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大事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a&A=2&rec=1&run=13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
2月 徐辉祖巡视山东东部沿海, 征集农民40,000余人组成捕倭屯田军,并择
险要地区设立卫所。
5月 明朝政府将文登县辛汪都三里东北近海处划出, 设威海卫,辖左、前、
后三个千户所。
1403年(明永乐元年)
魏国公徐辉祖征调文登县、宁海州(州治在今牟平县)数万人筑威海卫城。
威海卫指挥使司于文登县、宁海州境内设军屯十八个区,筹措卫所粮饷。
陶钺首任威海卫指挥佥事(当时未设指挥使),主持卫所事务。
在文庙东(今城里学校处)建威海卫学。
1408年(明永乐四年)
倭寇侵占刘公岛,并登陆骚扰卫城,被守军击退。
1415年(明永乐十三年)
会通河(古运河名)修成后,威海卫海运开始衰落。
1425年(明洪武元年)
刘得首任威海卫指挥使。
1484年(明成化二十年)
威海卫指挥佥事董逊,在后里口建董氏山园,明末焚于大火。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
筑百尺崖所城(今崮山公社百尺所村处)。
1489年(明弘治二年)
卫指挥佥事王恺捐俸建环翠楼,纪念巡察海道副使赵鹤龄整顿威海卫海防一事。
威海卫人王悦(后任京畿县丞)编纂《威海卫志》,赵鹤龄审订成稿(明末焚
于兵火)。
1509年(明正德年间)
旱灾,大饥,人相食。
1512年(明正德七年)
刘宠(刘六)、刘宸(刘七)农民起义军攻打文登城,威海卫城戒严。
1517年(明正德十二年)
巡察海道副使冯时雍,在威海卫学旧址重建卫学。
1529年(明嘉靖七年)
大旱,饿殍载道。
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
倭船自胶州湾至威海栲栳岛(褚岛)附近骚扰,被明军歼灭。
明嘉靖年间(1522— 1566年)
王宪武率一支农民起义军占领刘公岛,威震朝廷,后遭官军镇压而失败。
1596年(明万历二十四年)
明政府在著棋山(后称正棋山)、里口山等地开办金矿,后因含金率低而废。
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
威海卫指挥佥事董遇时与百尺崖所千户吴梦麒,在卫所推行“一条鞭法”。
1613年(明万历四十一年)
夏末秋初,狂风暴雨三昼夜,房屋倒塌,庄稼被毁。
1615年(明万历四十三年)
自4月不雨,遍野如焚,蝗虫盖地,人食树皮,城几罢市。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
大旱,人相食,市卖子女,饿殍载道。
1618年(明万历四十六年)
海运兴盛,刘公岛、三官营、庙前口均为泊船之所,常达数百艘。
1620年(明万历四十八年)
风雹交加,树倒屋塌,人、畜死伤无数。
1636年(明崇祯九年)
防院杨文岳与监视军门下把牌太监杨钦、周从善,奏请朝廷拨库金2,000余两,
修复威海卫城,疏浚护城河,获准。
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
夏 飞蝗蔽日。
秋  (正文第2页)螽遍野,庄稼尽毁。
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
大旱,民死大半,人相食。
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
3月 清军进入威海卫境内。
1645年(清顺治二年)
清政府将明代威海卫指挥使司改为威海卫守备署,设守备一员;左、前、后三
所,各设千总一员。
土豪姜学礼变乱成规,佥报卫所军户替当民差(明代,军户买耕辛汪都三里民
田,每亩加征“寄庄”银四厘,以不当民差),军户不堪,逃亡日多。后于顺治九
年恢复旧制,军户不当民差。
1646年(清顺治三年)
明代威海卫末任指挥陈万言署理守备,招佃垦荒屯田,征银充饷,名曰屯粮。
军屯征赋,自此为始。
1652年(清顺治九年)
威海卫致仕训导戚景鳃创办九容社学。
1655年(清顺治十二年)
裁左、前二所。
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
威海卫教授张联箕创办广翕社学。
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
威海卫原属文登县辖理的行政事务,移归威海卫守备署管理。县、卫分治。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
栖霞于七农民起义军进攻文登城, 威海卫守备徐宏谟招募青壮年800余人编为
乡勇,防守卫城,后解散。
顺治年间,因卫所制废驰,由文登营防守威海卫海防,后于康熙十九年改属宁
海营防守。
1663年(清康熙二年)
刘公岛疫病流行,居民全部迁出。
1668年(清康熙七年)
7月25日 地大震,民房倒塌十分之三、四。
是年 威海卫每个成丁须缴纳丁银8钱9分5厘(为文登县的5倍),死亡、逃亡
户亦不能免。
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
贡生毕懋第编成《威海卫志》(手抄本)。
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
浙江山阴武进士李标,调任威海卫守备。任内,修补城墙,创办义学。
1677年(清康熙十六年)
卫守备李标,为易威海“风水”,调集民工在城内开河筑堤,引城南河水入城
东流入海。
卫守备李标捐俸办药局。
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
辛汪寨(长峰寨)巡检司裁撤。该寨设官计303年。
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
丛、邹、姜三姓进刘公岛定居,垦荒地313亩。
1702年(清康熙四十一年)
裁百尺崖后所。
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
一支农民军进驻刘公岛,以“建飞”为年号。登州、宁福、文登三营清军集中镇压。
夏 旱,至9月无雨,禾苗枯死,人相食。
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
旱灾,瘟疫流行,春大饥,榆皮柳叶皆尽,人相食,死亡无数。
1710年(清康熙四十九年)
卫守备韩公远在关帝庙西设韩公社学。
1712年(清康熙五十一年)
11月 陈尚义率义军打死清水师营游击滕国祥,卫城戒严。
1726年(清雍正四年)
威海卫人郭文大续编《威海卫志》,于1742年定稿,乾隆1770年付印。
在双岛设立急递铺。
1727年(清雍正五年)
威海卫守备署推行“摊丁入亩”赋税制度。
1728年(清雍正六年)
宣化武举张懋昭调任威海卫守备,修建营城(今东山宾馆处)、先农坛(城外
东北隅)、风云雷雨山川坛(西门外)。
1729年(清雍正七年)
秋 大雨,城南河水复从旧河道(今城南河)东流入海。
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
守备张懋昭在城里东街设普济堂,济养鳏寡残疾者。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
裁威海卫,并入文登县,军屯18区分别归并宁海州、文登县及新设之海阳县,
威海卫仅设巡检司。卫学并入荣成县学,二年后归文登县。
