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街道办事处和人民公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7&run=13

环翠楼街道办事处 位于威海市北部、威海湾西北岸。东与刘公岛隔海相望,
西与田村人民公社相接,南、北与市区人民公社为邻。周围有塔山、奈古山、
古陌岭、棉花山环绕,形成依山临海的地理环境,面积为6平方公里。
国民政府收回威海卫后,曾设立第一自治区,其区划与今环翠楼街道办事处的
辖地大致相同。 1945年8月后,先后为城市区、城厢人民公社、市区人民公社的一
部分。1982年11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从市区人民公社分出,始命名为环翠
楼街道办事处。同年底,环翠楼办事处共划为21个居民委员会:码头居委会,位于
市区东北部,以地近码头得名;东山居委会,位于市区东北部,以东山路得名;建
设居委会,位于市区北部,以建设街得名;鲸园居委会,位于市区北部,以鲸园命
名;北仓居委会,位于市区北部,以明代在此设过粮仓得名;北沟居委会,位于市
区北部,以北沟街命名;北门外居委会,位于市区西北部,以地处原卫城北门之外
得名;光明居委会,位于市区北部,以光明街命名;长征居委会,位于市区西北部,
以长征路命名;昆明居委会,位于市区中部,以昆明路命名;东北村居委会,位于
市区中部,以地处原卫城东北隅得名;西北村居委会,位于市区中部,以地处原卫
城西北隅得名;西门外居委会,位于市区西部,以地处原卫城西门之外得名;城里
居委会,位于市区中部,以地处原卫城之内得名;西南村居委会,位于市区中部,
以地处原卫城西南隅得名;胜利居委会,位于市区中部,以胜利巷命名;红光居委
会,位于市区中部,以红光巷命名;南山居委会,位于市区南部,以地处南山得名;
大桥居委会,位于市区南部,以地处南大桥两侧得名;竹岛居委会,位于市区南部,
以地近南、北竹岛得名;塔山居委会,位于市区南部,以地处塔山东麓得名。
环翠楼街道办事处共有人口42773人, 居民多系国家干部、职工及其家属,区
内的经济多是街道工业和服务业。 1982年,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480万元,实现商
业利润为48000元。
市区人民公社 位于里口山脉东麓、威海湾西岸,东隔海辖有刘公岛,西与田
村人民公社相接,北至棉花山脉与孙家疃人民公社相连,南至长峰 (正文第31页)
与蒿泊人民公社毗邻,面积为26平方公里。
全区辖境,于1958年成立城厢人民公社时基本形成。1960年,改称市区人民公
社。 1962年6月,辖境向南延至望岛。到1982年,全社有16个自然村,划为12个生
产大队(其中1个渔业大队),29个生产队(其中6个渔业生产队)。人口12391人,
男女劳动力6248人。耕地5056亩,其中社员自留地512亩。
市区人民公社紧邻城市,人多地少,形成工副业为主的经济特点。1982年,全
公社工副业产值293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5.4%;农林产值76万元,仅占工农业
总产值的14.4%。
孙家疃人民公社 位于棉花山北麓、威海市北端,西与田村人民公社相接,南
与市区人民公社相邻,面积为16平方公里。
全区正式以“孙家疃” 命名一级区划,始于1950年3月设孙家疃乡之时。1982
年, 全公社有13个自然村,划为12个生产大队(其中1个渔业生产大队),54个生
产队(其中21个渔业生产队)。人口9380人,男女劳动力4090人。耕地3364亩,其
中社员自留地261亩。
全区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海岸线长达30.5公里,是威海市的主要渔业生产基
地。1982年,全公社渔业产值64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6.5%;农林产值30万元,
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1%。渔业生产发达带动网具和海产品加工等工副业的发展,形
成了以渔业经济为主的特点。
田村人民公社 位于威海市西北部,西临双岛湾,其余三面分别与羊亭人民公
社、嵩泊人民公社、市区人民公社、环翠楼街道办事处和孙家疃人民公社环绕为邻,
面积为93平方公里。
全区现有辖地大致相当于国民政府管理期间的第三自治区。正式以“田村”命
名一级区划, 始于1950年3月设田村乡之时。1982年,全公社有51个自然村,划为
45个生产大队(其中1个渔业生产大队),140个生产队(其中15个渔业生产队)。
人口41830人,男女劳动力16063人。耕地34124亩,其中社员自留地2,272亩。
田村人民公社比邻市区,副业生产较为发达。1982年,全公社农业总产值2307万元,
其中副业产值1160万元,占50.3%。海岸线较长,渔业生产也较发达。
羊亭人民公社 位于威海市西南部,西、南与文登县相接,东、北与蒿泊人民
公社和田村人民公社相连,面积为81平方公里。
全区以“羊亭” 命名,始于1945年8月设置羊亭区之时。1982年,全公社有44
个自然村,划为38个生产大队,152个生产队;人口33394人,男女劳动力13740人。
耕地42126亩,其中社员自留地3466亩。
羊亭人民公社拥有“孙家滩——羊亭小平原”和众多的小丘陵,为威海市粮食
和三吉梨的重点产区。1982年,全公社粮食总产1,382万斤,三吉梨总产434万斤,
分别占全市粮食、三吉梨总产量的25.4%和67.3%,均列全市第一。
蒿泊人民公社 位于威海市中部、杨家湾西岸,西南与文登县相接,南、北与
温泉、崮山、市区、田村、羊亭等人民公社相连,面积为70平方公里。
蒿泊人民公社现有辖地大致相当于1945年8月设置的凤林区。后区划虽有变更,
但仍以“凤林” 命名。1958年9月,凤林人民公社机关迁往蒿泊,至1981年始更名
为蒿泊人民公社。 1982年,全公社有38个自然村,划为39个生产大队(其中2个渔
业大队) , 160个生产队(其中10个渔业生产队)。人口31700人,男女劳动力11
012人。耕地37983亩,其中社员自留地2632亩。
蒿泊人民公社泊地较多,为威海市粮食重点产区。有良好的浅海滩涂,海水养
殖业亦较发达。、
温泉人民公社 位于威海市南部,以正棋山脉为界与文登、荣成两县为邻,面
积为67平方公里。
全区正式以“温泉”命名,始于1950年设置温泉乡之时。1982年,全公社有31
个自然村,划为29个生产大队,100个生产队。人口19171人,男女劳动力5832人。
耕地27108亩,其中社员自留地1983亩。
温泉人民公社是威海市花生、 柞蚕茧的重点产区。 1982年,全公社花生总产
331万斤,柞蚕茧总产9.1万斤,分别占全市花生、柞蚕茧总产量的24.8%和36.7%,
均列为全市之首。著名的正棋山和温泉均在其境内。
崮山人民公社 位于威海市东南部,东临黄海,西与蒿泊、温泉人民公社相接,
南与荣成县为邻,面积为49平方公里。
全区以“崮山” 命名,始于1945年8月设置崮山区之时。1982年,全公社25个
自然村, 划为25个生产大队(其中1个渔业大队),95个生产队(其中16个渔业生
产队)。人口19661人,其中男女劳动力7780人。耕地25400亩,其中社员自留地1,
800亩。
崮山人民公社境内多山,水源贫乏,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多困难。渔业及为渔业
服务的工副业较为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