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早期姓氏迁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36&run=13

西汉时,“石落村刘氏尝于海滨得百丈巨鱼,取骨为梁,构屋为鲤堂”。这是
威海最早见于记载的姓氏。 晋代(或早于晋) ,羊亭称杨庭,有杨氏在此隐居。
1275年(元至元十二年),杨庭有王氏(王庆)一姓,“王姓祖居太原,楚汉之际
迁杨庭”。
1107年(宋大观元年),世居在文登县丛家岘村丛氏(金氏)第四十五代孙丛
永, 移居柳林村一带。此后的875年间,其后代繁衍分居到威海境内的27个村庄。
在十三世纪末期,有邹姓(名兴广)自福山县迁入威海之石茁村(今崮山后),其
后代渐次分居至崮山、柳家庄、河东、皂埠等村。1275年,邹县孟子的后代始移居
威海孟家疃。根据“先有姜家茔,后有威海城”的民间传说,在元末或明初,威海
曾有姜氏居住,其后代分居在姜家疃、合庆、南竹岛等村。十四世纪中叶,有于姓
在威海境内居住,其后人分布在今爱于庄、双寺夼等村。
明朝初期,安徽、江苏等省随朱元璋起兵于南方及河北省从燕王南下“靖难”
之有军功的人,有一部分受封至威海卫。先到威海的是陶姓。1403年(永乐元年),
安徽省凤阳县人陶钺,借职调威海卫任指挥佥事。后陶钺战亡,侄陶敞病愈复职。
今城里、陶家夼的陶姓人就是陶敞的后代。其后到威海的是江苏省淮安(山阳)人
苗玉。1415年(永乐十三年)任威海卫指挥佥事,其后代今多居住在钦村、靖子一
带村庄。1419年(永乐十七年),安徽省巢县新安乡人毕文敬来威海卫任卫指挥同
知,其后代住毕家疃、神道口、田村、姜南庄等村。1425年(洪熙元年)来威海卫
三姓官员:直隶顺天府通州(今属北京)西关人刘得,洪熙元年三月二十日到任,
是设卫后的第一任指挥使,其官宅石柱因而题刻有“开国勋臣府,立卫第一家”的
颂词,其后代居住在庙 (正文第77页)、大岚寺、合庆等村;指挥佥事李忠,河
北省安次县人,其后代居住市内及前峰西等村;千户戚林,江苏省兴化县南新庄人,
其后代除住城里外,在乡间多住在冠以“戚”字头的村庄。
宣德末年至正统初年,又调四姓官员至威海卫:1435年(宣德十年),江苏省
常熟县人周贵来威海卫任指挥使,其后代住城里、河南、海庄;1436年后,安徽省
泗县斗门村人董旺来威海卫任指挥佥事,其后代住城里、福德庄和张村等地;河北
省昌黎县人王信,1437年(正统二年)移封于威海卫任指挥使,后阵亡,其弟王铭
于1451年(景泰二年)替其职,今北上夼等村王姓,即王铭之后代;1488年(弘治
元年)前后,安徽省灵璧县人李玉,改选威海卫指挥佥事,其后代住李家夼等村。
此外,明初还有江苏省淮安县阮成任威海卫指挥同知,其后代今住阮家口子等村;
百尺所千户谢氏,安徽省宣城县宛南漕塘人,其后代多住百尺所村。
在卫指挥和所千户中,只知其原籍,不知何时迁入及其后代的,有巨野县人、
卫指挥同知刘贵;只知迁入时间,不知原籍和后代(或迁出)的,有1406年(永乐
四年)任指挥佥事的扈宁、正统年间任指挥使的魏忠、1489年(弘治二年)任指挥
佥事的王恺、弘治年间任指挥佥事的刘缙;不知原籍和迁入时间的尚有李(雄)、
陈(福)、汪(山)等姓。
威海姓氏的另一来源,则是明朝政府为加强边疆沿海卫所的守卫,实行强迫移
民。1429年(宣德四年),福山县墨唐镇黄进移居威海,其后代除居城里外,还分
布在双岛、西山、黄家皂等村。
另外,明代迁入威海卫还有以下十九姓:从牟平县港崖迁入埠前、蓬莱县迁入
孙家疃、文登县远庄迁入孙家滩、文登县孙家埠迁入西山口、莱阳县迁入羊亭的五
支孙姓;从淄川迁入罗家村的罗姓;1515年(正德十年)从河北省青县兴济迁入张
家皂的张姓,从荣成县崖头迁入张家山、文登县大水泊迁入张家滩、荣成县迁入皂
埠的同宗张姓;从文登县城迁入曲家河、荣成县曲格庄迁入卫家滩的两支曲姓;从
鱼台县迁入谷家疃的谷姓;从荣成县大岳家迁入岳家庄的岳姓;从荣成县荫子夼迁
入汤河北的姚姓;从文登县宋村迁入宋家疃、荣成县于家夼迁入宋家洼的两支宋姓;
1380年(洪武十三年)从文登县杨格庄迁入杨家滩的杨姓;正德年间从荣成县白马
迁入虎口的徐姓;从文登县杏树夼迁入雨夼、荣成县泊于家迁入刘家滩、诸城县逄
戈庄(今属高密县)迁入刘家疃、文登县迁入岭西的四支刘姓;从文登县床里和陡
埠村迁入温泉汤的周姓;从牟平县迁入义和的郭姓;从河南省商丘县迁入王家疃、
荣成县埠柳迁入王家河的两支王姓;从荣成县赤山迁入南小城、文登县大水泊迁入
爱于和东涝台、文登县苏家泊迁入牛角沟的三支于姓;从牟平县迁入寨子的吕姓;
从牟平县东林村迁入林家院的林姓;从荣成县董家夼迁入栾家店的董姓;从文登县
杨家产迁入小庄的陈姓。邵、隋、鲁、宁、柳、万、梁、马等姓氏何时从何地迁来,
尚待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