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构造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46&run=13

褶曲 乳山——威海复背斜,为胶东地区古老的构造型式,是一个规模较大强
烈构造带,对胶东地区东部的构造具有骨架定型作用。威海市处于复背斜的北端,
背斜轴大致自乳山县台依,向北东经昆嵛山主峰、汪疃、羊亭,在田村倾没,轴向
北东。胶东岩群第二岩组第一岩段(黑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偶夹大理岩)
组成核部,第二、三岩段构成两翼。由于受多次岩浆活动的影响,其褶皱形态受到
严重破坏。威海北部为一单斜构造层,岩层走向一般在310°—330°,倾向40°—
60°,倾角50°—65°,局部产状稍有变化。
复背斜构造带是一长期隆起区,它制约着地貌形态的变化。里口山脉处于背斜
的轴部, 是区内地势最高、切割强烈的低山丘陵区,海拔400米以上的高峰老孤庙
顶与佛顶均与复背斜的轴部相吻合,形成天然分水岭。

断裂 威海境内发育着一系列的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的压性
或压扭性断裂、张性断裂和挤压破碎带。
神道口--海埠断裂:为一北西向断裂带,迹经槐云、神道口、威海体育场,跨
海延伸到海埠、卫家滩,两端均向海内延伸。影响带宽度50—80米,局部地段超过
100米,走向310°,倾向40°,倾角65°,断层带常见积压扁豆体,角砾岩,糜秽
岩,断层泥。挤压片理与断层面产状一致,断层面呈舒缓波状,常见波光面及其面
上的平移擦痕。
神道口——海埠断裂带性属压扭性构造,是境内持续活动时间最长的一组断裂
构造, 可称为活动构造带。从188到1948年,曾发生过25次有感地震。近期地震活
动的特征为: 地震的震中分布与断裂带的走向一致,特别集中于东经121°54′,
北纬37°34′的海域,此处恰为神道口——海埠断裂带与乳山——牟平断裂带的交
汇部位。1948年,这里曾发生六级地震一次。
市内温泉受控于神道口——海埠断裂带, 形成0.4平方公里的热异常区,其轴
向与断裂带走向一致。在东门外地热区,断裂对第四系地层的发育有明显的制约作
用,两盘厚度相差15米,北盘下落,说明断裂有继承性的活动。1948年地震时,这
里曾出现地裂喷沙现象。
大岚寺断裂: 自黄家沟、大岚寺、布谷夼向东延伸。影响断宽度为7—20米,
走向305°, 倾向35°,倾角75°。断裂带内充填有石英脉,有积压扁豆体,硅化
角砾岩,断层面呈波状弯曲,擦痕发育。
双岛断裂: 自后双岛、大西庄向南延伸。影响带宽度为5—10米,走向南北,
倾向正东,倾角70°。断裂带内有碎裂岩、硅化角砾岩,断层面平直。断裂带内局
部地段蓄有较丰富的地下水。
崮山断裂:自虎山经西崮、崮山延伸入海。断裂走向由东西转向为北东50°—
70°, 全长8公里,倾向96°,倾角48°。破碎带宽7—8米,最宽达20米,产状变
化较大,属于压扭性断裂。
温泉断裂:自温泉汤向南东延伸至荣成县境内孟家庄,全长9公里。走向北西,
倾向15°,倾角80°。与北东向崮山断裂相交于温泉河床,形成温泉。断层性质属
于张性正断层。
此外,还有北东向的北观断层,岳家庄断层和羊亭——田村断层,是由一系列
压扭性结构面组成,走向北东40°—50°,北北东15°—20°,倾角25°—40°,
沿断裂带有花岗岩脉、石英脉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