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私营商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211&run=13

商贩 明清时代,商品交易主要靠固定和流动的摊商。固定者,在屋前或人多
的地方摆摊营业; 流动者肩挑货担, 走街串巷叫卖。1936年,威海卫内共有摊商
378户,资金多在百元以下。威海解放后,威海卫市政府鼓励群众经商,至1946年,
摊商发展到2568户,占商业总户数的70%,其中固定者858户,流动者1,710户。建
国以后,国营和集体商业不断发展,摊商逐渐减少,1953年有406户,1956年有280
户。他们保持经营特点,实行现款代销或拿手续费的方法;有的组织起来,并店统
一经营。在社会主义改造高潮中,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私人股金实行定息。党
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各种经济政策的不断落实,个体商业逐步得到恢复和发
展,街头巷尾新设许多售货亭,并有一些流动行商往来于城乡之间。1980年,全市
共有个体商业户45户(市区19户、 乡镇26户),1982年发展到218户(市区30户、
乡镇188户),全年销货额达10万余元。
商号 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正式成军后,民族商号渐渐增多。其中较著名的
是永庆隆,经营渔业兼代理店。英国强租期间,外地商人陆续来威海经商,至1904
年, 较大商号有日升祥、振声永、祥春永、裕庆东、利源永等6家,分别经营和兼
营海产业、渔轮业、烟酒杂货及旅店业。1910年,温泉汤集开设广仁德,崮山后集
开设聚盛德。此后,农村集镇的商号增多。1930年,在爱德华商埠区及卫城内,商
号发展到364家(商埠区270家,卫城内75家),其中以资金雄厚而著称的有八家。
仁盛利 1896年,吕象坤从事行商卖菜。后仁柳庄菜农集股,由吕象坤开办仁
大盛商号(原址设在城里西街)。1920年左右迁至元宝街(今三角花园一带),改
称仁盛利。1932年,吕象坤之侄吕敬海接任经理,排除原股东为独资经营。时有流
动资金60万元,店员30人,主要经营出口花生及进口大米、面粉、杂货等,并在大
连、 上海、天津和香港设店;同时经营房产业,年收租金1万元;在大北山、北上
夼、于家夼等村,还有部分土地。此外,还在协昌和、源昌和、德盛仁、广海泉和
青岛德裕当铺、烟台德盛仁等商号投资入股,股金1—2万元左右。1946年春的群众
运动(简称“春运”)时被封闭。
德昌盛 1891年左右,毕玉田等在东码头开办德昌盛染坊。1925年迁至元宝街。
主要经营出口花生、粮食及开染坊等,并在大连开设复昌盛钱庄,天津开设永昌盛
粮栈。资金约60万元。1946年“春运”时被封闭。
日盛德 清朝末期,谷铭训开办日盛德,主要经营出口花生米及购进大米、面
粉等,并开设德威盛记火柴工厂,日伪统治期间,资金多集于天津。1946年“春运”
时被封闭。
德新号 清末, 刘金堂开办德新号, 经营出口花生米和购进大米、面粉等。
1929年撤回坐庄人员,开办中威橡皮工厂,并购置大批房产。1946年“春运”时被
封闭。
德源祥 清末,戚桂芳开办德源祥,经营贩运粮食、出口花生米。后与德新号
合资开办承德钱庄,押金1万元,印纸币2万元在市面流通。1938年因纸币贬值停办
承德钱庄。1946年“春运”时被封闭。
益胜和 清末,王玉峰等开办益胜和,以贩运粮食为主。1938年王云峰接任经
营,生意渐冷落。1946年“春运”时被封闭。
源盛涌 清末, 戚礼堂开办源盛涌, 经营出口花生米及购进大米、面粉等。
1946年“春运”时被封闭。
文盛德 清末,吕维州开办文盛德,经营贩运粮食和出口花生米。日伪统治期
间经营困难而倒闭。
1930年收回威海卫后,海上贸易仍很频繁,商业发展较快。至1936年,大小商
号由英强租后期的364家增加到1,085家, 其中城区610家。分布在东山饭店至南大
桥403家, 南大桥以南47家,城内东街74家,西街21家,南街17家,北街48家;农
村集镇475家。
日伪侵占期间,较大的商号都被日伪控制,营业日益萧条。至1945年解放时,
资本在百元以上的商号由1936年737家减少为478家。1946年“春运”中,威海民族
商号被封闭282家, 城市商业冷落。这一错误做法及时纠正后,商业得到恢复,到
1949年, 大小商号有303家。 1956年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同时实行定息。至
1966年9月, 撤销公私合营企业中的私方代表,取消定息,将公私合营企业改成国
营企业。
外国商行 泰茂洋行 1900年初,英国人梅德斯等三人在刘公岛开设,1918年
迁至东码头西。代理英商太古轮船公司的定期轮船货运和客运;代理香港汇丰银行
和麦加利银行经营金融业;代理保险业务;由(英)威海卫行政长官署授权,掌管
威海地价,并开发威海工商业;组织“威海驳船公司”、“花生公会”。1941年12
月8日,泰茂洋行被侵威日军封闭。
和记洋行 1900年,英国人科乃善等在东码头创办,总行设在烟台,曾三次改
组。1938年,改称仁德洋行。代理麦加利银行业务;代理怡和轮船公司、蓝烟囱外
洋轮船公司的客运和货运业务;在原泰山路(今南大桥东侧)设栈房收购花生米,
雇人加工出口。1941年12月8日,被侵威日军封闭。
康来洋行 英国人D·克拉克约于1900年开设, 设东大楼和康来(刘公岛)饭
店。后由其子和中国人李翼之经营,并代办英国邮政业务。1941年12月被侵威日军
封闭。
富威洋行 1919年,英国人在东码头北开办,经理苏思科,主要经营开滦煤。
1926年孙琴轩接任,改称富威行。1946年“春运”时被封闭。
万丰洋行 1935年,德国人尼格曼在南大桥附近开设,经理为中国人,后由德
国人接任。设“油脂”临时代办机构,专营出口花生,附设油坊;代理荷兰、挪威
两国轮船业务。1945年停业。
盎斯洋行 1935年,德国人在原上海街开办盎斯洋行,为烟台总行的分行。经
理史密斯·潘申。代理德国三家轮船公司的货运业务。并代理外国五家保险公司业
务和德国汇丰银行金融业务。1945年停业。
宝隆洋行 1937年,丹麦人在原泰山路开设宝隆洋行,经理佘费尔。备有远洋
轮一艘,主要经营花生出口。1942年停业。
此外,在日寇侵占威海期间,日本商人先后在威海开办岩成商行、三菱商行、
兴和行、三义和行。1945年威海解放后,其物资由威海卫人民政府全部没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