人。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历次水灾都被迅速战胜,
使受灾群众很快恢复生产和政常生活。 例如:1978年8月12日,田村公社、羊亭公
社被暴雨、山洪冲毁塘坝20余座,淹田9,500亩,受灾社员1,000多户。在暴雨前后,
除组织群众防洪、抗洪救灾外,还发动全市企业、事业单位从人力、物力上支援受
灾大队和受灾群众,使灾情很快解除。

水灾年表
┏━━━━━┯━━━━━━━━━┯━━━━━━━━━━━━━━━━━━━━━━━━━━━┓
┃ 公元 │ 中国纪年 │ 灾情 ┃
┠─────┼─────────┼───────────────────────────┨
┃ 1128 │ 金天会六年 │大水。 ┃
┠─────┼─────────┼───────────────────────────┨
┃ 1287 │ 元至元二十四年 │淫雨,庄稼受害。 ┃
┠─────┼─────────┼───────────────────────────┨
┃ 1295 │ 元贞元年 │十月大水。 ┃
┠─────┼─────────┼───────────────────────────┨
┃ 1296 │ 元贞二年 │冬大水。 ┃
┠─────┼─────────┼───────────────────────────┨
┃ 1301 │ 大德五年 │大水,庄稼受害。 ┃
┠─────┼─────────┼───────────────────────────┨
┃ 1452 │ 明景泰三年 │久雨。 ┃
┠─────┼─────────┼───────────────────────────┨
┃ 1477 │ 成化十三年 │先旱后涝,庄稼受损害。 ┃
┠─────┼─────────┼───────────────────────────┨
┃ 1504 │ 弘治十七年 │大水。 ┃
┠─────┼─────────┼───────────────────────────┨
┃ 1506 │ 正德元年 │七月初六日,大雨、海溢,庄稼淹没,地为斥卤。 ┃
┠─────┼─────────┼───────────────────────────┨
┃ 1516 │ 正德十一年 │旱、涝。 ┃
┠─────┼─────────┼───────────────────────────┨
┃ 1539 │ 嘉靖十八年 │秋,大水。 ┃
┠─────┼─────────┼───────────────────────────┨
┃ 1547 │ 嘉靖二十六年 │秋,大水。 ┃
┠─────┼─────────┼───────────────────────────┨
┃ 1570 │ 隆庆四年 │秋,大水,庄稼尽淹,房屋被毁。 ┃
┠─────┼─────────┼───────────────────────────┨
┃ 1576 │ 万历四年 │狂风暴雨,禾苗尽受害。 ┃
┠─────┼─────────┼───────────────────────────┨
┃ 1589 │ 万历十七年 │秋,大雨。 ┃
┠─────┼─────────┼───────────────────────────┨
┃ 1613 │ 万历四十一年 │七月初七日,大雨如注,经三昼夜,房屋倾倒,庄稼受害。 ┃
┠─────┼─────────┼───────────────────────────┨
┃ 1626 │ 天启六年 │闰六月,大雨,淹禾苗。 ┃
┠─────┼─────────┼───────────────────────────┨
┃ 1628 │ 崇贞元年 │大水。 ┃
┠─────┼─────────┼───────────────────────────┨
┃ 1650 │ 清顺治七年 │秋大水,禾稼尽淹。 ┃
┠─────┼─────────┼───────────────────────────┨
┃ 1671 │ 康熙十年 │六月,大雨三日,海溢,房屋被毁,庄稼被淹。 ┃
┠─────┼─────────┼───────────────────────────┨
┃ 1696 │ 康熙三十五年 │大水,大饥。 ┃
┠─────┼─────────┼───────────────────────────┨
┃ 1703 │ 康熙四十二年 │春大水,无禾,旱,人相食。 ┃
┠─────┼─────────┼───────────────────────────┨
┃ 1709 │ 康熙四十八年 │秋,雨,庄稼受淹,民饥。 ┃
┠─────┼─────────┼───────────────────────────┨
┃ 1716 │ 康熙五十五年 │七月初五日,雷雨大作,溪流横溢,大树被毁。 ┃
┠─────┼─────────┼───────────────────────────┨
┃ 1719 │ 康熙五十八年 │七月,雨水溢,冲毁房屋,庄稼被淹毁。 ┃
┠─────┼─────────┼───────────────────────────┨
┃ 1733 │ 雍正十一年 │涝,民饥。 ┃
┠─────┼─────────┼───────────────────────────┨
┃ 1739 │ 乾隆四年 │先旱后涝,歉收。 ┃
┠─────┼─────────┼───────────────────────────┨
┃ 1746 │ 乾隆十一年 │夏,大雨。 ┃
┠─────┼─────────┼───────────────────────────┨
┃ 1747 │ 乾隆十二年 │六月淫雨整月,烈风拔木,庄稼被毁。 ┃
┠─────┼─────────┼───────────────────────────┨
┃ 1748 │ 乾隆十三年 │涝,民饥。 ┃
┠─────┼─────────┼───────────────────────────┨
┃ 1752 │ 乾隆十七年 │大水,民饥。 ┃
┠─────┼─────────┼───────────────────────────┨
┃ 1773 │ 乾隆三十八年 │六月初二日至九月,雨,庄稼被淹,屋倾倒,民饥。 ┃
