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医疗机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556&run=13

药局 1977年(清康熙十六年),守备李标捐俸创药局,请城内有学识、留心
医药的人献出经验奇方或秘方,依方制药。设置一贮药的公房,安排一人管理,遇
有病与方符合者,即给配方治疗。
大英民医院 1904年, 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在东码头设立大英民医院,有医师3
名,大小平房40余间,可收住病人60名。病房有英人和中国人之分;英人病房设备
完善,中国人病房只有土炕,被褥和其它用具均需病人自带,室内脏乱不堪。医术
由一名英国医生稍理,一名中国助理医生负责内外各科的诊疗,医疗事故经常发生。
另在温泉汤、刘公岛设两个分院,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各有一名医生,只能收治
五、六个病人。
威海卫公立医院 收回威海卫后,威海卫管理公署,将大英民医院改为威海卫
公立医院,拆除土炕,间隔传染病室,添设铁床40张。购被褥,建厨房,有医师、
看护生各3名, 分管内科、外科、五官科和妇产科。温泉汤、刘公岛两个分院,各
有一名医生管理医疗事宜。经过几年的改进,设备逐渐增置,医疗费用较前减少,
就诊病人较前增多。1936年,全院有职工19人,大小病房12间,病床40张,医疗器
械尚不敷用。公立医院和两个分院及卫城施诊所皆要医师主持,还要协助做些机关、
学校卫生工作和娼妓检查、海港检疫、流行性传染病预防等工作。日寇侵占威海卫
期间,威海卫公立医院改为威海卫新民医院,其设备、医疗等每况愈下。
(附图:威海卫公立医院)
威海卫市民医院 威海解放后,在人民政府卫生科的领导下,由张子箴医生等
五、六人组成威海卫市民医院。1946年上半年,医护人员增至20余人。设门诊、病
房,分内科、外科、药房、化验室、护士室、总务科等,医疗设备简单。同年,接
受国际救济总署拨给的一些药品和医疗器械(包括德国制造的小型三角腿爱克思光
机1台)及7头荷兰奶牛。免费给干部群众治病。1947年秋,国民党军队进犯威海,
威海卫市民医院转移到乡下备战。此时全院共有30余人,大部分参加了东海军分区
第三、四医疗所工作。
威海市立医院 1948年春,国民党军队撤逃,威海卫市民医院迁回威海,改称
威海卫市立医院,编制30人,到年底职工发展到50人。1949年底,有职工80人,病
床60张,设门诊、病房,分内科、外科、护士室、药房、化验室等。每日门诊50至
150人次。
1950年5月, 由于威海建制变更,威海卫市立医院改称山东省第九县医院。不
久, 又改称威海县卫生院。。1951年5月,改为威海市卫生院,职工减至25人,病
床15张。1953年,卫生院设行政股(包括卫生行政、卫生防疫)、医疗股(包括门
诊、病房等)、总务股。到年底,职工发展到60人,病床增加到50张。1954年8月,
增设妇产科。9月,设立牙科。1955年,成立中医科、中药房、放射科。
1956年9月,威海市卫生院改称威海市医院,有职工87人,病床60张。1960年1
月,改为威海市立医院。1962年,职工发展到133人,病床增至100张。先后增设皮
肤科、 耳鼻喉科、理疗科、针灸室等。1970年6月,威海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温泉疗
养院与威海市立医院合并, 有职工204名,病床210张。1972年9月,威海市立医院
与温泉疗养院分开,迁到原威海疗养院处,有职工137人,病床100张。1973年,市
立医院开始基本建设,到1977年共投资499万元,建成门诊、病房楼7,115平方米。
到1979年底,拥有职工165人,病床210 张,每日平均门诊50人次。
文登专区工人医院 建于1952年12月,有职工19人,其中医务人员12人。设门
诊, 分内科、 外科、妇产科、药房、化验室等。每日门诊70人次。有病床30张。
1954年6月,并入山东省总工会威海温泉疗养院。
