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海洋捕捞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177&run=13

沿革 威海市濒临烟威渔场,水产资源较丰富,渔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清
代,捕捞的主要鱼类有:青、鲫、鳝、鳅、鲭、鲇、鲅、黄、黑、鲈、鲸、嘉、鲞、
 (正文第237页)、 (正文第237页)、鲤等。《威海卫志》(乾隆本)对海上
捕捞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海 (正文第237页)最贵,泅人获利颇厚;青鱼最多,
惊蛰以后,谷雨以前,重网或至数十万;以小罟取者有鲫、有偏口;以 (正文第
237页) 取者有青菜、 有燕儿;以罟兼 (正文第237页)者有银、有 (正文第
237页)、有鲻;以网目勒取者有王鲔、有秤星;以饵取者有 (正文第237页)、
有黄、 有黑、有鳝、有嘉、有敏、有黄姑、有黄安、有马 (正文第237页)、有
河豚、有涝班、有秃头星;近有下缗线者,听其自钓,乘筏摘取,种类尤夥”。
国民政府直辖期间, 威海为北方重要渔港。每年春汛,港内渔船近3,000只。捕捞
量较大的鱼类有60余种, 年总产量为900多万斤,其中尤以鲆鲽鳎类最多,常年可
捕, 达280余万斤。威海渔民经营的帆船渔业较为发达,除近海作业之外,远达华
北各重要渔场。1926年,威海渔商从日本购进两艘渔轮。至1931年,威海有渔轮26
艘。但因侵入山东沿海捕捞的日本渔轮逐年增多,加之青岛等地渔轮也竞相追逐捕
捞,使底层鱼类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威海新兴的双船拖网渔业,所获不足供消耗而
濒临崩溃,固守旧法的帆船渔业更无力竞争,十之三四脱离渔业。至1938年,渔户
由1931年的2,300户减少到1,525户,渔民由2,494人减少到1,678人,捕获量下降到
400万斤左右。日本侵占威海后,渔民多数破产,海上捕捞生产日益衰落。
威海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采取办理渔业贷款、发放灾荒救济和指导成立渔业互助
组、合作社等措施恢复和发展渔业生产,海洋捕捞重新振兴。1953年后,渔民组织
渔业合作社,后发展为渔业联社。人民公社化后,重点渔区的渔业联社统一组成渔
业(水产)大队。1960年,全市有孙家疃、田村、凤林、崮山四个渔业(水产)大
队,54个渔农结合村,共有渔民2,461人,各类渔船768只。
1958年后,捕捞网具有较大改革,种类和数量增加;1962年后,机动渔船逐步
取代木帆船;现代化导航通讯设备逐步普及,给多种工具间轮作业和开辟远洋渔业
创造了条件。海洋捕捞由比较单一的季节性作业变为常年作业。主要捕捞对象有带
鱼、小黄鱼、叫鱼、鲐鱼、鳓鱼、黄姑鱼、青鱼、 (正文第237页)鱼、叫姑鱼、
鲆鲽鳎类、墨鱼、对虾、鹰爪虾、海参、海蜇等。1982年,全市捕捞量为15,546吨。
其中,主要经济鱼类有:鲅鱼793吨,、青鱼611吨,鲐鱼123吨,鹰爪虾1,636吨,
对虾151吨。
渔船 非机动渔船 1931年,全区共有608只,1936年增至870只,后因日伪军
和国民党军队的破坏,到1949年仅剩225只,载重434吨,后多数被淘汰。其中,主
要船型有:高头,为双桅帆船,载重10吨,1953年后逐渐被淘汰;小鸡,为单桅帆
船, 载重3吨,六十年代中期部分改装为机动船,现存极少;瓜篓,舢板的一种,
建国后陆续淘汰;舢板,为附属船只,用于驳人、物和救生,至今为大船必备。
机动渔船 1926年, 威海渔商从日本购进2只木壳柴油机渔轮,后逐年增多。
1931年,全区共有26艘,1,180马力,总吨数552吨。机器种类有30、40、60马力,
分别为大连仓木、阿部、仁川、西森和日本下关等船厂制造。后经营者因入不敷出,
有的卖掉, 有的转为他业,至1949年仅存3艘。1958年,孙家疃公社渔业大队购置
石岛黄海造船厂制造的山东省第一对60马力机帆船。1962年,威海市试验成功山东
省第一对20马力、2105型机帆船。后逐步改换机型,机动渔船数量不断增加。1967
年,全市基本实现渔船机动化。1973年,购进第一对钢壳60马力机动渔船(后改装
