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蚕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205&run=13

威海境内多山岚,养蚕条件比较优越,养蚕历史悠久。据《晋书》记载:“太
康七年,东牟山蚕遍野,成茧可四十余里”。明末清初,孙廷铨著《山蚕说》记载:
"东齐山里, 到处放养着山蚕”。境内山岚多为柞岚,村民以放养柞蚕为主。《文
登县志》(清光绪本)记载:“今村民厚利莫如柞树”,“有柞之山谓之蚕场,若
风雨以时,阴阳和调,春秋两收其利什倍”。柞蚕生产,到清代中后期已经春秋两
季放养,获利颇厚。1930年以后,桑蚕开始引进新品种。蚕业生产成为农村重要副
业之一。
柞蚕 品种 从清代到民国年间,蚕种多从辽宁、吉林等省引进,其品种有关
东、克乐、爱山等。五十年代,主要是黄安东、爱山、克令等,蚕种多用纯种,主
要由国营太平庵蚕场供给,次从辽宁盖县、宽甸等地引进。1957年后,由山东省蚕
业科学研究所供种,主要品种是克令和鲁青杂交选育的青黄,其性状稳定,抗病力
强,产量高,受蚕民欢迎。1960年,山东省蚕业科学研究所南院蚕场供给胶兰杂交
种,此种茧大,但抗病力较弱,产量不稳定。1978年,由栖霞县里夼大队引进山东
全省推广的杏黄种,与青黄比较,虽稚蚕期发育不齐、茧层略差,但性状稳定,抗
病力较强,似青黄,颜色鲜艳,蚕民延用至今。
放养技术 据《文登县志》(清光绪本)记载:“茧之出蛾也,盛之以筐,蛾
生子俱著筐上,乃割柞之初生芽者,植之河边,令其不枯,曰引科,以筐就之。小
蚕蠕蠕附枝,食叶渐大,至二眠移诸山,曰蚕场。四五眠乃作茧,春秋两熟,以秋
为上。”野外拴蛾制种方法,延用到1956年,开始推广伏季室内制种。柞蚕放养,
主要抓保苗、饲料调节,不发病。推广三手放蚕或围蚁破青,建立固定蚁场、嫩梢
破蚁等保苗措施,改变了过去稀放,不利保苗的旧法。大蚕期掌握严格分批、勤匀、
勤搬,随时治虫,及时淘汰弱蚕,大蚕老熟突击起场等技术要求。
放养情况 清代中后期, 春秋两收, 春蚕出自秋蚕种,秋蚕出自春蚕种。至
1921年前后, 威海柞蚕业最盛,年产200余万斤。有些村庄养蚕户很多,如张家山
村160户中, 有120户养蚕,年收茧13万斤,价值54,500元,占全村总收入的72%。
1934年后,柞蚕种病虫害严重,年产锐减。日本占领期间,东北蚕种无法引进,蚕
茧又无销路,养蚕户无几。1946年,全市有1,477户放养。因多年停养,山岚荒芜,
害虫很多,收成甚少。至1949年蚕业得到发展,年收茧13.7万斤。1960年,全市柞
岚9万余亩, 后因管理不善荒 废较多,1982年仅有5万余亩。主要分布在里口山、
北玉皇山、 正棋山、青山顶、佛爷顶等山,供100多个村庄放养。其中,张家山、
双寺夼、王家夼、姜家疃、王家疃、望岛、大西庄等60多个村庄,年放养两季。春
季4月下旬至7月上旬, 历时70天;秋季8月初至10月上旬,历时80天;放春蚕者,
主要为秋蚕育种。年放两季者,人均收入700余元,高者达1,000元。
桑蚕 品种 1932年,烟台丝业联合会引进诸桂、黄金两品种。六十年代,桑
蚕品种主要是华9×烟汉和烟汉×华9、 华9×华10和华10×华9两组正反杂交种。
1970年,引进苏17×苏16和苏16×苏17正反杂交种。1981年,又引进华保等品种。
放养情况 1930年后始有部分妇女、儿童放养。1957年有所发展,至1959年,
产茧5,078斤。1960年,全市共有桑园1,400亩。饲养方法是在室内放养,一年两季。
春季5月上旬出蚕收蚁,6月中旬收茧;秋季8月上旬出蚕收蚁,9月上旬收茧。主要
