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农业区域结构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159&run=13

根据境内地貌类型和生产特点,按照区间地域的差异性、发展方向的区内相对
一致性等农业区划原则,将全市划为六个农业经济区。
北部沿海低山丘陵渔林果区 包括孙家疃公社和市区公社刘公岛大队,共12个生产
大队、 37个生产队,总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3,711亩。土壤类型以石渣土、岭地
沙壤土为主,蓄水能力差。海岸线长而曲折,港湾优良,极利渔业生产。渔业经济
发达, 渔业总收入占全市的40%左右;丘陵家发展林业、果业生产,逐步形成以渔
业为主,林、果业为副的农业经济区。
近郊沿海丘陵蔬菜副业养殖区 包括市区公社(除刘公岛大队)和田村公社东
部, 共33个生产大队、118个生产队,总面积51平方公里,耕地16,347亩。地貌形
态为山前倾斜阶地和山丘水平梯田,黄堰土所占比例较大,土壤施肥水平较高。东
部沿海有良好港湾,风平浪静,利于海水养殖业。临近城区,人多地少,副业经济
比重较大,占全市副业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一部分平原地灌溉条件较多,是城
市蔬菜供应的主要基地。
中部山丘林果牧区 位于里口山、北玉皇山一带,包括田村、羊亭、蒿泊公社
所属山区的自然村, 共29个生产大队、 89个生产队,总面积65.5平方公里,耕地
20,594亩。属低山丘陵区,土壤以石渣土为主,保水保肥能力差,农业生产水平较
低,以林果生产为重点,同时发展畜牧业生产。
西部丘陵粮油果区 包括田村公社西部和羊亭公社大部, 共48个生产大队、
200个生产队,总面积110平方公里,耕地65,866亩。土壤以岭地沙壤和泊地沙壤为
主,土壤肥力较高。水资源较丰富,水利工程设施比较完善,具备井灌、库灌条件,
为威海市粮油和果品重点产区之一。
中南部沿海丘陵平地粮油果养殖区 包括蒿泊公社所属21个大队、93个生产
队,总面积47平方公里,耕地33,761亩。地势平坦,泊地较多,以黄堰土、沙壤土
为主,有机质含量较低,但水利条件较好。浅海滩涂广阔,有利于发展海水养殖业。
粮油种植业较为发达,是全市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果业、海水养殖业也具有一定
发展前途。
东南丘陵油粮牧区 包括温泉、 崮山两个公社,有53个生产大队、174个生产
队,总面积115. 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900亩,土壤沙质,沿河两岸分布着河潮
土,肥力低,缺磷严重。水利资源比较丰富,水利设施较全,具备井灌、库灌、河
灌条件。是全市的花生重点产区,总产量占全市的五分之二左右,山岚草场广阔,
适应发展畜牧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