威海市职工诊所 1959年,工业局诊所与手工业联社诊所合,成立职工诊所,
有职工8人,设门诊,分内科、外科。1975年5月,职工诊所分为工业医院和第二轻
工业局职工医院(简称二轻职工医院)。
威海市工业医院 1975年5月, 由职工诊所分出成立工人医院, 有职工4人,
1979年增至30人。 设有门诊及简易病床5张,分内科、外科、妇科、五官科和爱克
斯光、化验、理疗室及中西药房。,每日门诊100至140人次。
威海市第二轻工业局职工医院 1975年5月, 由职工诊所分出成立第二轻工业
局职工医院,有职工18人,科室设置、医疗设备比较齐全。1979年,有职工54人,
病床50张。每日门诊150人次。1982年,职工增加到98人,每日门诊240人次。
威海市精神病防治院 1979年12月建立,基建总面积832平方米。有职工17人,
病床30张。 1980年3月,开始接收住院病人。1982年,职工增加到24人,设有医生
组、护士室、药房、化验室等。
威海市口腔病防治院 1981年5月12日成立,8月开业,属集体所有制,实行独
立核算,自负盈亏。有职工21人,其中医护人员17人。开业后,三分之一的人员到
农村巡回医疗, 三分之二在家门诊。一年门诊13,806人次,下乡治疗病人2,250人
次。
医药合作社 威海解放后, 在桥头、崮山等村先后成立医药合作社8处:1945
年10月办的桥头区大众医药社、温泉汤爱民医药社,1946年办的羊亭区医药社、里
口区医药社、凤林区医药社、草庙子区医药社、城里东街盛威医药社,1947年办的
崮山医药社。共有职工27人。后均改为公社医院。
农村卫生所 建国后, 全市先后成立农村卫生所5处:1952年12月开办的凤林
卫生所,1952年开办的羊亭卫生所、田村联合诊所、温泉卫生所、钦村联合诊所。
共有医务人员36人。
公社医院 1958年以后,全市原区(乡)卫生所(医药合作社或联合诊所),
相继改为公社卫生院。
市区公社卫生院 1959年7月, 牙科联合诊所、中医联合诊所、复康诊所三个
集体医疗单位合并,定名为威海市城厢人民公社卫生院。有医务人员34名。下设鲸
园、北竹岛、戚家庄、望岛四个门诊所。1964年,改称市区公社卫生院,有职工31
人, 其中医务人员27人。1975年,新建两层楼1,100平方米。分门诊、病房,科室
设置齐全,病床45张,职工36人。
田村医院 1958年12月,田村联合诊所与羊亭药社莱海分部合并,成立田村公
社卫生院,有职工12人,病床20张。1962年,改称田村卫生所。1963年在张村建新
房400平方米,门诊、病房设置逐渐完善。1968年,复称田村公社卫生院。1969年,
人员增至27人。1971年,改称田村医院。1982年,有职工46人,其中医务人员42人,
每日平均门诊100人次,病床20张。
羊亭医院 1958年10月,羊亭卫生所与羊亭医药社合并,成立羊亭公社卫生院,
有职工14人。 设内科、外科、中医科和药房、化验室等。1959年,设病床5张,并
在鹿道口设门诊所。 1963年开始基本建设,到1972年先后建门诊、病房1,350平方
米。1963年,建手术室。1966年,有病床20张。1969年,设爱克斯光室。1971年,
改称羊亭医院。1980年,迁羊亭村西新楼,有病床50张,职工44人。1982年,职工
增至52人,病床52张。
凤林医院 1958年10月,凤林卫生所迁蒿泊村,改称凤林公社卫生院,有职工
9人。附设妇产院,由2名助产士负责全公社的接生工作。1962年,改称凤林卫生所。
1970年,改称凤林卫生院,有职工30人,病床20张。1971年改称凤林医院(亦称地
段医院),人员增加到37人。1973年,病床增加到43张,职工41人。1962至1975年,
先后建房1,820平方米。 门诊、病房及各科设置比较完善,爱克斯光、心电图、超
声波等大中型仪器比较完备。1982年,有职工5 0人,病床47张。
温泉医院 1956年,温泉医药社改名为文登县温泉卫生所,同年秋迁至草庙子
村。 1958年划归威海市, 与崮山诊所合并改名为温泉公社卫生院,有职工12人。
1962年,改称温泉卫生所,有职工11人,病床15张。1965年,改称温泉公社卫生院。
