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编 商业·外贸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209&run=13

威海的商业,在元代海运兴起时较前兴旺。至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作坊和民间
纺织业的发展,商品流通逐渐活跃。英国强租威海卫后,威海港辟为自由贸易港,
外国船舶来往增多, 在约九平方公里的城区范围内,商号和洋行达700余家。1928
年,威海进、出口贸易总值为1,914万元。
收回威海卫后,外商减少,民族商业发展,至1936年,有58个行业、1,085家。
日寇侵占期间, 商贩营业困难, 百元以上的商号由1936年的737户减少到478户。
1947年国民党军队进攻威海后,商业遭到严重破坏,被抢掠的商号达368户。
1956年,通过对私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社会主义统一市场。“文化
大革命”期间,商业经济遭到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肃清“左”的思
想影响,贯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和多渠道、少环节的方针,加强物资运转、
商品供销,积极沟通从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农村的商品流通渠道,商业出现发展
的新局面。 1982年,全市有商业、物资、饮食、服务等网点838个,平均每个网点
服务240人; 全民和集体商业、服务业职工3,843人,每千人拥有55个商业人员;
商业、 物资、供销社等部门纯购进11,289万元,农副产品收购3,307万元,外贸
出口商品收购额为4,800万元;社会商品(包括物资销售)总销售额13,401万元,
其中食品类零售量比1978年增长185%,棉织品增长162%,民用高档商品增长192%;
农副产品贸易市场成交额445万元,比1978年增长271%。城乡市场日趋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