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建国前人口变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24&run=13

明代, 威海设卫屯兵后,人口总数约为8,000人左右,且多集中于威海卫城及
近郊。 嘉靖年间,有驻军1,952人。后海运大兴,刘公岛等处泊船常至数百艘,商
贾争相趋利,威海卫境内人口又有增长。至清代末年,北洋海军驻泊威海卫,兵丁
云集, 携妇将雏,人烟大为繁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威海驻有清军8,000多人。
遭战争破坏,境内人口剧减,至1898年,威海卫城内仅有居民1,500人左右。
英国强租威海卫期间,总人口按当时区划范围统计,1911年为146,840人(不包括外
国人,下同),1921年为154,416人,1930年为189,801人。十九年间,人口增加42,
961人, 平均每年增加2,261人。人口密度,由1911年的平均每平方公里229人增至
1930年的296人。 收回威海卫后,人口仍呈增长趋势。据国民政府威海卫管理公署
统计,1934年,全区出生人口6,946人,出生率为33.2‰,死亡人口4,280人,死亡
率为2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7‰,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
率的人口再生产类型。1936年,全区人口为220,490人,较1930年增长16.1%;迁出
迁入相抵, 净增292户、1,002人;城镇人口达到29,000人,占总人口的13.1%;人
口密度上升到平均每平方公里333人。 后人口总数相对稳定,至1949年建国前夕,
总人口为206,050人, 其中城镇人口18,952人,占总人口的9.2%;人口密度每平方
公里3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