177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
6至8月 阴雨,庄稼涝死,房屋倒塌。
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
夏 旱,螟害严重;秋季无雨,民饥。
1801年(清嘉庆六年)
春至秋,旱,草木枯尽,大饥。
1802年(清嘉庆七年)
10月 蝗虫害,麦苗殆尽。
1816年(清嘉庆二十一年)
8月27日 英国战舰阿里斯特号侵犯中国领海,驶抵威海湾。
是年 野狼为害甚烈,文登县(含威海)招募猎手协助民众捕打。
1818年(清嘉庆二十三年)
7月 大雨,平地水深数尺,民溺死甚多。
1821年(清道光元年)
在威海城里十字路口处修建关帝庙戏楼。
1832年(清道光十二年)
7月14日 英国东印度公司船阿美士德号侵入威海湾, 普鲁士人郭士立随船抵
威进行传教活动,遭渔民、农民拒绝,离城。
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
7月31日 倭寇、 海盗勾结袭扰威海卫,清登州水师后营经制外委范景增、城
里人戚惟达等42人,在刘公岛后海面抗敌阵亡。
1859年(清咸丰九年)
英国侵略军乘船侵入威海湾,搜集港口资料。
1860年(清咸丰十年)
6月初 英、法联军军舰闯入威海港,劫掠民船后去烟台。
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
10月 捻军攻宁海、文登,威海卫戒严。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年)
文登人吕体复设局种牛痘,全县(含威海)逐渐推广。
1862年(清同治二年)
东海关建立后,威海卫为常关分口。
1871年(清同治十年)
威海卫巡检司巡检潘兆瑞撰文保护森林,刻碑于奈古山。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威海盐民改煎盐生产为打滩晒盐。
1875年(清光绪元年)
11月1日 清政府批准山东巡抚丁宝桢奏请在威海卫筑炮台。
1976年(清光绪二年)
大旱,颗粒无收,出现人吃人惨景。
1880年(清光绪六年)
黄家沟村宋耀东建果园五亩,为威海果树专业栽培之始。
1881年(清光绪七年)
北洋海军在刘公岛设机器厂和屯煤所,并在威海卫、荣成县募兵。
1883年(清光绪九年)
北洋海在金线顶建鱼雷营。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
山东巡抚张曜来威海卫考察后,奏请在刘公岛设北洋海军提督署,获准。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
5月21日 总理海军衙门事务大臣、醇亲王奕 (正文第5页)等来威海巡查北
洋水陆操防。
是年 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总理海军衙门会办李鸿章,奏请清廷在威海
湾沿岸及岛屿修建炮台。
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
绥军、巩军各四个营抵威海卫驻防。
在刘公岛设电报局,兴建提督署。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
4月9日 清光绪皇帝批准李鸿章奏察勘各口海防折,刘公岛铁码头和日岛炮台
开始兴建。
12月17日 北洋舰队正式成军,驻泊威海卫,丁汝昌为北洋海军提督,刘步蟾
任右翼总兵,林泰曾为左翼总兵。
是年 护军两营进驻刘公岛。
绥军、巩军在城里北街开设宝聚永钱庄。此为威海最早的金融机构。
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和驻威海卫陆军统领戴宗骞,捐俸在卫城创办两处义学。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
5月 北洋海军在刘公岛设水师学堂,丁汝昌兼总办。
是年 威海乡间始办纩丝房。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
6月1日 李鸿章来威海卫检阅北洋舰队。
8月 威海湾南北两岸各增水雷营一处,并于南岸水雷营内附设水雷学堂。
是年 北洋海军提督署、铁码头和刘公岛、日岛及南岸炮台相继竣工。
建旗杆嘴(金线顶)、赵北嘴两处灯塔。
1892年(清光绪十八年)
英国传教士多孙、凯斯在威海卫坞口东设讲书堂,传播基督教。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
8月10日 日本军舰21艘入侵威海海面,炮击刘公岛和南帮、北帮炮台。
9月17日 北洋舰队同日本联合舰队, 在鸭绿江口外黄海海面进行主力决战。
北洋舰队爱国将领、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舰猛冲日舰吉野,全舰将士250人
大部壮烈牺牲。战后,李鸿章下令北洋海军退守威海卫。
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
1月20至22日 日本侵略军第二军团34,600人在荣成县龙须岛附近海岸登陆,
分兵两路进犯威海卫。
1月25日 清陆军总兵孙万林率军在白马河(今属荣成县)击退三倍于己之日军。
30日 日军攻占威海湾南岸各炮台,其少将大寺安纯被清军击毙于摩天岭。
2月1日 清陆军提督孙万林率军在孙家滩与日军激战,日军死伤500余人。
3日 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北岸各炮台相继陷落。
10日 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刘步蟾愤然自杀。
11日 日军在长峰村抢掠,群众奋起抗击。村民17人惨遭杀害。
12日 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护军统领张文宣、镇远舰管带杨用霖,拒降,先
后自杀殉国。
14日 威海卫水陆营务处候补道牛昶 (正文第7页) 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伊
东 (正文第7页)亨,在日军旗舰松岛号签订《威海降约》。
17日 日军占领刘公岛。
4月17日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其《另约》规定,一个旅团的日军驻扎威
海卫,以 此胁迫清政府履行《马关条约》。
1897年(清光绪二十三年)
春 威海人民开展反洋教斗争。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
5月23日 日本侵略军撤离威海卫,次日英国海军占领刘公岛。
6月中旬 英国陆军副将路易斯来威海卫勘测地形。
7月1日 清政府派庆亲王奕 (正文第7页) 、刑部尚书廖寿恒等与英国驻华
公使窦纳乐,在北京签订《中英议租威海卫专约》。
8月 英国海军将领铎沃德率军进占威海卫。威海受英国驻华海军总司令兼辖。
是年 英国人设立安立甘堂学校(校址在今威海第一中学处)。
英国陆军工程队长彭罗斯率员来威海卫测量租借地。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1月 英国殖民者强行购买刘公岛的土地和房屋,迫使岛上居民全部迁出。
是年 威海卫租借地改由英陆军部管辖。
为镇压威海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英国陆军在威海募兵,成立中国旅(亦称
华勇营,后于1906年解散)。
