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公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256&run=13

公路演变 自设卫后,官府逐年征集民工,开拓、修筑通往文登、荣成、烟台
的驿道。
威海设北洋海军基地后,于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利用驿道,自卫城至上
庄, 开通公路。 当时的公路,主要用于官兵传递文件,运兵作战,故当地人称为
“官道”,至今尚有“官道”之说。
路线工程 英国强租期间,租界内筑有碎石公路长80公里,路宽平均5米左右。
收回威海卫后, 荣(成)烟(台)公路通过境内。至1937年,区内有干线公路148
公里,乡间公路223公里。
解放战争时期, 党政军民修复被战争破环的烟(台) 威(海)、威(海)文
(登)、威(海)石(岛)三条公路干线,在境内72.5公里。
建国后,于1950年,对烟威公路区内段威海至凤凰山进行测设,1951年完成改
线任务,长21公里,路基宽12米。1958至1959年,荣烟公路区内段后亭子至江家寨,
砂土路取直,长6公里,宽6.5米。1966年至1967年,威(海)宋(村)公路区内段
江家寨至草庙子,进行展宽取直,长7.2公里,宽8.5米。1969至1972年,先后进行
了靖田线、 荣烟线威海至江家口子段、成大线爱于 (正文322页)至崮山段和老
集至蒿泊段、皂老线城子段、皂温线、羊汪线羊亭至吐羊口等路段路基展宽改线工
程, 全长29.5公里,平均宽3米。1978年冬,对荣烟线南竹岛至蒿泊段路基展宽至
18米,蒿泊至江家寨段展宽至15米,全长13.4公里。1981年冬季备料,1982年1月4
日动工,对荣烟线南竹岛至江家寨段13.4公里进行路基加高。至1982年,威海境内
有荣烟和威宋两条干线公路,共长47.3公里。成大、羊汪、皂温、皂老、靖田、孙
威、姜张等七条社队支线,共长68.9公里。
路面工程 落坡 1956至1968年,先后完成朱家口子、老集东山和毛家口子的
落坡工程。 其中, 朱家口子工程艰巨,共下落38米,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从
1956至1962年,第二期从1965至1968年。资金来源除自筹外,主要是从销售开采的
石料中解决。
铺筑沥清路面 1969年,荣烟线威海至凤凰山段19公里铺筑沥清。原路基宽12
米,铺筑6.5米,厚度1.5公分。第二年,鹿道口、孙家滩、万家疃等地出现大翻浆,
1971至1972年用砂垫层,灰砂土处理底层,重新铺筑。1973年,铺筑荣烟线南竹岛
至江家寨段,,宽7.5米,厚2.5公分。1974年,铺筑荣烟线江家寨至江家口子段和
威宋线江家寨至冶口段,宽6.5米,厚2.5公分。1976年和1980年,先后铺筑成大线
天东路段、 牛角沟路段和羊亭至大西庄路段。19 78年,铺筑靖田线孙家疃路段。
1981至1982年,荣烟线南竹岛至江家寨路段加高展宽,同时铺筑沥清路面。1982年,
境内干线公路全部沥清路面,社队支线沥清路面占14.4%。全市95%以上的村晴雨天
均可通车。

