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服装、鞋帽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109&run=13

沿革 明清时代,威海居民的衣着均为家庭手工制作,至清末出现成衣制鞋店
铺。英国强租后,传入西式衣履,中式裁作逐渐掌握了西装技术,民国年间便有中
西装之分。1936年,大小服装鞋帽店铺有53家,大部分是前店后厂。日寇侵占威海
卫期间,大部分服装鞋帽店铺歇业,至解放前夕只剩下22家。建国前夕,有私营服
装鞋帽小厂13家,工人35人,缝纫机17台,资本总额7,931元。
1955年集体缝纫业有6家,私营衣帽店铺有5家,总产值27.8万元。1956年实行
全行业合营和合并, 至1958年为1家服装厂,主要生产设备靠家用缝纫机,产品有
男女服装、 帽子、机绣枕套、布鞋等,年产量9.5万件,工业产值87.7万元。1976
年,布鞋总产量19.1万双,服装总产量46万件,其中出口服装26万件。1980年后,
服装鞋帽工厂增加到15家, 其中市属集体工厂5家,公社、街道属10家。由家用缝
纫机改用电动机地轴拖带缝纫机、电动剪刀和缝纫操作的工夹具;整烫改用电熨斗,
实现了生产电动化,操作模具化,整烫电气化,生产效率提高80%以上。
威海市15家服装鞋帽工厂中,以生产出口产品为主的有服装一厂、服装二厂、
服装四厂、刺绣厂、布鞋厂,其余10家工厂多以内销和加工为主。
为适应服装生产季节性强、市场变化快的特点,制订了质量第一,花色式样以
新取胜,小批量、多品种的经营原则,贯彻内外结合、以外为主的方针,主动送样
品,接受国外来料加工、来样加工和补偿贸易;打存隶属关系界限,组织城乡挂钩
和企业联营。 1982年,有职工1,299人,市属企业厂区面积19,279平方米,建筑面
积15,321平方米。主要产品有出口女绣衣、枕套、服装、男女布鞋等,花色品种50
多种。 除内销外,还行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工业总产值2,312万元,全员劳动生
产率17,806元,利润181万元。
重点企业 威海市服装一厂。1952年10月由机关缝纫社和职工缝纫社合并成立,
厂址在新威路北段,1974年迁至和平路。建厂初期,有职工17人,家用缝纫机4台,
固定资产原值900元,年生产男女服装、帽子1,500余件(顶),工业产值2.4万元。
1956年, 与新时服装店、工人成衣局、新茂机绣组、建春缝纫社、新建缝纫社5家
服装店合并, 并吸收新联、福泰、庚新、时时、繁威5家私营衣帽店铺,职工增加
到184人,生产设备131台,年生产服装帽子11.5万件(顶),工业产值87.7万元,
利润4.9万元, 主要承担来料加工和生产各种内销服装。进入七十年代,利用传统
的手工艺术,生产出口手绣花服装,至1975年,发展成为山东口岸第一个出口手绣
花服装专业化工厂。
近几年,为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快的特点,积极与外贸部门配合,主动打样、送
样,接受国外来料加工、来样配色加工,成交率保持在23%以上,履约率在99%以上。
自制洗线机、 摆线机、打扣机和革新裁剪活样板,提高工效5—12倍。1982年,厂
内建筑面积3,768平方米, 主要生产设备138台,固定资产原值64.68万元。有职工
170人(其中技术员5人) ,生产涤棉出口女绣衣45万件、花色品种5种,工业产值
587万元,利润41万元,向国家提供税金20万元。
1980年9月,各种出口手绣花女绣衣,由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孔雀牌”
注册商标。以轻工业部颁标准,选用多色而柔和的高级涤素纺和真丝绸为主要原料,
在生产过程 中继承平、 刁、垫、编、参、抽拉、席纹、五彩十字等传统手工艺和
十几种技巧针法,故产品具有齐、平、匀、光、粗细饱满适中和做工细致精巧,颜
色协调明快,立体感强之特点,198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质产品。先后销售到美国、
英国、加拿大、日本、科威特、苏丹、阿根廷、叙利亚及香港、澳门等20多个国家
和地区。国外客商赞赏:“产品款式花型多姿多样,美而新颖,花款相伴恰当,在
国际市场上是领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