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气象测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584&run=13

建国前,气象测报仅存有1899—1928年的气象记录(包括年最高最低气压,年
最高最低极端气温,年总降水量等)。①
建国初期,实行雨量观测。1959年,开始测报天气。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
气象测报以土法为主,“土洋”结合和定性、经验预报(并设有兼职及民办气象测
报)。1966年,在崮山、温泉、蒿泊、孙家疃、田村、羊亭公社和冶口水库,建立
雨量观测点,在西涝台园艺场、鹿道口盐场及宋家洼、百尺所、姜家疃、柳林等村
建民办气象哨。1973年,威海市气象站开始承担向北京气象中心定时发报,报告观
测天气变化的数据, 再由北京气象中心向世界各国传递 (威海气象站国际代号为
54774) 。同时,威海也接收北京、上海和日本发出的欧亚资料和数值预报资料,
并根据当地情况, 开展世界比较先进的“MOS”预报方法的研制工作,逐步向天气
预报的客观化、定量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威海市气象站,每天四次定时向北京气象中心发报,为世界提供气象资料;按
时为本地区科研、建筑、航海、航空以及农业等部门提供数据,并与全市30多个单
位保持联系,与14个重点单位签订服务合同(如水产局、海港、建材场等)。农业
气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服务于农业,根据天气特点提出农业生产上应采取的措施。
对农业生产提供雨情、墒情、地温等情报,对作物的种植、耕作制度的改革、病虫
害的防治等提供科研资料,为农业趋利避害、夺取丰收当好气象参谋。
注解①:《威海卫筹收接管行政工作报告》,1931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