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威海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667&run=13

峻青
是旭日东升的时候。
东方的天空,泛着一片艳红的早霞。
正在涨着的满潮的大海,仿佛燃烧起来了。一片辽阔无际的火焰在霍霍地抖动着。
……
我站在城西山巅的环翠楼前,俯瞰威海卫。
啊,威海卫,这个响亮的名字,早在我童年的时候,就已经深深地印在记忆中
了。 记得,那时候,我的村塾老师—— 一位身材高大、嘴上长着一部又长又密的
苍白胡须的老先生,每次讲到列强瓜分中国的诸种不平等条约时,总是声泪俱下地
提到了威海:
“……孩子们,别忘了,这样的耻辱,就近在我们的面前哪。你们看,”他一
手捋着长须,一手向着东北一指,“喏,就在这东北面,离咱这庄还不到三百里路,
有一个威海卫。孩子们,那是一个好地方啊,山明水秀之地,土肥民壮之乡,可是,
英国鬼子却把它强租了去,在那儿作威作福,要粮要草。这……”老人哽咽着,说
不下去了。
从那时候,威海卫这名字,就和国耻联系在一起,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然而,我却从来还没到过威海呢。总是常在心里想:希望有那么一天,能够到那儿
去看看才好。
现在,我终于来到了威海。
近几天,我不断地漫步在这海滨小城的各个地方,从繁华的市中心,走到果树
蓊郁的市郊,从早在明朝时候修建的用以操练防倭士兵的练武场,走到怒涛澎湃桅
樯林立的海边。现在我又登上了城西山巅的环翠楼,这是明代弘治年间修建的古楼,
威海著名的八大景之一“山楼初旭”就是这儿。人们常在这楼前观看日出于东海之
上的奇丽景象。清朝福建巡抚曾作过一首描绘这环翠楼上观看日出的七言律诗:
环翠山前倚画楼,
  (786页)晓日望中收。
天边 缦云霞映,
海上苍茫岛屿浮。
曙色开时穿宝树,
晴光遥处映沙鸥。
登临欲访刘公迹,
芦获萧萧碧水流。
现在太阳还没出来,那火红的霞光,却把宇宙山川照耀得通明,黎明时分的威
海城,
静静地躺在山与港湾的怀抱中。这是一座三万多人口的小城,朴素而整齐的房
屋,沿着海滩,从北面的奈古山麓一直伸展到南面的金线顶山坡,逶迤十余里,形
如一钩新月。论建筑,它没有上海那样一些高楼大厦,也没有青岛那样一些风格各
不相同的花园小楼;论风景,它不象杭州那样妩媚妖艳,也不象苏州那样小巧玲珑;
然而它却有与众不同的独特风貌。它,大部分是灰色的中国式的平房,并不太宽的
黄土街道,一切都很平凡,然而在这平凡中,却流露出一种独特的英雄气慨。它质
朴、刚毅、深沉、含蓄,更多的富有我们民族的风貌。不信你瞧,这早在元朝就已
是海上运输的重要枢纽地,清代光绪年间的北洋海军基地的威海卫,不说别的,光
那负山临海的天然形势就已经够雄伟的了。那树木葱笼连绵不断的山岭,象一道天
然的屏障,由南至北地屹立在城市的背后,两条狭长而峻峭的山岭,象两条臂膀似
的,环绕过城市的两端深深地插入南北两边的大海里,这就是那有名的南帮炮台和
北帮炮台的所在地。城市的正面,就是有名的威海港。刘公岛,恰象一个坚强的哨
兵,屹立在港湾前面的老洋里,成为海上的天然屏障。
昨天,我乘坐海军的交通艇,浏览了刘公岛。
这是一座并不太大的岛屿,岛上树木青葱,岩石陡峭,雄伟高大的提督署,高
踞于山崖之上,倚山观海,非常壮观。这就是清王朝将威海卫辟为北洋海军基地后,
为海军提督丁汝昌修建的提督署。
我站在提督署大门前面的石阶上,向南眺望。南面,摩天岭主峰的余脉,径直
地伸入碧蓝色的大海里,这就是有名的赵北嘴——南帮炮台的所在地。人们告诉我:
中日甲午之战中,日本侵略军从龙须岛登陆之后,首先进攻的就是这南帮炮台。当
时驻扎那里的守军仅有新兵一个营,但是他们在营官周家恩的带领下,浴血奋战,
击毙了日酋大寺安纯少将和大量的侵略军。最后,这一营新兵终因众寡悬殊、孤立
无援而大部壮烈牺牲,营官周家恩也身中数弹壮烈殉国。剩下的少数士兵,则在日
军攻上炮台之前,在炮台下面埋上了地雷。当日军攻上炮台正要升上膏药旗的时候,
轰然一声,这少数的清兵连同炮台的大炮,就和侵略军一起同归于尽了。
