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经营管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221&run=13

私营商号 建国前,威海较大商号内设经理、副经理、会计、帮帐及处理来往
信件的帖写,一般业务由副经理主持,较大事务由经理处理。商号内有严格的戒律,
资本额从不外露。
威海较大的商号以经营贩运生意为主,来往各埠,见机行事,“未曾入手,先
看出手”。他们奉行“人多我少,人无我有,人需我多,人有我优”的经商之道,
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如德昌盛、仁盛利等商号,以威海为基地,在大连、青岛、
天津、上海、香港等地设“坐庄客人”,以货栈形式经营商品,电报往来传递各大
城市行情。 仅仁盛利在外地“坐商”即有9人。三十年代初,天津发生水灾,蔬菜
奇缺,而天津人喜以蚕豆为菜。仁盛利天津坐商即电告上海同庄客伴,购买大量蚕
豆运往天津。待其他商人发觉后,市场已被其占领。1914年初,香港一轮船所载德
国产染料水湿拍卖,德昌盛庄客懂其性能,廉价购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海
上交通堵塞,进口染料脱销,德昌盛便高价出售,大获其利。据《威海卫游记》记
载:“商人复能吃苦,晨闻鸡鸣即起,六时即开始营业,直到晚上十时始休息,吃
苦耐劳,恐无复过于中国商人者。”
国营和集体商业 民主管理 1957年后,国营(集体)企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
推行“两参一改”(干部参加劳动,职工参加管理,改善经营管理)、“三参一改”
(干部参加劳动,职工参加管理,居民群众参加监督,改善经营管理)的企业民主
管理制度。“文化大革命”中,上述制度均被视为“关、卡、压”而被批判、被废
除。粉碎“四人帮”以后,商业企业逐步恢复和建立健全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财务管理 建国后,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日趋完善, 并取得一定效益。据
1962年统计,资金周转为154天,费用水平6.8%,利润总额266万元。1982年,费用
水平为4.46%,比1962年下降2.34%;资金周转为96.2天,比1962年提前57.8天。
清仓查库 从六十年代初期开始,商业部门为挖掘商品潜力,消除积压,间隔
性地进行清仓查库。从1960至1965年,商业系统自上而下开展群众性的清商品、清
资金、清帐目的“三清”运动。从1971至1979年,商业系统前后进行三次清仓查库,
使冷背滞销、残损变质商品得到妥善处理。
制定规章制度 1962年,通过“三清”运动,商业系统针对经营管理存在的问
题,重新制订规章制度六条:加强批发、零售单位商品资金定额工作;加强资金管
理,严格执行开支预算的审批制度;零售与批发加强联系,充实样品室,做到仓库
有货门市部有售;商品销售采取现款交易,货出去,钱进来,做到货钱两清;批发
与零售严格执行验收验付制度;零售门市部建立卡片帐及财产交接责任制、采购商
品盘点制度等。
“文化大革命”中,合理的规章制度被破坏殆尽。“左”的思想影响,无政府
主义思潮泛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对关系户、亲近人、熟人与一般
顾客的服务接待上明显不同。有的国营商店存在突出的问题是“惜售”,不少紧俏
商品因“惜售”而被积压成滞销品,有的因时间长而变质、损坏,不得不削价处理,
造成严重亏损浪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商业服务有一定改进,但仍待努力
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