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供水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330&run=13

建国前,威海市城市居民主要汲用井水。1932年,城内有大小水井47眼。为满
足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需要,1960年,威海市政府组织普查全市地下水
源。1964年建自来水工程,1965年供水并成立自来水公司。
水源地 1966年,供水水源地仅两处,年出水量仅25.7万吨。到1982年,全市
供水源地有五处,其中四处正常供水,年出水量达286万吨。
城南河水源地 位于市区西南、紧傍城南河。1964年底和1971年先后掘大口井
3眼,1972年进行水井改造,日出水量600—2,000吨。
西涝台水源地 位于田村公社西涝台村南泊。 1964年底建。掘铁管井5眼,深
17—32米, 日出水量1,300—1,400吨。1971年又掘水泥管井2眼,深20—25米,日
出水量200—300吨。1978年将原7眼管井改为2眼大口井,1980年竣工,改建后日出
水量达3,200吨。
杨家滩水源地 位于蒿泊公社杨家滩村南泊。 1968年建。掘大口井5眼,深10
—13米, 采用“虹吸” 汲水法,日出水量4,000吨。1974年运行使用,后废2眼。
1977年后又打2眼,加原3眼,日出水量仍为4,000吨。
“八一”方塘水源地 位于五渚河中下游,崮山公社壁子村西南、河北岸的沙
层中,1979年建,日出水量3,000—6,000吨。
庙 (正文第414页)水源地 位于市区公社庙 (正文第414页)村前。1981
年、1982年先后掘小口井各一眼,深100米,日出水量合计300—500吨。
供水管线 输水主管道共有四条,37.3公里。其中,西涝台水源地至奈古山水
池的输水管长5公里, 直径200毫米;城南河水源地至奈古山水池的输水管道长0.8
公里,直径200毫米;杨家滩水源地至塔山水池的输水管道长11.5公里,直径400毫
米;虎口至戚家庄水池的输水管道长20公里,直径400毫米。供水管道总长45公里,
其中主要管道长24公里,支管道长21公里。
供水管理 1965年设自来水公司,隶属城建局,职工15人,负责供水、设备安
装、管道维修、水源保护和扩建等。至1982年,自来水公司有职工122人。
水源挖潜改造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工业生产的发展,使用水量不断增
长。1978年春大旱,地下水位下降,日供水量仅达4,000—5,000吨,供需相差悬殊。
市政府决定,耗水量大的工厂自己打井解决生产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定时供应;引
冶口水库储水,绕环山渠注入杨家滩水源地。1980年,春旱未减,租用“八一”方
塘水, 国家和集体集资120万元,修建虎口水站,发动军民万余人,清理水源,铺
设管道20余公里, 使城市用水得以缓和。同年,新辟庙 (正文第414页)水源地
做备用水源。 1982年,市政府组织筹建崮山水库,设计库容量2,660万立方米,兴
利库容量1,500万立方米。
水源管理 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城市地下水源,1982年市政府明确规定:凡在城
市规划范围内的地下水资源及城市供水水源,均由城建部门统一管理,计划分配,
节约使用;各单位自备水井,统由城建部门调用,不得拒绝,违者停止用水或罚款;
凡污染地下水质的令其改进,或查封水井或罚款。
水费 1966年,生产用水每吨0.20元;1982年调整,生活用水每吨0.10元,生
产用水每吨0.25元,集体伙房用水每吨0.20元,到公共供水站自己担挑生活用水者
每人月费0.06元。
设备 1966年,有蓄水池1个,公共供水站20个,水泵电机6套。从1978年起,
住宅楼每户安水表1只。到1982年,有蓄水池4个,净化池1个,加压站3个,分设于
虎口、戚家庄和威海一中,公共供水站52处,水泵电机28套,集装水表5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