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资源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73&run=13

威海市是一个向海洋伸展的微倾斜地带,地表径流迅速入海,平原区径流系数
小,入渗系数相对较大。区内岩石多为元古代的变质岩系,属弱含水层或不含水层。
因此,具有开采利用价值的水资源是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和山地丘陵区的工程拦蓄
水。
降水是地表水形成的唯一来源,据水文图集并结合威海市特点计算:全市多年
平均降水量为766.7毫米,丰水年为914毫米,平水年为746毫米,枯水年为625毫米,
特枯水年为414.1毫米。全市地下水资源,静储量约5,000万立方米;其中,能开发
利用的有2,400万立方米左右。现有机井、方塘的开采能力达到1,000万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 全市河川,多年平均年径流深为272毫米,地表径流总量1.1亿立
方米; 地下水多年平均总补给量是3,631万立方米。除去地表蒸发和重复部分,水
资源总量是1.37亿立方米, 丰水年是1.49亿立方米,平水年是9,950万立方米,枯
水年是6,900万立方米,特枯水年是3,700万立方米。若按全市耕地面积22万亩计算
(包括果园),多年平均每亩占有地表径流量500立方米,丰水年是677立方米,枯
水年是314立方米, 特枯水年是168立方米,为全国平均每亩占有水量1,760立方米
的28%左右,略高于山东省每亩平均占有275立方米的地表径流量。按人口计算,全
市平均每人占有径流量515立方米,大大低于全国人均占有2,700立方米,略高于山
东省人均占有420立方米的水平。
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 全市可供利用的水资源量,主要是靠工程拦蓄和开发浅
层地下水。建国以来,修建小型水库36座,塘坝138座,总库容1,989万立方米。其
中, 兴利库容1,582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09平方公里,库塘拦蓄量已达1,379
万立方米, 占地表径流总量的12.7%,与全国的平均数接近。由于降水量的年际不
均,各典型年的拦蓄量,丰水年是1,458万立方米,平水年是1,331万立方米,枯水
年是1,112万立方米, 特枯水年只有778万立方米。在开发地下水方面,打机井400
余眼,大口井166眼,建扬水站28处,配渠道178条,总长125公里。
地下水类型 威海市地下水类型分为基岩裂隙潜水和第四系沉积层孔隙潜水。
依据岩石性质和含水特性,含水层由新至老,分为下列三层:一是第四系冲积洪积
层中的地下水;二是第四系海相沉积层中的地下水;三是元古代变质岩层中的地下
水。地貌、构造、岩性及气候等因素,控制着地下水的埋深、储存和运动规律。基
岩裂隙水一般埋藏较深,约2—8米;第四系沉积层孔隙水一般埋藏较浅,为0.5—2
米。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降水渗透入地下,沿基岩裂隙及第四系松散沉积
层的孔隙由高处向低处流动,致使地下水不易在山区蓄积,其动态变化较大,地下
水位年变化幅度为4—6米。平原区地形坡度小,流泄较慢,又能承受山地基岩裂隙
水的不断补给,易于蓄积,且动态变化小,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2米。由于地
形起伏大,增强了地下水的交替循环,可浴盐类不易积聚,故全市主要分布着矿化
度小于1克/升之重碳酸盐型水,适于饮用和灌溉。仅于海滨一带,因地形平坦,地
下水流动缓慢,携带之盐类易于积聚,再加之海水的影响,分布有矿化度较高,大
于1克/升的氯化物型水。如张家皂、西涝台、卫家滩等沿海地带地下水即属这一类,
不适于农田灌溉和饮用。
威海市山前盆地和滨海低地的地下水,已广为工农业所开发利用。其不同类型
的地下水可利用量是:多年平均为2,400万立方米,丰水年为2,832万立方米,平水
年为2,290万立方米, 枯水年为1,916万立方米,特枯水年为1,500万立方米。全市
地表、地下水的利用总量在2,200万立方米左右,有80%左右的地表径流量白白流入
大海。
水质情况 全市地表、地下水经取样化验,质量符合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标
准。 即PH值为6.7—8.3, CoD值0.31—1.8, 酚值0.0003—0.0035,氰值0.001—
0.0088, 砷值为零,汞值为0.00018—0.0007,铬值0—0.002,总硬度7—8.5,是
矿化度小于1克/升的重碳酸盐型水,部分地区为钙—镁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