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4月6日 江家口子村武秀才刘荆山等在碑口庙聚众,反抗英国强租威海卫,遭
到英军残酷镇压。
西武林村(今属文登县)于冠敬等组织万余人在卧龙山打击埋界石英军。
4月25日 姜南庄教书先生崔寿山等人, 在张村慈圣寺前召开抗英大会,次日
遭英军镇压。
是年 威海卫租借地改由英国殖民部管辖,正式成立殖民统治机构——威海卫
行政长官署。
法国人罗汉光由烟台来威海传布天主教,1902年在鲸园建天主教堂。
威海卫至烟台设水下电线一条,并与青岛、大连、天津、上海互通电报。
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
7月24日 英国政府颁布《一九0一年枢密院威海卫法令》。
是年 (英)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将威海港辟为自由贸易港,免收关税。
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
英国投资30万元, 雇用华工400余名,在范家埠村西北金子岭开办威海卫金矿
公司,1906年停办。
英国在码头区和刘公岛设两处邮局。
英国人在码头区设立大英民医院,并在刘公岛和温泉汤设两处分院。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
(英) 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公布关于买卖土地的《官绝契》 和关于暂时典押的
《官典契》章程及船捐章程。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
威海卫商人自发成立商埠商会,会址在天后宫(今威海第一中学处)。
(英)威海卫行政长官署,将租占区划为25个总董区和1个特坊。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英国人在威海卫设立电话局。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
湖北人曾锡三、广东人米义山在威海卫成立同盟会,从事反清活动。
天主教在威海卫建圣母院(地址在今鲸园学校西侧),内附设明星学校、接生
院、方济医院、养老院、幼稚院、绣花厂等。
1911年(清宣统三年)
辛亥革命爆发,威海司巡检(清代主管卫城的官吏)被革命党人赶走,城区宣
告独立。
(英) 威海卫行政长官署进行人口调查,威海卫全区总人口为147,133人,其
中外国人293人。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1至2月 于镛等五名革命党人,先后被封建复辟势力杀害。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
由日本引进黑松树苗,植于码头区和刘公岛。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
南虎口村徐瑞祥在威海开办公益印务局(1930年停办)。
1918年(中华民国七年)
威海卫商人开办农业银行(1925年倒闭)。
商人阮长升投资在迪化街建同乐戏院(1982年拆除)。
德昌盛等八家商号集资,在坞口建成栈桥式钢筋水泥框架码头(名德胜码头)。
1919年(中华民国八年)
5月 安立甘堂学校和清泉、 敬业等小学,百余名师生游行示威,强烈要求中
国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6月6日 威海卫码头工人对《巴黎和约》表示抗议,拒不为日本商船装货。
1921年(中华民国十年)
(英)威海卫行政长官署进行第二次人口调查,威海卫全区总人口为154,663
人,其中外国人247人。
1922年(中华民国十一年)
10月2日 北京政府委任梁如浩为接收威海卫委员会委员长, 与英国代表翟尔
士、白伦特等,在威海卫举行交收威海卫谈判,无结果,后移至北京举行。
是年 政记轮船公司公利号轮船(载重548吨)于威海港外触礁沉没。
《威海午报》创刊(1928年停刊)。
1923年(中华民国十二年)
5月31日 中英代表在北京议定《接收威海卫协商意见书》 。《意见书》出卖
中国主权,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威海卫商会联合会、威海卫商学联合会分别
上书国会和外交部,要求无条件收回威海卫。
1924年(中华民国十三年)
4月 中国青年党威海卫地方组织成立。
10月23日 北京政府国务会议通过《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草案》(后因曹锟倒
台,未能完成签字手续)。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
2月 威海卫人孙启昌等筹办的齐东中学开学。
远遥村群众集资3,000余元修建远遥渔港。
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
威海卫城办事委员吕守序和绅商戚筱田集资开办不夜电灯公司。
1928年(中华民国十七年)
4月 朱喜儒在威海卫北门创办永增织布厂。
是年 孙家疃留美学生孙英川创办威海广海泉酿酒作坊。
国民党威海卫区党部成立。
民兴舞台(原名同乐戏院)首映无声电影。
威海港纯出口花生米等土产品价值301万元, 纯进口粮食、布匹和日用品价值
869万元,入超568万元。
1929年(中华民国十八年)
6月9日 威海卫举行第一届运动会。
6月 孟显初创办中威橡皮工厂,生产男女胶鞋。
11月 田村仁柳庄王德京和烟台昌兴火柴公司吕称黎,在威海卫北门外筹建德
威火柴工厂。
是年 世界卍字会威海卫分会成立,会址在青岛街(1938年停止活动)。
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
4月18日 中国国民政府与英国政府在南京签订 《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 与
《协定》。英国续租刘公岛10年。
6月14日 国民政府外交部设立筹办收回威海卫事宜办事处,并公布其规程。
9月3日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定,设威海卫行政区管理公署,直属行政院。
10月1日 国民政府外交次长王家桢、 威海卫行政区管理专员徐祖善来威举行
收回威海卫典礼,布告成立威海卫管理公署。英驻威办事大臣庄士敦率其职员离威
回国。
2日 国民政府颁布《威海卫管理公署组织条例》。英国在威海卫设立领事馆,
首任领事为阿尔彻。
6日 山东省福山地方法院威海分院成立。
9日 东海关威海卫分关成立。原设在卫城内之常税分关同时裁撤。
11月11日 威海卫管理公署派员接管威海卫城行政。
12月7日 交通银行威海卫办事处成立。 此后,实业银行、中国银行、山东民
生银行相继在威海卫设立办事机构。
1931年(中华民国二十年)
1月 《威海日报》创刊(1935年停刊)。
3月9日 国民党中央委员刘纪文和山东省教育厅长何思源来威视察党务。次日,
成立国民党山东省党部直属威海卫分部筹备委员会。
4至5月 整修城内街道,拆除卫城东门、北门和城里十字路口戏楼。
5月 南虎口村22户村民遭火灾,焚房192间;白马村60户遭火灾,焚房476间。
8月1日 《黄海潮报》创刊(1938年3月停刊)。
15日 威海卫通俗图书馆成立。
10月1日 收回威海卫纪念塔落成。
是年 修建环翠楼公园、三角花园和长峰飞机场。
威海卫管理公署征集民工30,000余人,修建公路和乡间道路600余公里。