用具是蚕筐,也有用高梁箔等。放养期间,每天给桑叶5次,后改为3次。蚕老熟后,
放在松枝或蚕簇上作茧。
国营蚕场 国营太平庵蚕场 1946年建立,总场设在凤林区太平庵,分场在桥
头区方吉村。接收庙产,有柞岚1,000亩、耕地40亩,后植桑10亩,柞、桑蚕兼放,
供应蚕民蚕种。 初期年产茧100千粒, 最高年份200千粒。1970年后,年产一般在
400至500千粒,最高年份达600千粒。
温泉蚕场 1963年建,座落在温泉公社雅家庄村北。山东省林业厅投资,征用
南虎口、 凤林、 虎山等村柞岚16,000亩。年产茧6,000至8,000千粒,最高年产达
13,000千粒。柞、桑蚕兼放,为威海市及省内外提供原种。

威海市1949—1982年蚕茧产量统计表 单位:万斤
┏━━━━┯━━━━━┯━━━━━┯━━━━┯━━━━┯━━━━━┯━━━━━┯━━━━┓
┃ 年份 │ 蚕茧总产 │ 柞茧 │ 桑茧 │ 年份 │ 蚕茧总产 │ 柞茧 │ 桑茧 ┃
┠────┼─────┼─────┼────┼────┼─────┼─────┼────┨
┃ 1949 │ 13.69 │ 13.69 │ -- │ 1966 │ 65.40 │ 65.20 │ 0.20 ┃
┃ 1950 │ 13.62 │ 13.62 │ -- │ 1967 │ 27.20 │ 27.00 │ 0.20 ┃
┃ 1951 │ 14.62 │ 14.62 │ -- │ 1968 │ 45.00 │ 44.78 │ 0.22 ┃
┃ 1952 │ 19.61 │ 19.61 │ -- │ 1969 │ 23.23 │ 23.00 │ 0.23 ┃
┃ 1953 │ 23.40 │ 23.40 │ -- │ 1970 │ 28.30 │ 28.10 │ 0.20 ┃
┃ 1954 │ 23.98 │ 23.98 │ -- │ 1971 │ 18.00 │ 17.70 │ 0.30 ┃
┃ 1955 │ 30.11 │ 30.01 │ 0.10 │ 1972 │ 36.40 │ 35.92 │ 0.48 ┃
┃ 1956 │ 44.29 │ 44.19 │ 0.10 │ 1973 │ 53.47 │ 52.82 │ 0.65 ┃
┃ 1957 │ 41.31 │ 41.21 │ 0.10 │ 1974 │ 36.83 │ 35.81 │ 1.02 ┃
┃ 1958 │ 49.20 │ 49.00 │ 0.20 │ 1975 │ 32.52 │ 31.10 │ 1.42 ┃
┃ 1959 │ 26.91 │ 26.61 │ 0.30 │ 1976 │ 40.83 │ 38.52 │ 2.31 ┃
┃ 1960 │ 14.24 │ 13.90 │ 0.34 │ 1977 │ 28.13 │ 25.89 │ 2.24 ┃
┃ 1961 │ 1.80 │ 1.80 │ -- │ 1978 │ 43.17 │ 41.40 │ 1.77 ┃
┃ 1962 │ 13.05 │ 12.97 │ 0.08 │ 1979 │ 42.95 │ 40.69 │ 2.26 ┃
┃ 1963 │ 63.71 │ 63.52 │ 0.19 │ 1980 │ 78.47 │ 77.10 │ 1.37 ┃
┃ 1964 │ 68.77 │ 68.67 │ 0.10 │ 1981 │ 23.49 │ 22.74 │ 0.75 ┃
┃ 1965 │ 26.20 │ 26.10 │ 0.10 │ 1982 │ 24.83 │ 24.32 │ 0.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