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编 城乡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301&run=13

自1403年(明永乐元年)建威海卫城至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的495年间,
威海卫城区成为威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898年英国强租至1938年日寇侵占前夕,在这期间,发展海上运输,开辟码头
商埠区, 修筑马路街道,扩大城市交通,兴办公共设施,威海卫城区面积扩大到4
平方公里,人口达50,000人。威海卫成为山东半岛和华北地区物资贸易的重要港口
城市。
建国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日益加强。至1976年,城市基本建
设总投资6,942万元。 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以后,威海市人民政府重新制订城市建设
总体规划,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至1982年,城市基本建设总投资15,177万元,
非生产性投资5,355万元。 采取公益劳动、公办厂助、集资和综合开发等形式,铺
筑道路75条,总长34公里;建下水道13公里,自来水供水管道45公里,城市公园12
公顷, 园林绿化34公顷。住宅建设进展较大,1976至1982年投资3,119万元,竣工
面积25.1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5平方米。城市环境和环境卫生均得到治理。
1982年, 威海市辖7个公社,总面积40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6平方公里;
人口21.1万, 其中城区人口4.8万。城区中,工业、商业、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
功能分区已基本形成。并在田村、羊亭、蒿泊、温泉、崮山、孙家疃等公社建设了
城乡结合、工农结合、相对独立、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卫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