1932年(中华民国二十一年)
3月17日 城区中小学生千余人游行示威, 抵制日货,捣毁法院门窗,并将几
处商号的日货搬到大操场焚毁。
4月 中共威海卫第一个党小组在威海中学秘密成立。
是年 威海卫管理公署组织女劝导员宣传反缠足,缠足陋习逐渐革除。
建威海卫公共体育场,设烟威汽车路威海卫办事处,办威海卫救济院等。
威海卫管理公署将威海卫全境划为八个自治区。
1933年(中华民国二十二年)
4月30日 中共威海卫党小组在城区散发传单, 张贴抗日反蒋标语,国民党当
局极为震惊。
是年 李桐华任东海关威海卫分关副税务司(此前,该职均由外国人把持)。
1934年(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5月26日 原民众抗日同盟军总司令冯玉祥来威海卫, 并在30,000多人的集会
上(会址在大操场)发表演说,抨击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6月16至18日 文登、荣成、牟平、威海卫等地数千名群众,为反对盐价激涨,
涌向鹿道口、杨家滩等盐场,抢走官存食盐30,000多担。
是年 修建威海公园(亦称东山公园)。
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
11月 “法币”在威海卫流通。
威海卫管理公署颁布取缔私钞法令和《威海卫银行、号兑换现洋暂行办法》。
1936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
3月 国民政府行政院命令, 威海卫地方行政除仍隶行政院直辖外,并受山东
省主席就近督察。
4月 孙玺凤任威海卫管理公署专员, 整顿禁烟机构,严禁吸毒(鸦片、海洛
因等) 。至年底,将6名出售毒品犯和12名吸毒惯犯判处死刑,并焚毁大批毒品和
烟具。
10月1日 威海卫民众教育馆成立(1938年日军侵威时关闭)。
12月末 威海卫中小学生举行提灯(笼)游行,拥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是年 北竹岛村人李万英投资,在南大桥南建华成影院(今新华影院处),开
始放映有声电影。
1937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
1月 中共胶东特委书记理琪被捕,特委机关由烟台转移到威海卫绥平街。
4月 中共威海卫特区支部在王官庄(今属荣成县)建立。
7月 “七七” 芦沟桥事变消息传到威海卫,全区人民极为愤慨,中小学师生
高唱抗日救亡歌曲,排演活报剧,到城乡宣传抗日。
11月 中共胶东特委委员林一山来威海卫开展统战工作,与专员孙玺凤举行联
合抗战的第一次谈判。
12月25日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威海卫队部成立。
12月 黄家皂盐务所盐警打死一农民, 附近村庄数千人包围盐务所,将5名盐
警打死。
1938年(中华民国二十七年)
1月15日 中共胶东特委在部分国民党军政官员配合下, 于威海卫管理公署大
院内发动武装起义,取出公署库存枪百余支和部分军需品,组成一支抗日队伍,开
赴胶东特委驻地文登县沟于家村。
3月7日 凌晨,日本军舰10余艘开进威海港。威海卫管理公署代理专员兼保安
司令郑维屏、驻威海军教导队副中队长安廷赓,率部逃离城区。下午,在四架飞机
掩护下,日伪军500余人由东码头登陆,威海卫沦陷。
3月11日 午夜,威海卫保安大队(郑维屏部)和文登县保安大队(丛镜月部),
趁侵威日军立足未稳之机,攻入城区,袭击设在北大营的日军司令部,拂晓撤出。
毙、伤敌70余名;丛部第二大队长赵善斋战死,官兵伤亡40余人。
3月28至10月8日 日伪军三次血洗柳林村,杀害群众15人,烧毁民房730多间,
千余名群众无家可归。
4月 日伪烟台市威海卫第二行政区专员公署、 警察署、伪治安队相继成立,
对威海人民进行法西斯统治。
春 日本海军封锁海面,大部分渔民渔汛期未能出海捕捞,生活极度贫困。
10月 中共威海卫特区支部在桥头区雅格庄村重新建立,并在附近村庄秘密发
动群众成立抗日组织。
11月14日 日伪军血洗李家疃,杀害无辜群众24人,全村117间房屋全被烧毁。
1939年(中华民国二十八年)
1月 中共威海卫特区支部在桥头区屯钟家村召开会议,改称威海卫特区委员会。
2月 日军在威海卫开设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威海卫支行,推行伪币。
春季 日伪政权强征民工和物料,在全区交通要道和重要村镇修筑碉堡。
4月 侵占威海卫日军宪兵队成立,惨酷镇压抗日军民。
是年 进出口贸易衰落,尤其是粮食输入甚少,民食发生恐慌,农民多以薯类、
野菜为主食。
1940年(中华民国二十九年)
2月 日伪军大“扫荡” ,国民党游击队溃散,中共威海卫特区委员会发动群
众收拣游击队丢弃的枪械150余支。
3月3日 威海卫抗日武装——威海卫区队在荣成县双顶洼村成立。
5月 中共威海卫特区委员会改称威海卫工作委员会(简称威海工委)。
6月20日 日伪政权扶植的中华民国新民会威海卫特区总会成立。
8月17日 中共东海地委、 威海工委在文登县紫金山村组建威海卫抗日大队
(后改称威海县大队,威海独立营)。
26日 威海卫临时参议会首届会议在文登县沟于家村召开,罢免了威海卫管理
公署专员郑维屏的职务,协议成立威海卫抗日民主政府——威海卫行政办事处。
8月 北海银行发行的“北海币” 开始在威海抗日根据地(港西、桥头和草庙
子等区)流通。
8月至11月间 发生台风灾害,农作物受到摧残。
10月 威海卫职工抗日救国会成立。
11月15日 按1930年《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与《协定》规定,英国海军撤离
刘公岛,英驻威海卫领事馆同时关闭。
12月17日 汪伪在刘公岛设威海卫要港司令部、威海卫海军基地队司令部。、
1941年(中华民国三十年)
1月8日 胶东人民抗日武装在昆嵛山一带歼灭反共、反人民的国民党游击队郑
维屏部主力,其残部投降侵威日军。
1月 威海卫青年抗日救国会成立。
2月15至17日 孟家庄据点伪军抓走盘川夼村中共党员、群众48名,其中6人被杀害。
是年 工商业日益消沉,工人、店员大批失业。城乡去东北干劳工的人激增。
1942年(中华民国三十一年)
5月4日 威海卫抗日大队同文登、荣成两县兄弟部队,在文登驾山窑一带围歼
反动武装大刀会。
10月13日至11月26日 日本宪兵队、伪警察局特务课及伪警备队,先后五次窜
到桥头区活动,抓走中共党员、群众98名,其中29人被害。
11月12日 日伪军20,000余人,对胶东区进行大“扫荡”,威海日伪军全部出
动,抢掠大批财物和牲畜,数百名群众被抓到威海卫遭到惨酷折磨,有的被残杀。
12月 威海卫抗日大队配合东海独立团攻克马井泊据点。
是年 威海卫行政办事处发布减租减息法令,桥头、港西两区部分村庄开展减
租减息的群众斗争。
物价昂贵,发生粮荒,居民多以豆饼、野菜为主食。
1943年(中华民国三十二年)
1月 中共威海卫工作委员会改为中共威海县委员会。
是年 中国三民主义青年团(简称三青团)威海卫区分部成立,受国民党威海
卫区党部领导。
进出口贸易跌落益甚,货物奇缺,价格飞涨。豆饼为人民主食,进口量增加。
1944年(中华民国三十三年)
7月 中共威海城市工作委员会成立。
8月19日至9月6日 在秋季攻势中, 人民抗日武装和地方民兵攻克24处日伪据
点,歼敌400余名,解放296个村庄。
9月 威海卫新华书店在天桥头区西山后村建立。
10月8日 国民党鲁东警保总队威海警察第二大队, 在后峰西村被威海、文西
独立营和威海卫公安局特工队围歼。
11月5日 刘公岛伪海军400余人, 杀死日军17人,于夜间乘同春号等3艘舰船
