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里口山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520&run=13

里口山在威海西南十余里, 群峰拱卫,主峰海拔418.2米。西北是佛顶;正北
有铁拐山;东北为布袋庵,相传古时有“布袋和尚”在此修炼,山顶有石洞、石塔
遗迹;正东鳞角口,两峰对峙,仅可容一人通过;正南系牛仙山。据《威海卫志》
载:“相传仙子炼丹既服,有打场牛闻余香,曳磙而入,触鼎舐汁,仙子遂骑牛上
升”。因名“牛仙山”。西北有小西天,山陡难登,谓“三摩净地”。里口山满山
怪石嶙嶙,松柞苍郁,花草满坡,风景奇胜。
明代,山里有董氏山园一座,系成化年间袭卫指挥佥事、董氏五世所建,以后
代代均有扩增。清初,由董氏十代孙董祚昌、董祚远、董祚丰等续建而成。《威海
卫志》(清乾隆本)记载:“(明)董指挥建兰若于此,饶台榭林木之胜,雍正四
年庠生董渊重修”。园门向南,门庭高耸,朱漆大门可容五人并进。园内假山怪石,
精巧布置;奇花异卉,流彩溢香;灌乔树木,浓荫蔽日。山泉奔跃于石罅之间,鸟
鸣宛转于密林枝头。花树丛中,则有亭、台、楼、阁、池、洞等错落其间。发香庵、
八角楼、蟠桃宫、奎星楼、降魔殿、长春洞、翠虚洞、慈悲池、双翼亭、奉国祠、
来西阁、乐真亭、志善亭、火德殿、地藏宫、白衣亭、佛眼池、观音堂、土地祠、
明威庄、含虚园等20处精巧、宏丽的建筑逶迤掩映于浓绿丛中。董祚昌在其《山园
记》中写道:“四面山合,一径斜穿,飞峙流泉,鸟啼花落,四时堪怡,不亚武陵
桃源。”
园内建筑以八角楼最有名。八角楼,因楼身呈八角而得名。楼为两层,按东西
南北置四门,皆饰红漆;余四面各开窗户,风格别具。屋檐雕绘,层脊塑有龙兽,
墙壁上有
阎罗浮雕。在阁楼上,凭轩可远眺云峰,近视万紫千红。楼前植山楂树,两支
高过人的汉白玉石碑分立楼门两旁,系清同治年间所建。左碑刻有董祚昌的《山园
记》,右碑刻有董祚昌的《地僻诗》(三十首)。碑后还有较小的古碑,因风雨剥
蚀,碑文漫灭难辨。园西南角有参天柿树,系二百年前的老树,秋后仍是累累硕果。
建国前,园楼已基本废毁,“文化大革命”时又遭破坏。今遗址可辨,碑碣尚
在。
附图:里口山清代董氏山园复原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