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业病虫害防治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203&run=13

明清时代,防治虫害,常用人工捕打和明火烧杀法。建国前,引进部分化学农
药和药械,开始进行药杀。建国以后,陆续建立病虫害防治专业机构,加强病虫害
的测报工作,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逐步采用科学方法防治,化学
农药被广泛应用。
病虫害测报 1960年以后,农业科技人员采用诱集法、物候法、历期法、期距
法、饲养法、田间调查法、有效积温法、数理统计预报法等,进行农业病虫害调查,
并根据测得的资料作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病虫预报,通过有线广播、电话、文件
等形式发出。六十年代后期,在田村、孙家疃、蒿泊、虎山、爱于庄等村设立农业
病虫害测报点,逐步增设黑光灯、测蛾器。测报准确程度在80%以上。
植物检疫 五十年代初期,国家开始对进出口植物及其产品实行检疫制度。国
内地区间检疫事项,由威海市农业技术部门承担。检疫对象有农林种子,包括农艺、
园艺、森林、特用作物及牧草等种子;苗木及播种材料,包括树苗、接穗、插条、
块根、块茎、鳞茎等各种繁殖体;植物产品,包括禾谷、豆类、籽仁、果蔬、生药、
牧草、饲料、竹、原木等。此外,还包括包装植物及其产品的包装容器、材料填充
物及运载工具等。 1982年8月,在威海港设立山东省威海市美国白蛾检疫哨卡,检
查疫区和经过疫区的检疫对象,有效地防止有病害、虫害植物的传入或传出。
农业耕作防治 合理轮作换茬,以增强植株自身抗力,抑制寄生力强、迁移力
小、寄生种类较少的病虫害。深耕改土,改变土壤环境条件,影响病虫群落和危害
程度。合理施肥,改善作物营养条件,提高抗病虫害能力。选育抗病品种,实行合
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等。
农药防治 建国以后,利用各类农药直接或间接灭杀病虫害。但药物防治也有
一定的副作用。六十年代以来,有化学农药滥用现象,在灭病杀虫的同时,也杀死
了大量害虫天敌,造成生态平衡失调,也增加了病虫的抗药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
展,药物防治将逐步改为生物、物理等防治为主。
生物防治 七十年代后期,较普遍利用病虫自然天敌防治病虫害,除保护和创
造条件加速天敌自然繁育外,进行人工繁育施放。
物理防治 人工、机械捕杀,如捕捉地老虎,采集虫卵等;诱杀,用灯光诱杀,
明火烧杀,糖醋液诱杀,杨树把、谷草把、棕丝把诱杀等;设置障碍物,如树干涂
胶、刷白,阻止害虫迁飞和产卵;利用温湿度升降,如日光晒粮防虫防霉,温汤浸
种防地瓜黑斑病,土壤深翻曝晒杀灭病菌,冬耕深翻冻死土壤深层的越冬害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