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图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499&run=13

发行 英国强租期间,西涝台村苗东生在东码头开设吉升昌书局。1929年秋,
唐伯纲在东门外开设维新书局。此后又有孙启昌在迪化街(今延安街)开办三五书
社。1938年,吉升昌书局分出今生书局(在天后宫南)。1942年,丛风珠在城里东
街开办松竹斋书局, 后张 (正文第579页) 生在东门外开办广育局。 这些书局
(社)主要经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出版的各种书刊,兼售文具及体育用品。民
国时期,以经售小学课本为主,销售图书、报刊为副。
抗日战争期间,根据地的图书发行由战时邮局负责。战时邮局设在桥头区西山
后村, 除在根据地发行外,还经常深入到敌占区秘密发行进步书刊。1945年8月,
在战时邮局的基础上成立新华书店,迁入市内,设在今鲸园新华书店门市部处。当
时日销售图书200余册。 1946年总销量为83,000册。为维持自供自足,书店也兼营
文具,“以书为主,文具为副,以副养主”。除了门市部经售,还进行流动供应。
1947年,书店转入乡下备战,只搞流动供应。1948年5月,搬回市内原址恢复营业。
1950年,书店归山东省新华书店统一领导,撤销文具经营,专销图书,并确定销售、
利率、库存、人员四大指标,定名为山东省新华书店威海支店。1956年接收原私营
维新书局,改为书店下设门市部,职工增到10人,各项指标完成较好,被评为莱阳
地区新华书店先进单位。1958年,初村、桥头、泊于家、草庙子、温泉、羊亭、田
村、孙家疃、市区公社皆成立书店,1962年均撤销。1960至1963年因处于国民经济
调整时期,年销售额只有11万元。1969年,新建东门外门市部开始营业,鲸园、南
大桥两门市部撤销。1976年10月,恢复鲸园门市部,年销售额逾20万元。1978年,
威海新华书店被评为山东省发行系统先进单位。粉碎“四人帮”后,书店把发行科
技图书作为重点。 1982年,发行图书128万多册(包括课本80万余册),销售额达
47万元。
阅览 1907年9月25日《东方杂志》 第九期记载:威海卫商界松江沈某、江宁
朱某、登州柳某等创设阅报社一所,名为“威海阅报社”,以天后宫为社址,并在
每星期日举办开会演说,以通风气。
1931年8月15日, 威海卫管理公署新建通俗图书馆正式开馆,购置中外图书1,
600余种,各界捐助200余种;有《四库全书》初集、《万有文库》、《图书集成》
等, 并订有新闻日报8种。每月来馆阅读者600余人,借书者400余人。1932年上半
年, 阅读者平均每月1,500人,借书700余人。1934年,馆藏图书4,000种,其他定
期刊物20余种。 1936年10月1日,新建民众教育馆揭幕,馆内设普通阅览室、儿童
阅览室和报刊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订有各地报纸20余种、杂志60余种,儿童阅览室
有杂志20余种。在68个大村设立阅报所,每所只有一种报纸;在码头区要冲地方设
简报牌10方,每日张贴报纸;设巡回阅报组三个,每组包四个村,每两月巡回一周;
另在刘公岛设阅书处。1938年日军侵占威海时,民众教育馆遭到破坏而关闭,各处
阅览点活动亦终止。
1946年2月,威海卫市人民政府重新设立民众教育馆(馆址在今鲸园旅社处),
设有图书室、 阅览室。图书室收集和购买的图书有2,321册,订报刊22种,拥有读
者2,200余人。1947年8月因备战停止活动,1948年4月复馆,1952年由文化馆接管,
有图书7,000余册。
1959年1月16日, 新建图书馆正式开放。内设借书室、阅览室(有读者座位45
个),有图书1,586册,读者2,173人,读者小组36个。全市六个公社都建立图书馆,
大队建图书室202个, 共有图书42,458册。1964年10月,威海市图书馆增设儿童阅
览室。“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图书馆、室全被关闭,直到1975年11月才重新开放。
1980年, 七个公社建图书馆5个、基层图书室241个(农村图书室148个),有图书
139,070册。1982年6月1日,市专设的儿童阅览室正式开放。威海市图书馆藏书71,
048册(包括科技书24,979册,线装书273种、1,595册);订有各种期刊310份,报
纸54种;持有借书证读者1,951人,借书小组182个,图书流动量27,594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