这是甲午之战的大悲剧中的一支悲壮的插曲。
同样悲壮的事情,也发生在刘公岛上。
日寇攻占了南北两帮炮台后,就以全力水陆夹击刘公岛、日岛和港内的北洋海
军。海军提督丁汝昌亲登靖远舰指挥作战。这位富于民族气节的爱国勇士,早在丰
岛战役时,就预见到日军要伺机发动侵略战争,曾上书清廷请求率海军主力出海,
但却遭到了卖国贼李鸿章的压制,结果中国操江船被日海军俘获,士兵死伤一千多
人。当旅顺危急时,丁汝昌又亲到天津,向李鸿章请求率领海军主力与日本决战,
却又挨了李鸿章一顿臭骂,命他不许稍动。结果旅顺失陷,日军得以专力进攻威海;
当日军在荣成龙须岛登陆时,丁汝昌看破了日寇进攻威海的苗头,又主张尽快出战,
打乱敌人的登陆计划,但又遭到李鸿章的压制:“如违令出战,虽胜犹罪。”
就这样,在清政府和李鸿章的误国害民的不抵抗政策下,造成了甲午海战的不
可收拾的惨败局面。刘公岛被围之后,丁汝昌亲登靖远舰,站在甲板上奋勇督战,
虽然身受重伤,仍然不下火线。但是,这种带着枷锁的挣扎又有多少用处呢?结果
是舰艇接二连三地被敌人击沉了,惨败的局面是无法挽回了。二月十一日,当丁汝
昌得知山东巡抚李秉衡已经逃莱州,陆路援军已经绝望时,就在这提督署内,召集
了各将领和洋员们的紧急会议,命令各舰,拚命突围,以免水师的全军覆没。但却
又遭到了英、美洋员以及一些投降主义的下属官员的反抗,命令无法执行。丁汝昌
又下令炸毁镇远舰,以免资敌,仍然没有结果。这群别有用心的洋员和投降派,竟
然明目张胆地哄散会场,并持刀威胁丁汝昌,迫其投降。在这种情况下,这位空有
爱国热情的丁提督,悲愤达于极点,就在第二天早上,服毒自杀了。这一天,洋员
和投降派向敌人递了降书,日本军队开进了刘公岛,清王朝的北洋海军,也就全军
覆没了。事后,这位奋勇抗敌的爱国提督,不仅没有得到国家的褒扬,却反而棺木
被绳捆钉封,押往天津待罪。
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悲剧啊!
我站在提督署的院子里,听罢了人们告诉我这些往事,抬起头来,望着丁提督
服毒自杀的耳房,久久地沉默着,一阵阵悲愤的情绪,涌上了我的心头。我情不自
禁地想起了后人凭吊这们海军提督的一首七绝来:
故垒萧条大树凋
高衙依旧俯寒潮
英明左邓同千古
白骨沉沙恨未消
是呢,在那黑暗的时代里,原本就是一个悲剧的时代,多少空有抗敌救国伟大
抱负的忠勇之士,壮志不能得酬,而不得不衔恨以终。
但是人民却是永远不会屈服的,人们告诉我:在战争当中,威海的人民,始终
是和爱国的士兵一起,向侵略者和投降派进行着顽强不屈的斗争的。就在这提督署
的门前,他们曾经包围了设置投降阴谋的英、美洋员,甚至在投降派签订了投降条
约以后,他们仍旧不断地发炮,表示他们对侵略者和投降派的抗议。而在甲午战役
之后不久,当英国殖民者强租威海卫时,威海人民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规模巨大的
批英斗争。现在还有一些当时参加过反英斗争的老人,他们告诉我:“在他们听到
英国人要来划界的消息以后,用鸡毛信的方式,一夜之间,就在张村寺集合起六、
七千人,举行了反英示威大会。之前,马井泊还爆发了“三山起义”,和英国殖民
者派下去埋界石的人员以及武装部队展开了搏斗,并把他们包围在太平顶上。后来,
起义虽然被残酷地镇压下去了,起义领袖之一的刘荆山,虽然被英国人打死了,并
把他的尸体倒上煤油焚烧,但是,英勇的斗争,却没有停止。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
式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反对英国人的埋界石,英国人在前面埋了,他们就在后头拔
掉,英国人在白天埋了,他们就在夜间拔掉。市郊的有些村庄,就以这样顽强的斗
争,终于脱离了英国殖民者的统治。
啊,威海,腐败的清王朝和帝国主义虽然给它套上了屈辱的枷锁,但是,它关
没有屈服,那巍峨雄伟的高山,那怒涛澎湃的海洋,就是它英勇反抗的标志,它的
每一个角落里,都有着抗击异族侵略的遗迹,每一寸土地上,都洒过爱国人民的热
血。
威海,不愧为一个英雄的城市!
