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人民军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432&run=13

威海抗日大队 1940年8月,在文登县紫金山村组建,有200余人,编为两个连。
开始在文登、荣成、威海边区一带活动。1943年深入被日寇侵占的威海境内。大队
长先后由威海卫行政办事处主任丛振东、章若明、刘锡荣兼任,教导员先后由中共
威海工作委员会书记章若明、周子峰、刘锡荣兼任,王明、柏希斌、江海先后任副
大队长,王冰、张孟浪、宋奇光,先后任副教导员。1944年10月,改称威海独立营,
共有524人。 江海任营长,宋奇光任政委。194 5年8月威海解放后,威海独立营被
编入威海警备团。
威海武装工作队 1944年3月, 东海武工队18人调到威海,组建威海武装工作
队,刘明(李夫杰)任队长,政委由威海城市工作委员会书记徐启明兼任。1945年
春, 建立侦察班和武装连,有120人,对外称威海青年中队,受东海军分区政治部
和威海城市工作委员会领导。 1945年8月,分别编入东海军分区、威海独立营和中
共威海卫市委。
胶东军区威海警备区 1945年8月16日成立, 初称威海卫戍区,后改称胶东军
区威海警备区, 司令部设在后营。至1947年4月,司令员先后为仲曦东、张怀中、
刘涌,政治委员先后为仲曦东(兼)、梁辑卿、宋惠(市委书记兼)。
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 1945年8月16日驻威海。 司令员刘涌、 政委梁辑卿;
1946年,司令员于得水、政委梁辑卿;1947年,司令员于得水、彭栋才,政委梁辑
卿、宫维桢(代);1948年,移驻文登县城,辖三个独立团。司令员张吉厚,政委
刘力生。
胶东军区东海军分区司令部组织系统
作战科
队列科 参谋处
司 人武部 电训队 政治处 一营
令→ 管理科→ → 警一团→ 供给处→ 二营
部 军法庭 侦通队 卫生队 三营
卫生处 炮连
卫生所 警卫连
招待所
供给处

威海警备团 1945年8月, 由文登、荣成、威海三个独立营整编成立,刘俭秋
任副团长(未设正职),张富华任副政委(未设正职)兼政治处主任,江海任参谋
长。辖三个营。8月20日,调离威海。
威海警备大队 1945年8月下旬组建, 大队长、政委由市长于洲、市委书记宋
惠分别兼任, 副大队长王福玉,政治协理员丛光。1946年7月,所属部队先后升级
到东海独立团。
威海(卫)市人民武装部 1945年8月组建威海卫市人民武装部,部长杨梓松,
政委由市委书记宋惠兼。1946年冬,改称威海卫市人民武装指挥部,李占彪任指挥,
杨梓松任政委。 1947年8月,升级为东海军分区独立二团。威海卫市重新成立人民
武装指挥部,李聚茂任指挥,市委书记仲侃伯兼政委。12月整编,分出威海卫市人
民武装部,1948年9月撤销。1950年4月,威海卫市人民武装指挥部改为威海卫市人
民武装部。 1955年4月, 成立威海市兵役局, 与威海市人民武装部为一套班子。
1960年11月,撤销兵役局,保留威海市人民武装部。
东海独立二团 1947年8月, 以威海卫市人民武装指挥部为基础组建东海独立
二团。1948年春调离威海。
东海独立三团 1947年8月, 在原威海警备区的基础上成立威海卫市指挥部,
钟平武任指挥,市委书记仲侃伯兼政委,辖一个营。1947年10月,升级为东海独立
三团。1948年4月调离威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101师301团 1949年春,以原东海军分区独立三团为基础成立
山东警备一团,12月移驻威海。1950年4月,改称101师301团,辖三个营。1952年4
月调离威海。
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海水警区 1950年9月组建。辖警卫分队、观察哨、摩托艇。
华东公安14师威海武工队(团级编制) 1952年7月组建。1956年改编为边防
10团。1958年又改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海守备区 1955年11 月成立, 辖四个守备营,一个军士教
导连。1956年11 月撤销。
中国人民解放军守备第25旅 1956年11月,以原威海守备区为基础组建,隶属
济南军区。1975年归属烟威警备区建制。
军事设施 英国殖民军接收了甲午战后日军在金线顶、竹岛、王家庄、寨子及
威海城左右前绥军的营房、马场、医院及南北帮、刘公岛各炮台。1905年,在后营
修建兵营,在谷家疃北和刘公岛修建打靶场,修复刘公岛旗顶山炮台。1915年,维
修刘公岛军用铁码头,在岛上设有海军、陆军司令部和军人俱乐部、兵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