1982年威海公路状况调查表
┏━━━━━┯━━━━━━━━━┯━━━━━━━━━━━━━━━━━━━━━━━━━┯━━━┯━━┓
┃干线支线公│ 境内 │ 规格 │ 最大 │最小┃
┃ │ ├────┬───┬────────────────┤ │ ┃
┃ │ │ 长度 │ 宽度 │ 结构 │ │ ┃
┃ │ │ (公里) │ (米) │ │ │ ┃
┠─────┼─────────┼────┼───┼────────────────┼───┼──┨
┃ 荣烟公路 │ 凤凰山 -- 威海 │ 19 │ 12 │石子、灰、砂、土处理底层,顶部铺│ 10.5 │ 40 ┃
┃ ├─────────┼────┼───┤ │ │ ┃
┃ │ 威海 --蒿泊 │ 10 │ 18 │ │ │ ┃
┠─────┼─────────┼────┼───┼────────────────┼───┼──┨
┃ │ 蒿泊 -- 江家寨 │ 5 │ 15 │ │ │ ┃
┠─────┼─────────┼────┼───┼────────────────┼───┼──┨
┃ │ 江家寨--江家口子 │ 8 │ 7.5 │ │ │ ┃
┠─────┼─────────┼────┼───┼────────────────┼───┼──┨
┃ 威宋公路 │ 江家寨--冶口 │ 5.1 │ 7.5 │结构同上,全铺沥青,越村2处,长 │ 2 │ -- ┃
┃ │ │ │ │1,500米。 │ │ ┃
┠─────┼─────────┼────┼───┼────────────────┼───┼──┨
┃ 成大线 │ 爱于 —大西庄 │ 26.7 │ 56.5 │砂土路,铺沥青4.7公里,越村3处,│ 12 │ 12 ┃
┃ │ (正文第323页) │ │ │长1,600米。 │ │ ┃
┠─────┼─────────┼────┼───┼────────────────┼───┼──┨
┃ 羊汪线 │ 羊亭 --吐羊口 │ 5.4 │ 8 │砂土路,越村镇2处,长1,500米。 │ 4 │ -- ┃
┠─────┼─────────┼────┼───┼────────────────┼───┼──┨
┃ 靖田线 │ 靖子--田村 │ 9.7 │ 6 │砂土路,铺沥青0.3公里,越村1处,│ 11 │ 30 ┃
┃ │ │ │ │长200米 │ │ ┃
┠─────┼─────────┼────┼───┼────────────────┼───┼──┨
┃ 皂老线 │ 皂埠 -- 老集 │ 9 │ 4—6 │砂土路,越村3处,长740米。 │ 12 │ 30 ┃
┠─────┼─────────┼────┼───┼────────────────┼───┼──┨
┃ 皂温线 │ 皂埠--温泉 │ 10.2 │ 6.5 │砂土路,越村2处,长800米。 │ 8 │ 40 ┃
┠─────┼─────────┼────┼───┼────────────────┼───┼──┨
┃ 姜张线 │ 姜家疃 --张村 │ 4.1 │ 56.5 │砂土路。 │ -- │ -- ┃
┠─────┼─────────┼────┼───┼────────────────┼───┼──┨
┃ 孙威线 │ 孙家疃 --威海 │ 3.7 │4.5—6│砂土路,铺沥青0.8公里。 │ 12 │ 15 ┃
┗━━━━━┷━━━━━━━━━┷━━━━┷━━━┷━━━━━━━━━━━━━━━━┷━━━┷━━┛

公路养护 养路队伍 明清时,征集民工修筑驿道。英国强租后,采取包工制。
收回威海卫前后,由米义和建筑工场承包,并征集民工突击修筑养护。
建国后,贯彻民工建勤修路政策和先求通、后求好,先普及、后提高的养修公
路原则,逐步形成群众养路队伍和专业养路队伍。群众养路队伍建于1950年,由羊
亭乡、孙家滩村和海联农业社联合成立群众养路组,负责烟威路鹿道口至上马店路
段的养护。1958年,烟台地区公路管理站,在烟威公路区内段的初村、前双岛、田
村和威宋公路区内段的戚家庄。 分别设专业养路队。至1982年,养路队伍共有154
人。其中,专业队伍6人,群众养路队伍148人。分布在干线公路72人,其中专业队
伍6人, 群众队伍66人,共养护公路39.2公里;分布在支线公路的群众养路队伍82
人,负责养护成大、羊汪、靖田、皂温、皂老、姜张等线,共74公里。
养路机械化 威海养路机械化始于七十年代。1970年,公路管理站工人王连国
带领工人,自己动手与对外协作加工相结合,制造养路机械。后经过不断改革和逐
年购进,公路修筑和养护工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至1982年,拥有汽车
7辆,铲车3辆,拖拉机6辆,压路机4辆,沥清拌合机1台,沥清洒布机1台,小开槽、
小回砂、 小洒砂机械1套。公路修筑养护实现了铲车装料,汽车运料,机械洒料,
机械碾压等机械化。
养路效果 经过几十年的修筑养护,路面质量逐年好转。1962年,推广粒料路
面拍浆法和粒料路面扫浆修补法。 至1970年,90%的路段晴雨天均可通车。至1982
年,境内公路长共118.2公里,桥涵全部配齐,其中树木绿化113.7公里。在有路面
里程中,次高级公路62.6公里,中级公路17.1公里,低级公路38.5公里,均可达到
晴雨天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