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威海市总工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349&run=13

组织沿革 教师抗日救国会 1939年7月, 中共威海特区委员会职工委员夏继
增,以小学教师身份在桥头、港西等区秘密活动,组织进步教师成立教师抗日救国
会,有会员七、八人。为取得公开活动的合法地位,他们向国民党郑维屏部提出要
成立抗日救国会,结果引起郑部的干涉和盯哨,夏继增被迫离开威海,其他会员继
续秘密活动。
威海卫职工抗日救国会 1939年11月,中共威海特区委员会把职工工作的重点
转向农村雇工和小手工业者,活动范围由桥头、港西区扩展到凤林区的沟北村一带。
1940年10月,威海卫职工抗日救国会成立,梁振义任会长,受威海卫各界抗日救国
会(简称“各救会”)直接领导。此后,威海工人运动发展很快。据1941年统计,
职工救国会有桥头、港西、凤林3个区会,64个村会,会员576人。至威海解放前夕,
草庙子、羊亭两区也建立职工抗日救国会。
威海卫市总工会 威海解放之后,全市九个区均建立健全了职工救国会组织。
码头、 商店、 铁业等行业工会和中威橡胶厂、德威火柴厂等基层工会相继建立。
1947年5月1日,威海卫市首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民主选举威海卫市总工会筹备委
员会,由威海卫各界抗日救国会会长仲侃伯兼任主席,梁泉堂任副主席。自此,各
级职工救国会遂改为工会。 1950年,基层工会34个,会员2,147人。1963年,基层
工会66个, 会员6,788人。1966至1972年,威海市总工会为“革命工人联合会指挥
部”所代替。1972年末,威海市开始恢复各级工会。1982年,威海市总工会辖基层
工会178个,工会小组2,113个,会员 21,227人。
代表大会 威海市总工会先后召开九次会员代表大会。第一次,1947年5月1日
召开; 第二次,1952年12月20至22日召开,会员代表65人;第三次,1953年5月15
至19日召开, 会员代表69人;第四次,1955年1月14至17日召开,会员代表55人;
第五次, 1957年7月26至29日召开,会员代表100人;第六次,1964年1月20至23日
召开,会员代表152人;第七次,1968年5月5至15日召开,工人代表200人;第八次,
1972年12月21至23日召开,工人代表393人;第九次,1980年1月16至17日召开,会
员代表304人。 历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审议上届工会的工作报告,选举市总工会
领导机构,解决和处理会员提案等。
主要活动 抗日战争期间,职工抗日救国会活动的主要内容,在农村雇工、手
工业者中宣传抗日,扩大抗日力量。桥头、港西、草庙子三个区以及凤林区的老北
集、海埠、南虎口、北虎口、沟北、凤林等村都先后成为职工抗日救国会活动中心。
主要活动方式是利用夜间,张贴抗日标语;与雇工和手工业者谈心,启发其阶级觉
悟,团结青年同地主、资本家展开减租减息和增加工资的斗争;动员人民群众捐款,
为抗日募集物资等。
解放战争期间,发展生产,支援解放战争。发展生产的主要途径:第一,延长
工作时间。 据1947年6月调查,工商企业工作时间一般超过10—11个小时,最长的
达14个小时。第二,降低工资,保护资本。为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各级工
会深入进行思想教育,动员工人自愿减低工资,以支持工商业渡过难关,保证商不
歇业,厂不停工。联大铁工厂工人的最高月资,由抗战胜利后的300斤粮食降为250
斤;永生织布厂的平均月资,由90斤粮食降为60斤;宝泉汤职工则全部捐献半月工
资, 帮助资方进行基本建设,使企业月收入增加1.4倍。第三,进行技术革新,提
高生产,降低成本。如电灯公司,为克服煤炭短缺的困难,连续三次进行以柴代煤
作燃料的试验。试验成功后,“木柴代煤斤顶斤”,成本下降51%
建立工人武装, 护店护厂,保卫威海。1945年10月,成立了拥有800余人的工
人纠察队。在反奸反霸、减租减息等群众运动中,发挥了很大作用。1947年10月国
民党军进犯威海之后, 工人纠察队整编为300多人的武工队。他们深入敌占区,搜
集情报,散发传单,瓦解国民党军,埋设地雷,配合主力部队,机智勇敢地打击敌
人,在威海保卫战中立下了战功。
帮助工人文化翻身。市总工会举办文化训练班,为基层工会培养骨干力量。各
基层工会举办夜校,组织广大工人学习文化知识。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建国初期,举办以“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为内容的劳动竞赛;1958年,举办以技术革新为内容的生产竞赛;七十
年代,举办“工业学大庆”的生产竞赛;进入八十年代,举办技术比武和以增产节
约为内容的劳动竞赛,等等。在劳动竞赛中,涌现了不少先进人物。据统计,1951
至1965年,全市出席山东省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的60人(次),出席全国劳动模范代
表会议的6人(次)。
工人参加企业管理。建国初期,工业企业中普遍建立管理委员会,工人参加管
理企业。1979年,威海市总工会在橡胶厂、平板玻璃厂、电机厂、水泵厂进行建立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的试点。 到1982年,全市136个工业、基本建设、交通和财贸企
业中,有135个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
职工业余教育。据1950年调查,全市职工中,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仅占1.4%,
初等文化水平的占82.2%,文盲占16.4%。通过举办业余教育,职工的文化水平逐步
提高。据1982年统计,全市工商企业26,357名职工中,具有大中专以上文化水平的
占7.2%,中学文化水平的占67.0%,小学文化水平的占25.8%。
为了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各级工会为职工举办各种福利事业。如办托儿所、
建职工浴池、普遍设立休息室等。职工的文化娱乐活动设施,也在逐年增置,大大
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