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10&run=13

建国以前,威海境内有羊亭、凤林、崮山后、温泉汤等集镇,均为当时农村的
经济文化中心。建国以后,由于工业日益发达和城市工业向农村扩散,在羊亭、蒿
泊、崮山后、温泉汤、田村、孙家疃、张村等地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集镇。
羊亭 位于羊亭人民公社中心,地处成大(成山——大西庄)、汪羊(汪疃—
—羊亭)公路交叉点。
羊亭,晋人伏琛所著《三齐略记》记作“杨庭”,旧志亦作“阳庭”或“杨亭”,
后讹传为“羊亭”。据此推断,羊亭成村,至迟不晚于晋代。相传从前这里曾建有
一片杨姓庭院,故称“杨庭”。
羊亭座落于羊亭——孙家滩小平原上,有里口山山脉和北玉皇山山脉环绕,羊
亭为周围农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据旧志记载,清初羊亭即辟为集市,距今
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逢集日,赶集人口常达20,000余人。1945年,羊亭为羊亭
区人民政府驻地,后为羊亭乡、羊亭人民公社驻地。镇内有企事业单位20多个,公
社拖拉机修配厂、电潜泵厂、钢窗厂、油厂、仪表厂、被服厂等亦集中于此。并建
有旅馆、照相、理发等服务行业。
蒿泊 泊于蒿泊人民公社东部,地处荣烟(荣成——烟台)、威宋(威海——
宋村)、成大三条公路的交叉点。
蒿泊之名,源于一古代传说:洪武十三年,文登县苘山一带洪水泛滥,有杨氏
兄弟三人离家逃荒至此,老大选定一片蒿莱的泊地定居,即以蒿泊命为村名。
蒿泊座落于长峰——蒿泊——老集小平原中心,有里口山山脉和正棋山山脉环绕,
地理环境较好。1958年,凤林人民公社机关由凤林村迁至蒿泊,凤林集也同时改设
于此。此后,蒿泊日益成为周围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七十年代以后,随
着社队工业的兴起和城市工业的扩散,这里十几家工厂联缀成片,公社机关及金融、
邮电等事业单位座落期间,形成主要街区,中学、小学、影剧院、卫生院等文教卫
生单位布列四周。商业饮食服务业较为发达。
温泉 位于温泉人民公社中心,五渚河畔,因河中有温泉涌出,故名。
温泉汤自古有名,因泉水清澈无味,很早即为周围人民的沐浴佳地,形成交易
场所。金代以温泉命名设温水镇,元、明代设温泉都,均有官署驻守。英国强租威
海卫后,在这里设南部行政长官办事处。建国后,先后为温泉乡、温泉人民公社机
关驻地。
汤泉北侧有一小丘,名西佛山。旧时山上有龙王庙,每逢庙会,常有数万人聚
集。后庙毁,日益萧条,但仍为威海东南重要的交易场所。1970年以后,随着城市
工业向农村扩散和社办工业的发展,以西佛山为基点,幅射分布着工业企业和饮食
服务业单位,使温泉汤村与河西村连成一片,形成比较繁华的集镇。
崮山 位于市区东南15公里,五渚河之下游,为成大公路的一个站点。
崮山,旧名五础村,又名曲家埠。后以地处崮山之背阴,改称崮山后。成村于
金元之际,为威海历史较长的村庄之一。含西村、中村、 (正文第36页)东村。
1945年以来,先后为崮山区、崮山乡、崮山人民公社的机关驻地。
崮山集市,是境内历史较久的集市之一。每逢集日,沿海一带农民渔民数千人
聚集于此。如今,这里分布着工商业企业和服务业单位30多个,三个自然村落连成
一片,已经成为威海东南沿海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张村 位于市区西南8.5公里,为荣烟公路的一个站点。
相传明永乐年间,有姜姓在此建村,故名姜村。后因读音传讹,误作张村,相
沿至今。1956—1958年,曾是张村乡人民政府驻地、田村人民公社南部20余村的经
济、文化中心。今划出为镇,社办工业多集中于此,饮食服务业也较为发达。张村
集,年上市人数约25万人次,成交额40万元左右。
田村 位于市区西5公里,为威海西郊新兴的工商业中心。
田村以姓氏得名,相传明代田姓居此,1945年以来先后为里口区、田村乡、田
村人民公社的机关驻地。
孙家疃 位于市区北4公里,雕山、菊花顶诸山北麓,紧傍黄海。
孙家疃旧名苗家庄,以苗姓在此立村得名。明末孙姓迁入,更为今名。建国后,
为孙家疃乡、孙家疃人民公社驻地。七十年代后,社办工业多集中于此,将孙家疃
村、沙窝村连成一片,形成市北郊工商业中心。由于地处海滨,风景甚佳,旅游和
疗养业发展较快。 近几年,每年接待中外游人5,000人次,促进了饮食服务业的发
展。旧时荒凉的渔村,日益成为威海市的“海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