1971年,改称温泉医院,有职工18人。1975年,在汤河西村东新建门诊、病房、宿
舍1,200平方米。1982年,有职工32人,病床26张。
崮山公社卫生院 1962年,行政区划变动,温泉公社卫生院崮山分部改称崮山
公社卫生所。1968年,改称崮山公社卫生院,有职工13人,病床15张。1969年,建
门诊、 病房450平方米,设综合门诊(内科、外科、妇科、中医、五官等)。1073
年,设手术室。1982年,在职工25人,病床20张。
孙家疃公社卫生院 1958年秋,在原钦村联合诊所的基础上成立孙家疃公社卫
生院,有职工4人。1962年,改称孙家疃公社卫生所,职工6人。1968年复称孙家疃
公社卫生院。1972年,建门诊、病房310平方米,设观察病床5张。1980年,有职工
14人,病床7张。
私立医院、诊所 解放前,较有名气的私人兴办医院7处、诊所8处。解放后,
私人诊所7处。基本情况列表如下:

解放前私人办医院、诊所表
┏━━━━━━━━┯━━━━━┯━━━━┯━━━┯━━━┯━━━━━━━━━━┓
┃ 名称 │ 开办时间 │ 地址 │经理人│ 医生 │ 备注 ┃
┠────────┼─────┼────┼───┼───┼──────────┨
┃ 洪范医院 │ 抗战期间 │ 纪念路 │陈国文│陈国文│ 1946年停业 ┃
┠────────┼─────┼────┼───┼───┼──────────┨
┃ 滨海医院 │1930年10月│ 中山路 │张敬修│张敬修│ 1947年停业 ┃
┃ │ │ │ │孟显 │ ┃
┠────────┼─────┼────┼───┼───┼──────────┨
┃ 亚洲医院 │ 民国时期 │ 新大路 │谭松涛│谭松涛│ 1947年去烟台 ┃
┠────────┼─────┼────┼───┼───┼──────────┨
┃ 威海医院 │ 民国时期 │东城根巷│张元卿│张元卿│ 抗战期间病故 ┃
┠────────┼─────┼────┼───┼───┼──────────┨
┃ 光明治疗院 │ 民国时期 │ 统一路 │张锡仁│张锡仁│ 1948年去烟台 ┃
┠────────┼─────┼────┼───┼───┼──────────┨
┃海洋兄弟齿科医院│ 民国时期 │ 昆明街 │林馥山│林馥山│ ┃
┠────────┼─────┼────┼───┼───┼──────────┨
┃ 东海医院 │ 1930年 │ 新大路 │高梦九│高梦九│ 1946年停业 ┃
┠────────┼─────┼────┼───┼───┼──────────┨
┃ 宝和诊所 │ 1930年 │ 医院路 │徐宝和│徐宝和│ 1947年停业 ┃
┠────────┼─────┼────┼───┼───┼──────────┨
┃ 惠民诊所 │ 1937年 │ 纪念路 │戚文正│戚文正│ 1947年停业 ┃
┠────────┼─────┼────┼───┼───┼──────────┨
┃ 济安诊所 │ 民国时期 │ 统一路 │王贵廷│王贵廷│ 1947年去青岛 ┃
┠────────┼─────┼────┼───┼───┼──────────┨
┃ 陆耕三诊所 │ 1930年 │ 绥平巷 │陆耕三│陆耕三│ 1947年停业 ┃
┠────────┼─────┼────┼───┼───┼──────────┨
┃ 瑞亭牙科诊所 │ 抗战期间 │ 青岛街 │苗瑞亭│苗瑞亭│ 1947年停业 ┃
┠────────┼─────┼────┼───┼───┼──────────┨
┃ 绍颜牙科诊所 │ 1936年 │ 纪念路 │李绍颜│李绍颜│ 1943年停业 ┃
┠────────┼─────┼────┼───┼───┼──────────┨
┃ 瑞轩牙科诊所 │ 1943年 │ 昆明街 │苗瑞轩│苗瑞轩│1956年参加牙科联合诊┃
┃ │ │ │ │ │所 ┃
┠────────┼─────┼────┼───┼───┼──────────┨
┃ 德民牙科诊所 │ 1944年 │ 新大路 │鞠德民│鞠德民│1956年参加牙科联合诊┃
┃ │ │ │ │ │所 ┃
┗━━━━━━━━┷━━━━━┷━━━━┷━━━┷━━━┷━━━━━━━━━━┛