成124—185马力) 。1982年,全市共有24对大型机动渔船(124—185马力)和305
只小型机动渔船(12—80马力)。
养殖渔船 非机动船, 1958年开始制造供海带养殖专用的、载重1吨左右的小
舢板, 1982年有703只;机动拖船,1963年,首次试用于拖曳养殖小舢板,1982年
有20—50马力拖船105只。
船用附属设备 五十年代,大型机动渔船都安装卷绠机;六十年代后,陆续配
备收音机、对话机、无线电台、测向仪、定位仪及探鱼仪;七十年代初,陆续配备
流网、围网起网机;七十年代后期,部分船配备雷达。小型机动渔船,五十年代开
始安装卷绠机;六十年代陆续配备收音机和对话机;七十年代末,陆续配备流网、
围网起网机。
渔具 网具 清代有小罟、大罟、藿等。国民政府直辖期间有花鱼网、流网、
底曳网、手操网、建网、风网、刺网、挡网、海鼠拖网、鱼篮等。建国后,海鼠拖
网、挡网、刺网、手操网陆续淘汰。1958年后,花鱼资源减少,花鱼流网被淘汰。
同年,试用海蜇网、米虾绷网淘汰,改用五杆挂网,后又改用联张网。1962年,开
始试用尼龙胶丝网,1965年普及。鲐鲅鱼流网,在1964年前为棉质线,主捕鲞鱼,
改用胶丝网后,主捕鲐、鲅和鲞鱼。1971年秋,捕对虾改用对虾流网(以前为对虾
绷网),初用锚桩固定,后改为流动,1977年全面推广。
渔网分定置网、 流动网两类。定置网:1982年有挂网8,550扣,主捕鹰爪虾;
袖子网205盘,主捕青鱼;大牛网2盘,主捕青鱼、鲅鱼;小牛网114盘,主捕青鱼;
礁头网11扣,主捕海蜒; (正文第238页)鱼网3盘,主捕 (正文第238页)鱼。
流动网: 1982年有大小拖网355盘,主捕对虾、鹰爪是虾、鲅鱼;牙片等;鲐鲅流
网15,229块,主捕鲐 鱼、鲅鱼;对虾流网9,329块,主捕对虾;拦前定置网50盘,
主捕海蜇;大拉曳网10盘,主捕海蜒。还有部分鲳鱼流网,主捕鲳鱼。
钓具 建国前延绳的分底线、 浮线两种, 间有戳刺等。1982年有河豚延绳钓
120筐, 主捕河豚;部分底鱼延绳钓,主捕黄、黑、鳗鱼;部分浮延绳钓,主捕带
鱼。
潜水器 主捕海参,1981年部分使用空气压缩机。1982年有潜水器32套。
渔期、渔场及作业方式 清代,多为近海春秋两季作业,捕捞方式多沿用旧法。
民国年间,机动渔船常年在石岛、烟威及渤海内各渔场作业,拉大裤裆网。除
捕黄花鱼、白姑鱼及大口鱼(鳕鱼)外,主要是底杂鱼。大型木帆船,多数于早春
到威海以北近海, 用花鱼流网捕黄花鱼。4、5月间,到成山头以南石岛外海,6月
间向西转入莱州湾、天津、营口沿海一带,均以流网捕鲞鱼。少数大帆船到威海以
西外海和莱州湾,用风网捕黄花、黄姑、鲭鱼,至7、8月份停止作业,用小木帆船
转入近海捕捞,钓带鱼、敏鱼、鲞鱼、嘉鱼;夜间拉大网,捕海蜒(幼 (正文第
239页) )、花叶(幼青鳞)鱼,秋季继续用延绳钩钓带鱼和底杂鱼等。另外,还
用潜水器和简易叉、拖工具、捕海参。上述作业时间和方式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
建国后,改变了以前春夏两季放流网和近海夏秋两季钩钓的作业方式。捕捞生
产常年作业, 其渔期、渔场和作业方式是:124马力以上渔船,每年1至3月南下到
吕泗和舟山渔场, 捕小白鱼、小黄鱼、黄鲫鱼和杂鱼;4月上旬转捕鹰爪虾,作业
渔场先在石岛外海,后逐步向北、向西移动,至4月中旬进入烟威渔场,一般到5月
中旬结束;鹰爪虾汛期过后,有的到石岛东南捕底杂鱼,有的到南方各渔场捕带鱼、
小黄鱼、 大黄鱼和杂鱼,有的到海洋岛渔场拖乌鱼;7、8两月为休渔期;9月份开
始,在烟威渔场捕捞杂鱼和对虾,渤海对虾开捕后,进渤海捕对虾;随着对虾的越
冬洄游,一般在11月初,逐步出渤海作业,有的到石岛外海作业至12月底,有的南
下到舟山、 吕泗和大沙渔场作业至春节。124马力以下渔船,绝大部分搞多种工具
兼轮作业,每船备有拖网、袖子网(带建网)、牛网(落网)、挂子网(张网)、
流网、对虾流网、海蜇网等;每年惊蜇后开始,到石岛渔场拉小白鱼(叫姑鱼),
一般作业到清明,中间要兼捕青鱼;青鱼汛期,一般从3月上中旬开始至4月中下旬
结束; 接着开始捕鹰爪虾,至5月上中旬结束,转入流网作业捕鲅鱼和鲐鱼;7、8
月份进渤海放流捕鲅鱼或海蜇; 9月份以后,捕对虾,后期进行流、拖结合作业捕
对虾、鲅鱼和杂鱼。

威海市1949—1982年海洋捕捞量统计表 单位:万斤