┠─────┼─────────┼───────────────────────────┨
┃ 1781 │ 乾隆四十六年 │风雨,禾苗被毁,房屋毁坏。 ┃
┠─────┼─────────┼───────────────────────────┨
┃ 1782 │ 乾隆四十七年 │八月,大雨浃旬,庄稼半死,谷穗生芽。 ┃
┠─────┼─────────┼───────────────────────────┨
┃ 1788 │ 乾隆五十三年 │多雨,歉收。 ┃
┠─────┼─────────┼───────────────────────────┨
┃ 1791 │ 乾隆五十六年 │七月初一日,大风雨。 ┃
┠─────┼─────────┼───────────────────────────┨
┃ 1796 │ 嘉庆元年 │春涝。 ┃
┠─────┼─────────┼───────────────────────────┨
┃ 1799 │ 嘉庆四年 │七月,大风雨,庄稼被毁。 ┃
┠─────┼─────────┼───────────────────────────┨
┃ 1811 │ 嘉庆十六年 │秋,大雨。 ┃
┠─────┼─────────┼───────────────────────────┨
┃ 1818 │ 嘉庆二十三年 │六月,大雨,平地水深数尺,民多溺死。 ┃
┠─────┼─────────┼───────────────────────────┨
┃ 1819 │ 嘉庆二十四年 │六月二十四日,大风雨,庄稼受损。 ┃
┠─────┼─────────┼───────────────────────────┨
┃ 1821 │ 道光元年 │秋,涝。 ┃
┠─────┼─────────┼───────────────────────────┨
┃ 1835 │ 道光十五年 │六月,雨40余日,庄稼淹没。 ┃
┠─────┼─────────┼───────────────────────────┨
┃ 1862 │ 同治元年 │七月,大雨连绵,河水泛涨,毁庄稼。 ┃
┠─────┼─────────┼───────────────────────────┨
┃ 1916 │ 中华民国五年 │涝,淫雨40余日,麦不收。 ┃
┠─────┼─────────┼───────────────────────────┨
┃ 1930 │ 中华民国十九年 │雨。 ┃
┠─────┼─────────┼───────────────────────────┨
┃ 1931 │ 中华民国二十年 │9月5日,大雨,毁桥冲堤,庄稼被淹没,东门外一带屋内水深┃
┃ │ │数尺。 ┃
┠─────┼─────────┴───────────────────────────┨
┃ 1951 │7月30日,暴雨,鲸园、东门外街面水深2尺,郭家钦村与槐云村之间泊地水深6尺, ┃
┃ │受灾3,000余户,湿粮21万斤,河堤决口170处,农作物受灾3,000余亩(其中绝产1, ┃
┃ │400亩)。 ┃
┠─────┼─────────────────────────────────────┨
┃ 1954 │6月5日,风雨,风78级,翌日雨停,海潮大涨,淹田。 ┃
┠─────┼─────────────────────────────────────┨
┃ 1956 │9月45日,风雨交加,降雨184毫米,河决口22处,淹田8,000亩,倒房80间。 ┃
┠─────┼─────────────────────────────────────┨
┃ 1959 │7月1617日,大雨,平均降雨159毫米,冲塌塘坝8座,冲毁地堰942处,河堤决口10 ┃
┃ │处,淹田18,000亩,冲毁庄稼670亩,倒房71间,塌墙145处,溺死猪22头。 ┃
┠─────┼─────────────────────────────────────┨
┃ 1961 │8月11日,暴雨3小时,降雨量200毫米,洼地水深4尺,冲毁水库1座、塘坝3座,淹田┃
┃ │5,000亩(其中绝产1,000余亩),塌房百余间,损盐50吨,死1人,伤6人;工业原料┃
┃ │损失价值10万元。 ┃
┠─────┼─────────────────────────────────────┨
┃ 1963 │7月18、24日,暴雨,河堤决口百余处,塌地堰3,600条,庄稼受灾19,000亩(其中绝┃
┃ │产6,000亩),倒房250间,死4人,城南河入海处毁建筑物价值6万元。 ┃
┠─────┼─────────────────────────────────────┨
┃ 1964 │9月12日,暴雨,河堤决口百余处,冲农田8,000亩,倒房39间,毁树500余棵,冲走 ┃
┃ │柴草57万斤,死2人。 ┃
┠─────┼─────────────────────────────────────┨
┃ 1965 │7月2628日,暴雨,降雨量508.7毫米;8月4日,暴雨,降雨量172.31毫米。两次暴 ┃
┃ │雨,全市塌房900余间,过水1,800户,迁移居民421户,冲毁塘坝49座,河堤决口98 ┃
┃ │处,淹田44,676亩(其中绝产16,827亩),倒树4,789棵,损化肥6,000斤,冲毁桥涵┃
┃ │25座,毁盐田200亩,化盐1,000吨,毁海带12,000斤,毁市内公共建筑价值33.7万 ┃
┃ │元;死2人,伤11人。 ┃
┠─────┼─────────────────────────────────────┨
┃ 1975 │8月1316日,大雨,降雨量330毫米,淹田13,000亩(其中绝产1,600亩),河堤决口 ┃
┃ │146处,塌房422间,毁桥14座。 ┃
┠─────┼─────────────────────────────────────┨
┃ 1978 │8月12日,田村公社、羊亭公社暴雨,毁方塘5座、山沟水库16座,淹田9,500亩,受 ┃
┃ │灾1,000余户,倒房84间,塌炕640铺,淹死猪200余头,损盐30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