在双岛港登陆,投奔八路军。
1945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5月18日 威海卫行政办事处发布布告, 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立即行动起来,投
入反“扫荡”斗争。
8月1日 东海独立团和文登、荣成、威海三个独立营联合作战,次日晨攻克长
峰和北竹岛日伪据点。
14日 胶东军区向驻威日伪军三次发出通牒,限24小时内投降。东海独立团从
东、西两面向市区推进,占领塔山和金线顶。
16日 上午,日伪军逃到刘公岛;下午,东海独立团先头部队攻入市内,占领
伪专员公署,嗣后举行入城式。
17日 威海卫市政府组成。威海卫市参议会举行第一次会议,通过市政府施政方针。
23日 盘踞在刘公岛的日伪军狼狈逃走,人民军队进驻刘公岛。
9月29日 城市民兵组织——威海卫市工人纠察大队成立, 同时组建威海卫警
备大队。
9月 威海卫市政府清查没收汉奸财产,接管电气公司、电话局、邮务局等。
10月7至30日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黄海舰队的一艘驱逐舰、 一艘巡洋舰先后三
次来威海。市长于洲、警备司令张怀中等,接见了美国陆军上校金田、海军中校迈
克亚尼士、海军少将赛特尔等。
10月 威海卫市政府判处罪大恶极的汉奸费元气等6犯死刑, 将伪专员耿 
(正文第13页)熙和伪文、荣、威“招抚”司令张楚材押送山东省政府惩处。
威海卫市城乡开展减租减息、 反奸反霸群众活动,至次年3月,运动形成高潮。广
大贫苦农民、 市民分得50,000多亩土地、8,500亩山岚以及大量房屋、粮食和牲畜
等。
12月4日 威海卫市子弟兵团成立。
5日 威海卫市政府发布禁烟、禁赌布告。
12月26日 市北区里窑等八村1,500多名渔民, 在大操场集会,控诉东来盛渔
行对他们的剥削。
27日 威海卫市政府、威海卫警备司令部联合发出布告,号召保护公用建筑、
树木和防御工事等。
12月 全市近20,000人参加冬学,学习文化。
1946年(中华民国三十五年)
2月 威海卫市第一个国营商业——远东公司成立。
3月3日 城市、市北和里口等三个区50,000余人,在大操场联合召开伸冤诉苦、
斗争汉奸大会。
3月 东海军分区后勤处、北海银行威海支行、威海卫市政府集资520万元,建
立中威橡胶厂股份有限公司。至7月,中威橡胶厂恢复生产。
3至6月 凤林区凤林、老集和市北区合庆及羊亭区鹿道口等村群众召开翻身胜
利大会,焚毁地契,颁发《土地证》。
春 在“左”的思想指导下,一部分农民进城清算工商业者的“剥削”,大批
商品甚至生产设备被搬到农村,分给了贫苦农民,致使数百家工商业关闭,资财转
移,一批店员、工人失业。事后,中共胶东区党委对这一“左”的错误作了纠正。
4月2日 《大威周刊》创刊,每期发行1,500份(1947年8月因备战停刊)。
17日 发生强台风,损坏渔船18只,死45人。
5月 威海卫市政府发出关于实行土地改革的指示,在全市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是年 中共威海卫市委、市政府组织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至年末,全市组
成各种形式的互助组4,894个,入组农户25,832户,占农户总数的70%。
全市成立145处生产、消费合作社,资金1,903万元。
1947年(中华民国三十六年)
1月2日 中共威海卫市委、市政府召开首届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到会代表128人。
2月 中共威海卫市委号召全市人民团结起来, 支援前线, 反蒋立功。 全市
8000多名青壮年报名参军,并组织支援前线担架队、运输队、救护队等。
3月3日 威海卫市政府发布《威海卫市奖励造林及林木保护暂行条例》。
4月9至20日 国民党军舰在威海东、北海面上,多次抢劫商船和渔船,炮击沿
岸村庄。
4月20日 威海卫市政府发布《告威海卫城市同胞书》 ,号召全市人民加强备
战,随时准备打击敢于进犯威海的国民党军队。
5月1日 威海卫市政府发布《威海卫市工商劳动保护条例》。
威海卫市召开首届工人代表大会。
6月11至13日 威海卫参议会、 市政府行政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通过开展土
改复查的决议。
18日 中共威海卫市委、市政府在草庙子村举行欢送大会,欢送第一批支前担
架队1500人(拥有300副担架)奔赴鲁南前线,支援解放战争。
6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海卫市指挥部成立。
7月25日 威海卫市政府、 市支前指挥部在长峰村举行庆功大会,表彰我市首
批支前运输队荣获一等模范中队光荣称号。
8月 中共威海卫市委在威海第二中学试建少年先锋队、 青年民主先锋队(后
转为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组织。
8月18日 国民党军舰在皂埠嘴、 靖子头以北的海面上,发炮六十余发,轰击
沿海村庄。
9月1日 威海卫市政府发布紧急备战的训令,全市军民加强备战。
11日 威海卫市政府发布戒严通令和关于随时准备打垮国民党军进犯威海的紧
急动员令。党政机关、工业企业和中等学校等,开始向农村转移,全市坚壁清野,
全面备战。
12至26日 破获国民党保密局青岛站威海组特务案,逮捕特务分子,缴获两部
电台和其他特工器材。
10月3日 国民党军整编25师108旅322团沿烟威公路向威海进犯, 在牟平遭到
我东海军分区独立团的阻击,即窜回烟台。
6日 国民党军一部乘舰进犯威海港,占领刘公岛,并登陆骚扰。
13日 国民党军整编25师108旅322团在合庆半月湾和黄泥沟一带登陆,占领棉
花山以东地区。
17日 东海部队和威海地方人民武装,对棉花山国民党军发起反击战,次日拂
晓撤出。
11月17日 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师组成两个加强团进犯古陌岭,东海部队和威海
地方人民武装予以反击。
1948年(中华民国三十七年)
1月24日 国民党军抓走威海卫青壮年160名,押送到国民党区。
1月 全市中小学停课(10月各学校陆续复课)。
2月3日 国民党军占领区(市区、北门外至大操场以北和孙家疃、合庆一带)
720群众被国民党军、还乡团裹胁离开家乡,有250家商号先后被迫停业。
3月30日,国民党军撤逃。
4月 在备战时期迁往乡下的党政机关和工厂企业陆续迁回市内。
5月4日,市政府发出《关于春耕生产和救灾的具体办法的指示》,号召全市人
民开展生产自救运动,千方百计战胜缺粮的困难,避免发生夏荒和秋灾。
23日 市区发生6级地震, 东门外5处地裂,喷沙、喷水高达1.5米,损坏房屋
8000余间, 伤60余人,死亡2人。市政府机关干部和驻威海人民解放军指战员,积
极带领群众开展救灾,迅速修复了损坏的房屋。
5月 威海卫市立医院成立。
6月 中共威海卫市委发动群众开展生产救灾运动。
7月14日 国民党第八军突击营, 在刘公岛附近海面,枪杀由大连开往青岛的
“永生”号等四艘汽船船员,并将船拖至烟台。
9月12日 威海卫市政府组织成775人的担架队,开赴前线,支援济南战役(后
改淮海战役)。
12月 人民币在全市流通。
1949年
4月20日 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威海卫市第一个团支部在长峰小学成立。
10月1日 全市党政军民万余人在东门外大操场隆重集会,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
