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总体规划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303&run=13

明朝初期建筑城垣至建国前夕,城区建设虽有扩展,但并无严格的科学的总体
规划。 新中国建立后,城市规划和建设日益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1958年5月,威
海市首次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期限为1958至1972年。规划规定,城市性质是以
纺织、地毯、刺绣、食品加工、渔业为主的轻工业城市;市区范围南至金线顶,北
至古陌村, 东至东山,西至寨子,占地6.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预计至1972年发
展到10万人; 市区设主干道6条,路宽12至25米;城南河两岸为集中工业区,生活
居住区在旧城区,并在工业区附近另辟居住新区;除保留市内原有疗养院外,在城
区北部近山地带建新的疗养区;商业、服务业分布在生活居住区和市内主要马路两
侧。但因“左“倾思想占主导地位,执行规划法制观念不强,加上三年经济困难,
这个规划没有实现。
1978年5月, 根据全国第三次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再次编制《威海市城市总体
规划方案》。1982年10月,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期限为1978至2000年。
规划确定,威海市将建设成为以电子仪表工业为领航,以轻纺工业为主体的工业、
港口、旅游城市。城市规模,市区南至长峰村,北至古陌村,东至东山,西至田村,
西北至神道口村东, 占地为9.81平方公里; 城区人口, 1985年发展到5万人,至
2000年控制在10万人以内。 城区设主干道4条,南北有新威路、海滨路,东西有解
放路、 长征路,路宽均为30米;设次干道6条,南北有统一路、东城路、西城路,
东西有和平路、昆明路、宝泉路,路宽均为18—24米。功能分区确定,逐步调整城
区原有的工业企业,将烟尘污染较严重和生产易燃易爆产品的企业逐步迁出市区,
在市区南、西、西北设三个工业区:排放污水量较大的企业,设在北竹岛至长峰村
沿海的南工业区;烟尘污染较严重的企业,设在寨子至田村的西工业区;无污染且
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的企业,设在奈古山以北的西北工业区。生活居住区,围绕工
业区分三处:以城区原有生活居住区为基础,适当向北门外开拓;南工业区的戚家
庄南山设一居住小区,居住人口12,000至15,000人;西工业区的寨子北山设一居住
小区, 居住人口7,000至12,000人。旅游、疗养区,保留现有疗养区,逐步在东山
以东至合庆村海滨开辟新的旅游、疗养区。商业服务区,以城内十字路口、东门外、
鲸园为重点,分别设在市区主要马路两侧,在居住区设若干商业服务网点。党政机
关和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主要公共设施,布置在环翠楼公园以东、和平路以北、
昆明路以南的市中心。
此外,规划确定将田村、羊亭、蒿泊、温泉、崮山、孙家疃公社的驻地建成以
城市为依托、城乡结合的新型卫星镇,成为各公社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陆续编制小区规划。到1982年,先后编制三处住宅小区规
划。
东南、西南村住宅小区 城内东南、西南两个村原为一个居民住宅区,房屋质
量差, 布局紊乱, 住宅建筑密集。1979年编制的近期重点改造建设规划,总占地
21.46公顷, 其中机关、工厂占地9.04公顷,生活居住用地12.42公顷。居民1,675
户、5,887人,住宅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住宅建筑为混合式,沿街坊四周采用周
边式布置, 内部采用行列式布置,楼层4—5层,房屋间距18—30米,采光系数1.5
—2倍; 公共建筑统一安排,综合利用;道路分为三级,一级为小区主要道路,宽
12米,二级为小区内联系住宅群的街坊路,宽4米,三级为通往各住宅单位的小路,
宽2米。 空地绿化,除行道树和庭院绿化外,两村中心地带各布置一块绿地,面积
6,800平方米,以调节建筑空间布局,供居民就近休息、活动。
塔山住宅小区 位于市中心区东南、塔山东坡高岗上,海拔56.4米,区内高差
33米,坡度10%,总占地25.6公顷。1979年规划居民3,000户,12,000人。住宅建筑
结合地形特点,重点照顾朝向,一般采用行列式平行等高线布置方式,局部地势变
化较大地带采用点式、庭院布置,楼层多为3至4层,间距18-25米,采光系数为2倍;
公共建筑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布局原则,经常性的服务行业多布置于进入住宅
区的主要道路路口,非经常性的布置在住宅区中心地带,基层服务设施则分散布置
于各建筑组群之间;道路按主路、街坊路、小路三级布置,路宽分别为12米、4米、
2米; 各种管线按道路走向布置,由主路进街坊路通入住宅组群,雨水污水分流;
住宅区绿化主要在宅旁植树,并在小区最高点布置一块较大绿地。
北门外住宅小区 位于市区西北、古陌岭南麓,南低北高,坡度4%左右,总占
地39.59公项。 1980年规划总建筑面积25.73万平方米,居民4,358户,15,347人。
建筑布局以行列式为主,楼层一般为4层,间距20米,采光系数1.7倍;公共建筑大
部分布置在中心地带,基层服务设施分散于各建筑组群之间;道路采用方格网式设
置,主要道路宽18米,街坊路宽8-10米,住宅之间小路宽2-4米;在四组建筑群内,
各设小绿地一块。
1978至2000年的威海市城市总体规划,自1980年10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
准后,已陆续组织实施。现正在积极执行中,道路拓宽已达到2000年的水平,但也
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违反、破坏总体规划的事例时有发生。如大操场内有的建筑
物与城市总体规划有矛盾,至今未得到更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