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典型民兵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449&run=13

建国后,威海民兵继承和发扬革命战争年代的光荣传统,在保卫海防、维护社
会治安和发展生产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从1962到1982年,除“文化大革命”
期间外,年年开展民兵“三落实”先进单位活动,涌现大批先进典型。仅1982年,
全市即评选出73个“三落实” 典型民兵连,占全市民兵连总数的23%。其中突出的
有:
皂埠村民兵连 皂埠村位于威海东南部,三面环海,一面靠山,是威海港的右
翼大门,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皂埠村民兵连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认真落实各项战
备措施,加强军民联防,成为保卫海防的尖兵。
这个连的民兵,从难、从严、从实战需要出发,苦练杀敌本领,在射击、刺杀、
投弹、地雷爆破、“三打三防”和利用地形地物、班进攻技术战术训练等,都取得
优异成绩,达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颁发的《民兵训练大纲》的要求。
皂埠村民兵连做到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他们常年巡逻在海
防线上,保持着高度警惕性,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人或物。1974至1977年,共查
清可疑情况120起, 拾缴可疑物品20多件,台湾国民党散发的反动传单70多张,捉
获由外地潜入的坏分子3人。
1959至1982年,皂埠村民兵连先后六次出席烟台军分区召开的先进代表会议。
北竹岛村民兵连 这个连的民兵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党的十一
届三中全会后,全连民兵带头落实生产责任制,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治
穷致富。 126名民兵承包36个项目。基干民兵陶进威等三人承包的充电室,一年为
集体收入31,000元。1979至1982年,民兵搞出10项技术革新,年创利21,000元。在
1982年“文明礼貌月” 活动中,民兵参加义务劳动2,150人次,创经济价值37,000
元。民兵的骨干作用是这个大队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的重要因素。1977年总收入75万
元,人均收入207元,公共积累139万元;1982年总收入182万元,人均收入720元。
自1962至1982年,北竹岛村民兵连年年被评为民兵工作“三落实”先进单位,
多次出席烟台地区、烟台军分区召开的民兵先进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