共和国诞生。
6日 光明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恢复生产,开始部分送电。
11月30日 威海卫市政府召开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1月 烟台水产部门派人来威海试养海带。
12月 党的基层支部开始陆续公开,至1950年下半年全部公开。
1950年
3月 威海卫市区划缩小,全境总面积为80平方公里。
5月 全市城乡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6月 威海卫市政府对工商业进行调整,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困难,发展经济。
7月 威海卫市人民检察署成立。
10月 在城乡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群众运动。
11月 全市土地改革运动结束,颁发《土地证》,划定阶级成份。
是年 威海轮船公司成立,开辟威海至旅大航线,设客运班船,五天往返一次。
1951年
1月1日 东海关威海卫分关改为青岛海关烟台分关威海支关(6月关闭)。
29日 威海卫市政府召开劳动模范代表会议,总结推广先进生产经验,鼓励农
民发家致富。
3月 威海卫市人民法院成立。
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1953年3月结束。
5月1日 全市26,931人参加游行,抗议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为支援抗美援朝,
全市人民捐款(旧人民币)八亿四千万元,捐文化、生活用品一大批。
5日 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威海卫市改称为威海市。
6月26日 威海市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首届代表大会召开, 成立新民主主义青年
团威海市委员会。
7月30日 威海市首届妇女代表大会召开。
8月15日 法国籍天主教神甫、帝国主义间谍分子加尼爵、费义德被依法逮捕,
驱逐出境。
12月 中共威海市委成立精简节约委员会,全面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
主义的“三反”运动。
是年 威海矿泉开始应用于医疗。
1952年
2月 全市工商界开展反对行贿、 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窃国家资财、反对偷
工减料、反对盗窃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同年8月结束。
5月 在全市开展整党运动, 按照党员标准对党员进行登记、审查和处理。1953年
春基本结束。
12月 威海市农民业余教育委员会成立,在全市掀起文化教育运动(又称扫盲运动)。
是年 全市开展肃毒工作,清除吸食鸦片、海洛因等恶习。
威海市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877.9万元, 比1949年增长
29.2%,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9.8%,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7.2%。
国营企业开始实行八级工资制。
1953年
1月28日 中共威海市首届党员代表大会在大众剧场举行。
2月3日至23日 为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全市出动90,000人次开展灭
蝇活动。
3月
全市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田村乡河北村建国社、第一个渔业生产合作社
——孙家疃乡沙窝村渔业社先后成立。
全市进一步开展宣传贯彻《婚姻法》的活动,实行婚姻登记。
5月 威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简称工商联)成立。
7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兵组织暂行条例》 ,建立各乡人民武装委员会
和市基干民兵团。
10月25日 威海市人民政府宣布取缔“圣母军”,接收宽仁院,驱逐反动传教
士法维里、葛德元和丁克刚。
11月 对粮食、油料开始实行统购统销。
是年 进行建国后第一次人口普查。
1954年
1月 全市开展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宣传活动。
2月 试办农村信用合作社。
7月9日 威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人民代表大会制取代各
界人民代表会议制。
8月 全市人民踊跃认购国家建设公债。
9月15日 棉布、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是年 大众京剧团成立,为威海市第一个专业剧团。
1955年
3月1日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新人民币,新币与旧币的比值为1:10,000。
10月3日 全市中小学教员集中于市内, 揭露和肃清教师队伍中暗藏的反革命
分子,肃反运动由此在全市展开。运动中发生过扩大化的错误,在1959年、1961年
的甄别、定案工作中得到纠正。
10月 威海市人民政府在《大众日报》发表公告,要求在威海有房产的外国人,
自公告发布之日起六个月内呈验合法证件,领回自行管理,逾期依法收归国有。
11月 开始实行义务兵役制度,有68名青年应征入伍。
1956年
1月16日 威海市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委员会会议,选举政协常务委员会。
17日 威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将原威海市人民政府改选
为威海市人民委员会。
26日 中共威海市委批准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次日,20,000余人
游行,庆祝私营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手工业全部合作化的重大胜利。
1月 全市试办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五个。
6月10日 对私有房产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禁止私有房产出租。
6月 文登县羊亭乡等18个乡划归威海市。
9月18日 威海市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
9 月 文登县竹园乡、宋家洼乡划归威海市。
12月11日 中共威海市委主办的《威海报》创刊(1959年9月停刊)。
12月28日 区划调整,全市划为八个乡、三个街道办事处。
是年 全市加入农(渔) 业高级合作社农(渔)民户数占总户数的99.8%;加
入手工业合作社的劳动者占总人数的98%; 参加公私合营和合作小组的私营工商业