但是,它的英雄行为的发扬光大,还是在全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年月里。
日本侵略者第二次的侵入威海,是在一九三八年的春天。和清王朝同样腐败的
蒋介石政府,奉行着与慈禧太后异曲同工的不抵抗主义,鼓励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
略野心。一九三八年春,刘公岛的港湾里,又出现了大批挂着膏药旗的海盗兵舰,
舰队的黑烟,染污了那明净碧蓝的天空。国民党的政府官员,早已望风奔逃,海军
教导队也撤出了市区。头戴绿色钢盔的日本陆战队,从海军码头上踏进了威海城。
立刻,那干净的大街上,在侵略者的践踏下扬起了弥天的尘土。那情景,真有点象
四十年前甲午之战的重演呢。可是这时的威海,却再也不是四十年前的威海了。威
海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拾起了国民党军队仓皇逃跑时丢下的枪炮,举行了
抗日武装起义,建立了自己的部队和政权,树起了抗日救国的大旗。民兵、武工队
到处活跃,积极打击侵略者,使得侵入威海的敌人,朝夕不安,惊慌万状,最后,
终于把他们逐出了这块神圣的土地。这一次,威海人民是彻底的胜利了,扬眉吐气
了。但是不久,在抗战中执行着蒋介石不抵抗政策逃到大后方去的国民党军队,又
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向解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一九四七年,烽火连天的
胶东半岛上,解放战争打得异常激烈。蒋介石动用了二十万人马,向这块三面环海
面积不大的半岛进攻。敌人从西向东一直打到了威海卫,于是,英勇的威海保卫战
开始了。敌人在军舰、飞机的掩护下,从海陆空三方面夹击这座小城。记得,在那
紧张的日子里,我们在西线战场上,天天关心着从威海发来的消息。我们希望着威
海能够把敌人的兵力牵制在东海边上,以便我们西线部队在胶东地区完成一个全歼
六十四师扭转胶东战局的计划。但是我们又担心:怕威海经受不起敌人打击的重量,
支持不长久。可是,英雄的威海,不仅牵制了并大量歼灭了敌人,而县自始至终控
制了市区的南部,使得敌人不能越雷池一步。那时候,威海全市人民,都投入了战
争的洪流里,配合主力部队,向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民兵、武工队、地下武装
小组到处活跃。尽管敌人不断地组织力量向南猛扑,尽管中央社天天自相矛盾地报
道“国军收复威海”的消息,但是,他们却始终被阻挡在威海的北山和市区的北部,
而不能前进一步。甚至就在敌人盘踞的市区北部,一到夜晚,也都变成了我们的天
下。英勇的保卫战,一直坚持了五个月,一九四八年三月,终于把敌人全部赶出了
威海。这是胶东半岛解放战争史上有名的一页,威海卫,真不愧是座英雄的城市。
在这英雄的城市里,我常常感到心情的激动,夜里,我久久地不能入睡,在那
沿海的林荫大堤上,在细浪拍击着沙滩的海边上,我长时间地漫步着,漫步着。也
有时,在那海风轻拂花香浓郁的黄昏,或是曙光熹微露珠闪烁的清晨,我爬上城西
的高山,在古老的环翠楼前,在当年抗击倭寇的烽火台下,长久地眺望着这朴质而
平凡的城市,在这种时候,我总是情不自禁地回想起它那充满着苦难和英勇斗争的
历史。这部灿烂的史书,它的每一页,都有着强烈的激动人心的力量。是呢,于今,
我们在这英雄的海滨小城所看到的,不正是我们英雄的中国人民所共同经历过的战
斗路程吗?
东方的云霞越来越红了。我站在环翠楼前,纵目远眺,只见整个的大海和天空,
都仿佛烧起了大火似的,血红一片,那水与天仿佛都被大火熔化到一起了,分不清
他们的界限。就在这水天一片的艳红深处,一轮比火更红更亮的太阳,冉冉地升了
起来,立刻,这高山、大海、城市和田野,到处都罩上了金色的光芒。在那泛着红
光的港湾里,人民海军的舰艇在乘着晨风迎着阳光飞快地前进,那高高地悬挂在桅
杆上的五星红旗,在旭日的映照下,仿佛是一团团抖动着的火焰。山下,在练武场
上,一队队战士正在操练。不知在哪里的一只扩音器,正以高亢的声音,播出了激
动人心的歌——《东方红》:
东方红,
太阳升,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
我的心强烈地激动起来,望着这沐浴在清晨阳光下的威海卫,一种民族的骄傲
感、自豪感洋溢在我的全身。

1962年5月写于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