解放后私人诊所表
┏━━━━━━┯━━━━┯━━━━━┯━━━┯━━━┯━━━━━━━━━━━━━┓
┃ 名称 │开办时间│ 地址 │经理人│ 医生 │ 备注 ┃
┠──────┼────┼─────┼───┼───┼─────────────┨
┃ 永康诊所 │ 1945年 │ 新威路 │戚道传│戚道传│1956年2月加入复康联合诊所 ┃
┠──────┼────┼─────┼───┼───┼─────────────┨
┃ 健康诊所 │ 1949年 │ 新威路 │孙立民│孙立民│1956年2月加入复康联合诊 ┃
┠──────┼────┼─────┼───┼───┼─────────────┨
┃ 寿康诊所 │ 1949年 │维新路西端│王鸿琪│王鸿琪│1956年2月加入复康联合诊所 ┃
┠──────┼────┼─────┼───┼───┼─────────────┨
┃ 复康诊所 │ 1953年 │ 新威路 │姚惟舜│姚惟舜│ 1958年病故 ┃
┠──────┼────┼─────┼───┼───┼─────────────┨
┃ 永生诊所 │ 1954年 │统一路南端│贺耀德│贺耀德│1956年2月加入复康联合诊所 ┃
┠──────┼────┼─────┼───┼───┼─────────────┨
┃ 德年诊所 │ 1950年 │ 新威路 │孙德年│孙德年│ ┃
┠──────┼────┼─────┼───┼───┼─────────────┨
┃吉胜牙科诊所│ 1954年 │ 昆明街 │陈吉胜│陈吉胜│1956年2月加入牙科联合诊所 ┃
┗━━━━━━┷━━━━┷━━━━━┷━━━┷━━━┷━━━━━━━━━━━━━┛
驻军医院 四О四医院 1952年6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烟台休养所改编为
医院,设有医务科、总务科,临床有内科(包括小儿科、妇产科)、外科(包括眼
科、耳鼻喉科),门诊接诊室、药房、化验室、理疗室等,共有工作人员62人,病
床100张。 1954年2月,改称一五二疗养院,设有医务处、院务科,病床200张。医
务处下分三个医疗科:第一医疗科为门诊;第二医疗科,设有病床100张,分内科、
外科两个病区, 收治一般病人;第三医疗科,设有病床100张,收治矿泉适应症的
病人。1955年7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О四医院,工作人员增加到140人,病
床200张。增添爱克斯光机、手术器械等医疗设备。1963年,工作人员编制为200人,
病床250张。1978年,病床300张。临床七个科,分内一科、内二科、外科、传染科、
五官科、 皮肤科、温泉科,增设特检科和病理科,全院实有工作人员300名。1979
年, 建传染病房楼1,408平方米,增添16个盆池治疗皮肤病,增设中医科,工作人
员366人。
五四七一五部队医院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海守备区建立卫生连,设有
病床20张。1956年下半年,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海陆军卫生连,设立手术室,
建立病房。1957年,扩编为卫生营,人员增至60余人,病床60张,建有内科所、外
科所和门诊所。1963年,卫生营与卫生科合并,改称卫生科;内科所、外科所合并,
改称医疗所。1972年,卫生科改编为九六八六医院,设门诊所,分内科、外科、五
官科和爱克斯光室、理疗室,医疗所设有病房、急救室、供应室、手术室、防疫所、
药房。1975年以后,建起两栋楼房,设病床70张,工作人员53人,其中医务干部29
人、 卫生员10人、行管人员4人。分设三个所:一所为门诊所,分内科、外科、五
官科、妇儿科和爱克斯光室、理疗室,每日门诊20至30人次;二所为病房,有病床
50张,分内科、外科和家属病房;三所为防疫所,设检验室,负责全院检验和担负
部队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