者户数占总户数的91%。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全
面胜利。
1957年
5月1日 威海市有线广播站开始第一次播音。
5月 中共威海市委相继召开工商、 科技、教育、医务等各界人士座谈会,帮
助市委纠风,克服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6月9日 威海市成立节制生育工作委员会,动员多子女(四个孩子以上)夫妇
节制生育。
28日 威海市地方志资料征集委员会成立, 至1960年3月,编成《威海新志》
(初稿)。
7月30日 全市开始“反右派斗争”,至运动结束,有174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7月
全市农村中开展以粮食统购统销和合作化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有
200余名干部、群众受到错误批判。
1958年
6月8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全市干部大会,学习、贯彻“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6月 威海市人民委员会追认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失踪的240名
八路军、解放军、志愿军干部战士为革命烈士。

7月至年底 在“以钢为纲” 、全面跃进等“左”的思想指导下,全市城乡投入
大炼钢铁运动,二年后停止。仅流动资金即损失近一千万元。

7月 文登县小城乡和温泉乡四个村庄划归威海市。
8月初 调整行政区划,全市划为五个乡、一个街道办事处。
8月8日 开始征收房地产税(1973年取消)。
8月14日 五星社(即城里大队) 办起第一个“公共食堂”。此后,公共食堂
遍及城乡, 就餐21万多人,占总人口的85%。后因违背群众意愿和客观条件,陆续
解散。
秋 威海机械厂试制成功两台汽油型20马力轮式拖拉机。
9月1日 威海市第一个人民公社在田村乡建立。至9月6日,全市实现人民公社
化, 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9.9%。此后,实行联村核算制,“共产风”日益严重,
生产力遭到破坏。
9月 全市农村普遍开展“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的宣传活动。提出“亩
施万斤肥,亩产万斤粮”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泛滥,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损
失。
10月 文登、荣成两县的五个公社划归威海市,同时调整区划,全市划为10个
人民公社。
11月7日 威海发电厂750 (正文第18页)发电机组建成,并开始送电。
12月13日 威海市民兵师成立,辖15个民兵团。
1959年
1月16日 新建的威海图书馆正式开放。
3月25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五级干部会议, 传达中共中央郑州会议精神,开
始纠正人民公社化后体制扩大以及收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等“左”的错误。
6月17日 威海市人民委员会发布布告, 号召发展猪、鸡、鸭、鹅生产,公养
私养并重,并给社员一定数量的自留地。
11月中旬 全市开展“反右倾”斗争(1960年3月结束),907名干部、群众受
到错误批判和党纪、政纪处分。
1960年
5月29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第三届党员代表大会, 要求全市党员掀起生产、
学习、技术革命新高潮。
城市人民公社成立(同年11月并入城厢人民公社)。
6月 增设五所初级中学, 全市高、初级中学共九所,基本实现每个公社有一
所中学。
夏 由于工作上的失误,加上自然灾害,粮食产量下降,城乡口粮供应锐减,
副食品严重不足,出现建国后第一个严重荒年。市委、市人委成立生产救灾委员会,
组织千余名干部和医务人员,深入农村,发动群众采取制造“代食品”、采集树叶
和野菜等多种应急措施,开展生产自救。
10月 中共威海市委领导农村人民纠正人民公社化过程中平调社队、群众的物
资和资金的错误。据此年8月统计,退赔总值约500万元。
1961年
4月 全市普遍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
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180个核算单位调整为421个。
11月 在全市工业企业中贯彻《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和《城乡手
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恢复计时计件工资制。
12月19日 中共威海市委发出《关于“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具体办法》,
进一步调整了农村人民公社生产管理体制,生产队(即小队)成为基本核算单位。
1962年
春 农村部分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至6月,包产到户的生产队达906个,占生
产队总数的51.4%; 社员承包土地13,089亩,占耕地面积的3.1%。同年秋,被视为
“单干风”,被批判、禁止。
4月 精减国家职工,压缩城镇非农业人口。至9月底,全市共压缩非农业人口
4832人(内含精减国家职工2120人)。
5月 全市各级党组织对在“大跃进” 、“反右倾”、整风整社和民主革命补
课运动中,受到错误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进行甄别平反。
6月22日 原有的10个人民公社调整为13个人民公社。
是年 中共威海市委、市人委,对国民经济实行进一步调整:基本建设投资由
1961年的1,609万元压缩到48.1万元; 工业实行必要的关停并转;对部分商品实行
高价销售以回笼货币。
1963年
3月 全市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7月22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第四届党员代表大会, 通过了深入开展社会主义
教育运动的决议,并确定在凤林公社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试点。此后,在“左”
的思想指导下,部分农村干部受到错误的清查和批判(群众谓之“小四清”运动)。
9月 凤林公社凤林上村购买一台“瓦房店—22” 轮式拖拉机,成为全市第一
个有拖拉机的村。
11月 威海船舶修理厂造成60马力和120马力木质渔船。
羊亭木业社设计制造出三用播种耧,在全国农具设备技术展览会展出,被评为
二等奖。
全市开展反对贪污盗窃、投机倒把、铺张浪费、分散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五反”
运动,历时一年。
是年 全市调整工资,企业管理人员改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工资标准,升级面
为40%。
1964年
