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民防空工程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452&run=13

简易人民防空工事 1969年“珍宝岛事件”前后,全市广大人民响应毛泽东主
席关于“要准备打仗”和“深挖洞”的号召,掀起备战挖洞热潮。奋战两年多,在
市区、市郊、山沟、崖壁等适宜的地点,挖成了各种不同规模和抗力强的防空洞、
防空壕、单人掩体、地道、坑道等工事。人均占有工事数量在山东省城市中名居前
列。挖洞先进典型是大桥居委会“愚公组”。这个组是1969年11月由15位平均年龄
63岁的老大娘组成。在组长苗雪兰大娘带领下,在塔山北麓的一个小山沟里,用家
庭常用的一些简易工具,采用手捧、衣兜、盆端、桶提等方法,经过两年多的时间,
在青石的山崖上, 挖出一条宽1.5米,高1.8米,面积为130平方米,具有两个出入
口的石质坑道。城里学校的师生用普通的工具,在塔山北麓的另一条山沟里,挖了
两条宽1.5米,高1.8米,总面积为270平方米的石质坑道。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 1971年,威海市被定为人民防空工作重点城镇之一。人民
防空机构和各项人民防空战备工作都有很大加强。从此,开始了有规划的大规模的
人民防空工程建设。
成立人民防空专业施工队伍。工业局、第二轻工业局、商业局、交通局、城市
建设局、水产局、船厂、橡胶厂、4809厂和市区公社等单位,都先后成立专业施工
队,直接担负坑道施工任务。骨干相对稳定,职工定期轮换,他们分别在市区十几
个地点施工。机关、学校、街道和一些人力较少的单位,则担负打石子、做砖坯等
任务。
施工方法。从人工抡锤打眼,用板车拉渣,发展到用凿岩机打眼,用拖拉机运
渣的半机械化作业;由普通爆破到光面爆破;由砖石被复发展到混凝土浇灌和喷锚
支护。
工程规模由小到大。由简单的单人掩体、人行通道发展成为较大的房间、回廊;
礼堂可放电影,办公室楼上楼下;有的通道还可通行汽车。
工程建设成就。从1975年起,连续四年超额完成施工任务。1976年,创人均年
进度16平方米,工效为山东省第一;月进度创1,166平方米,年计划超55%,名在前
列,曾多次受到山东省、烟台地区表扬。经过十年努力,构筑的工事符合战术技术
要求,通风、滤毒、水库、厕所等设施比较齐全,可以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武
器的袭击。城区人均占有工事数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基本上可以保证战时留
城人员的疏散、隐蔽。
平战结合为人民造福。威海市地震办公室利用已建工事,设置地震测试仪器,
日夜监视大地的变化,为人民服务。威海酒厂利用坑道生麦芽做啤酒获得成功。人
民防空办公室利用坑道试验人工养殖蘑菇, 1981年收获600多斤。威海制革厂、环
翠楼公园等单位,利用坑道做临时仓库,存物资、放花卉。部分坑道水源已被引进
职工宿舍和机关办公楼,减轻了城市供水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