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天主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615&run=13

天主教的沿革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法国人罗汉光由烟台东境总堂派
抵威海后,在城里仓房巷租赁民房开始传教。至1902年,在西门外买地19亩,盖房
18间。同年,罗汉光回烟台,英人郎炳华被派来威海,在北门外买地35亩,着手修
建教堂。郎炳华死后,加拿大人杜安坤来威海主持教务。以举办学校和所谓慈善事
业吸引群众,发展教徒。1931年,威海教区独立,管辖市内、盐滩村(今属荣成县)、
文登城、文登北庄、牟平东关、牟平埠西头等处教堂。1932年,法国人路道宣来威
海主持教务。 至1936年,全教区共有天主堂、礼拜堂17处,教徒3,115人,受礼者
2,123人。1939年,路道宣升为大监牧,杜安坤回烟台。至1941年底有教徒849人。
威海解放初, 只有中外籍传教士10人守摊子。1948年1月底,路道宣等人离威海,
余者到盐滩教堂避战。至1949年,信教者大为减少,正式到教堂做礼拜的只有60余
人。1951年,活动基本停止。
天主教的组织 威海天主堂属法国护教区的方济各会领导。未独立前,只设总
铎一人;独立后,设大监牧一人,下设总铎一人及专管教务与各等职务的司铎五六
人。农村各教堂多由司铎管理。方济会下设三个会,第一会是男神甫,第二会为修
女,第三会条件严格,必须是神甫和外国教友,男称圣衣会,女称献灵会。
天主教的经费 从始办到1931年独立时,一直由烟台教区发给。独立后,主要
依靠各教堂生产解决,如1950年共收入葡萄3,000斤、蔬菜6,000斤、粮食5,100斤;
此外,自1941年起开始接受罗马教皇的不定量补助。1951年,有可耕地36亩,房屋
479间。
天主教的设施 天主堂 建于1902年,内设教堂一处,附设海星学校一处、葡
萄园一处。 教堂有二层楼池座,可容400人做礼拜。学校有四层教学楼一座,占地
10亩;二层办公楼一座,占地8亩。学校只收男生,有中国籍传教士教师五、六人,
分别担任校长、训育主任、总务主任等职务。
(附图:天主教堂)
圣母院(有译为圣僧院) 建于1908年,内附设明星学校、接生院(妇产院)、
医疗院(方济医院)、养老院、幼稚院、绣花厂等各一处。1940年,有中外籍传教
士14人(内中国籍6人)。学校只收女生,校长为中国人。
宽仁院 建于1935年,内除设修道院外,并附设弧儿院、施诊所、园艺院等。
有中外籍传教士12人(外籍3人)。弧儿院收容婴儿最多时达168人,除病亡外,余
者被人领走,至解放时,只剩下9人(其中包括病残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