┏━━━┯━━━━━┯━━━━━━━━━━━━━━━━━━━━━━┓
┃ 项目 │ 捕捞总量 │ 其 中 ┃
┃ │ ├──────┬──────┬────────┨
┃ │ │ 鱼类 │ 虾蟹类 │ 贝类 ┃
┠───┼─────┼──────┼──────┼────────┨
┃ 1949 │ 655.0 │ 631.0 │ 19.4 │ 4.6 ┃
┃ 1952 │ 1,224.0 │ 1,186.6 │ 33.6 │ 3.8 ┃
┃ 1957 │ 928.0 │ 885.0 │ 33.2 │ 9.8 ┃
┃ 1962 │ 1,109.0 │ 1,004.4 │ 66.2 │ 38.4 ┃
┃ 1965 │ 1,125.0 │ 950.8 │ 142.0 │ 32.2 ┃
┃ 1970 │ 1,501.4 │ 1,252.4 │ 247.8 │ 1.2 ┃
┃ 1975 │ 2,383.0 │ 1,677.0 │ 275.0 │ 431.0 ┃
┃ 1976 │ 4,741.0 │ 2,646.0 │ 518.0 │ 1,577.0 ┃
┃ 1978 │ 4,052.6 │ 2,134.2 │ 378.4 │ 1,540.0 ┃
┃ 1980 │ 2,736.7 │ 1,823.4 │ 388.3 │ 525.0 ┃
┃ 1981 │ 2,925.1 │ 1,993.4 │ 201.4 │ 730.3 ┃
┃ 1982 │ 3,807.0 │ 2,752.0 │ 365.0 │ 690.0 ┃
┗━━━┷━━━━━┷━━━━━━┷━━━━━━┷━━━━━━━━┛

威海市1949—1982年渔船统计表

┏━━━┯━━━━━━━━━━━━━━┯━━━┯━━━━━━━━━━━━━━┓
┃ 年份 │ 捕捞渔船 │ 年份 │ 捕捞渔船 ┃
┃ ├─────────┬────┤ ├─────────┬────┨
┃ │ 机动船 │非机动船│ │ 机动船 │非机动船┃
┠───┼───┬─────┼────┼───┼───┬─────┼────┨
┃ │ 只 │ 马力 │ 吨 │ │ 只 │ 马力 │ 吨 ┃
┠───┼───┼─────┼────┼───┼───┼─────┼────┨
┃ 1949 │ 3 │ 210 │ 255 │ 1966 │ 78 │ 2,240 │ 877 ┃
┃ 1950 │ 4 │ 270 │ 275 │ 1967 │ 80 │ 2,360 │ 957 ┃
┃ 1951 │ 4 │ 270 │ 303 │ 1968 │ 85 │ 2,460 │ 1,096 ┃
┃ 1952 │ 4 │ 270 │ 377 │ 1969 │ 101 │ 2,884 │ 1,047 ┃
┃ 1953 │ 4 │ 270 │ 389 │ 1970 │ 127 │ 3,434 │ 395 ┃
┃ 1954 │ 4 │ 270 │ 398 │ 1971 │ 144 │ 3,736 │ 336 ┃
┃ 1955 │ 4 │ 270 │ 412 │ 1972 │ 167 │ 4,180 │ 291 ┃
┃ 1956 │ 4 │ 270 │ 436 │ 1973 │ 215 │ 5,278 │ 274 ┃
┃ 1957 │ 4 │ 270 │ 456 │ 1974 │ 253 │ 6,509 │ 250 ┃
┃ 1958 │ 6 │ 390 │ 440 │ 1975 │ 278 │ 7,417 │ 265 ┃
┃ 1959 │ 8 │ 510 │ 768 │ 1976 │ 271 │ 8,117 │ 253 ┃
┃ 1960 │ 10 │ 550 │ 758 │ 1977 │ 265 │ 8,452 │ 268 ┃
┃ 1961 │ 12 │ 750 │ 851 │ 1978 │ 272 │ 9,464 │ 220 ┃
┃ 1962 │ 20 │ 1,610 │ 794 │ 1979 │ 277 │ 10,930 │ 210 ┃
┃ 1963 │ 28 │ 2.230 │ 815 │ 1980 │ 286 │ 12,600 │ 247 ┃
┃ 1964 │ 19 │ 980 │ 789 │ 1981 │ 311 │ 13,980 │ 201 ┃
┃ 1965 │ 58 │ 1,760 │ 781 │ 1982 │ 331 │ 14,947 │ 1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