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基督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614&run=13

基督教的沿革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7月14日,普鲁士人郭士立(C·F·A
Gutzlaff)从胶州到威海进行传教活动,①威海人民对其存有戒心,多数人不接受
其宣传读物,他未能成立教会组织。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弟兄会从石岛教堂派
英人多孙(Mr·J·Dawson) 、凯斯(Dr·Case)来威海传教, ②同来的的还有J
·沃德·威尔逊(J·Ward·Wilson) 。第二年,又派E·H·希尔(E·H·Hill)
来威海。自此,威海才有正式的教会组织。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威海群众对帝国
主义极为愤恨,自发开展反洋教斗争。1896年将传教士的房屋拆毁,并打跑和监禁
了立租契之业主。第二年城区约七百多名群众,又将一传教士的门窗及房瓦砸毁。
直至英国强租威海卫前,基督教再未有大的活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英国
圣公会从泰安派人到威海传教。③1937年,灵恩会分裂出一个小群会。这样,基督
教在威海先后共有四个差会,原互不统属。他们共建立教堂、传道所、学校七处,
最盛时教徒达80 0余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外国传教士有的被日军逮捕或驱逐出
境,有的自动回国。这时,在安立甘堂的靳鉴亭(中国人)同其它三个差会的负责
人共同协商, 成立威海卫基督教联合总会。伪专员耿 (正文728页)熙为名誉会
长,靳鉴亭为总会长,该会遂为日伪军头目所控制。
1945年威海解放后,基督教徒有的退出教会组织,有的进行“三自革新”,至
1951年,自行解体。
基督教会的活动 弟兄会(又称圣灵会) 1892年,多孙、凯斯(后来有称其
为祈大夫或祈牧师) 首先在威海设立教堂;1904年,格雷沙姆(A·S·Gresham,
女,华名韩爱理)、罗特(A·B·Rout,女,华名狄乐意)在坞口东创设讲书堂小
学。1912年,她们又在戚家疃设东祉堂女子小学(今码头学校处)。不久,又在观
里村(今属荣成县)设传道所一处,传教士为米于氏(Mrs·M·J·Smith);在刘
公岛设教堂一处, 传教士为白授彩(Mr·A·Whitela ve)。至1934年,在讲书堂
传教已换为柯雅德(Mr·A·G·Blarke)。1901年,这一差会有教徒83人,1934年
增至700余人。 在这期间,该会在威海还设有教会印书局,每年出版福音年历、灵
粮日历,还承印威海卫行政长官署的印刷品,并向当地居民散发布道传单以及其它
宗教读物。
日寇侵占威海后,弟兄会活动减少,至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柯雅德被侵威日军
驱逐出境;格雷沙姆、罗特等人因年迈于1943年回国,教务由中国教徒佟世炎等负
责。1951年,该会终止活动。
圣公会(Anglican Church) 首次来威海传教的为英人帕莱。他在牟平街一号
创设安立甘堂(今威海一中校址),附设英文馆(学校)一处,由泰安圣约翰礼拜
堂英人教师白夏礼兼任校长。当时专为英国官兵、侨民而设,对外不传教。帕莱走
后,英人贲查理来威海。1901年,将威海正式定为教区。1929年,英人雷振世来威
海,第二年开始对外传教。1937年,中国人靳鉴亭担任该会会长。该会活动范围小,
最盛时到教堂做礼拜的有百余人。日寇侵占威海后,英人传教士相继回国,教务渐
衰。1948年春,靳鉴亭去青岛,该会在威海的活动终止。
(附图:安立甘堂)
灵恩会(又称比路依靳会) 1937年3月,英国伦敦比路依靳会派英人牧师李
义嗣和中国人牧师张学海来威海,初于海滨四栋楼(今水泵厂海边)传教,后在北
门里统一路89号设教堂,教徒发展到五六十人。日寇侵占威海期间,内部分裂,一
部分教徒退出另组织新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李义嗣被日军逮捕,教务由张学海
等人主持。1945年,李义嗣被释放回国,张学海也于同年死去,该会活动停止。
小群会(有称双合里会) 1940年,从灵恩会分裂出40余名教徒与驻在烟台双
合里的小群会取得联系,由烟台派张天仁来威海主持成立小群会。会址设在昆明街
18号。1945年,张天仁去青岛。后几次换人主持,教务均无进展。1951年终止活动。
注解:①郭士立于1831年乘船到胶州。
②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秋,弟兄会(Brethren Mission)苏格兰籍教士
史蒂芬(Stephen)开始到山东传教,不久在石岛建立第一个教区。
③1878年,英国圣公会首先在泰安一带建立传教中心,此后逐渐向山东全省
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