5月27日 全市开始进行建国后第二次人口普查。
夏 中共威海市委调集400多名干部, 到田村公社姜家疃大队改造山坡地,建
立“样板田”,从此,以农田基本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学大寨”运动,在农村
逐步展开。
8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董必武来威海视察。
12月1日 全市贫下中农代表大会举行首次会议, 产生威海市贫下中农协会筹
备委员会。此后相继建立各级贫协组织(1979年4月撤销)。
12月 田村公社涝台、城南河自来水水源地建成,次年开始向城市供水。
是年 全市工业、交通和基本建设战线,开展“学大庆”运动。
1965年
春 孙家疃公社养殖场人工养殖贻贝试验成功。
4月29日 威海平板玻璃厂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玻璃10万标箱。
6月 泊于、桥头、卧龙、草庙子、苘山、石岭等6个人民公社,分别划归荣成、
文登两县管辖。
8月 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简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
清思想)。在“左”的思想指导下,运动中约有80%的基层干部受到审查。
10月10日 威海市人民委员会召开归侨及侨眷代表会议,成立威海市归国华侨
联合会。
是年 威海建丰白铁组试制成功第一台半自动印刷机。
1966年
6月2日 威海第一中学出现攻击学校党支部执行“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大字
报。此后,大字报遍布城乡,矛头指向各级党政领导干部。
24日 中共威海市委、市人委八名领导干部被诬陷为“反党反社会主义黑帮”。
此后,一批知识分子和干部相继被打成“黑帮”,批判后,或关押,或遣送农村劳
动。
6月下旬 中共威海市委派出“文化大革命” 工作组,进驻中等学校和部分工
厂企业,至8月上旬撤出。
上半年 全市工业合作社和合作工厂35家,全部转为市属集体所有制企业。
8月12日 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即十六条)公开发
表后, “四大” (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在城乡展开,人民群众被卷入
“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
8月24日 “红卫兵” 组织在市内中学成立,随后,城乡普遍成立“红卫兵”
组织,冲击党政机关,揪斗各级领导干部。
8月下旬至9月 各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的红卫兵“杀” 向社会, 扫“四旧”
(旧思想、 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工商界、文化界有275户被抄家,抢走书
籍、文物等价值约13万元。同时,大批干部群众被揪斗或游街示众。
9月 停止支付公私合营企业私股的定息。
10月下旬至12月 全市各中等学校学生外出大串联,进一步鼓动“造反有理”,
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各级领导班子陷入瘫痪。
是年 羊亭公社修配厂制造的三行三用(玉米、花生、大豆)播种耧,销于阿
尔及利亚250台。
全市有竹岛、天东、鲁东、张村、崮山、温泉、冶口、亭子、万家疃、鹿道口、
孙家疃等11所农业中学和崮山、凤林渔业中学。
1967年
1月2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威部队奉命介入地方“文化大革命” ,实行“三
支”(支工、支农、支持左派)、“两军”(军管、军训)。
24日 中共威海市委、市人委、市公安局的印章,被“红卫兵”组织抢走。
2月19日 在上海所谓“一月风暴” 影响下,威海市15个造反派组织联合在市
体育场召开夺权大会,宣布市委、市人委的党政财文大权,自即日起归“威海市红
色造反者大联合革命委员会” (3月1日改称威海市革命委员会),至3月26日,各
人民公社也先后被夺权。 1979年2月6日,中共威海市委下达通知,否定1967年2月
19日夺权。
3月中旬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威部队向全市各中学派出军训团。
3月 刘公岛林场首次使用飞机喷洒敌百虫农药防治松毛虫, 计18架次,洒药
面积4000余亩。
5月 在反“二月逆流” 的影响下,红卫兵组织开始形成反对与保卫“革命委
员会”两大派,派性斗争日趋尖锐。
10月 两派红卫兵组织矛盾激化,多次发生武斗流血事件,许多干部群众被打
伤。
秋 威海市农业部门引进苏联水貂种250 (正文20页) 。后又引进少量日本
黑貂、彩貂。
12月19日 两派群众组织发生大型武斗, 至1968年1月15日持续28天,参加武
斗的人有万余名, 多以长矛、木棍为武器,各设营垒,昼夜对战,有9人死亡,数
百人受伤。原市人委办公楼和威海第一中学两座教学楼被烧毁。损失档案两千余卷,
丢损物资和停工停产造成的损失约四百余万元。
1968年
1月1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海市政法委员会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
16日 文攻武卫指挥部(后改称群众专政指挥部)成立,部分干部、群众受到迫害。
4月 全市开展“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一批干部和群众遭到错误批判。
4月至5月上旬 鹰爪虾丰收,总产量462万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8月17日 威海市党政机关部分干部编成三个连, 被送往市“五七”农(干)
校(校址在西涝台园艺场)劳动改造。
10月 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全市开展“整党建党”运动,党的组织路线受
到干扰。
12月 公办小学教师全部下放原籍任教,国家不发给工资,改由大队记工分付
酬,至1972年纠正。
1969年
2月 部分小学附设初中班, 实行七年一贯制;中学学制改为初中二年、高中
二年的“二·二”分段制。
10月14日 中共威海市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建立。
是年 田村至靖子、威海至江家口子、爱于 (正文第21页)至崮山、蒿泊至皂埠、
皂埠至崮山、崮山至温泉汤等公路改线施工。
农村相继建立合作医疗室,配备“赤脚医生”。
1970年
1月 全市开展“一打三反” (即打击反革命破坏活动;反对贪污盗窃、反对
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运动,错整了一大批人。
9月18至22日 中共威海市第五届党员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中共威海市委员会。
9月18日至11月中旬 全市开展“水电大会战” ,架通温泉至崮山、温泉至羊
亭的高压农村用电线路,实现社社通电。
9月24日 中共威海市委作出 《关于进一步掀起更大规模的农业学大寨的群众
运动的决定》,提出“奋战三年,把我市建设成为大寨市”的口号。在“文化大革
命”中,大寨成为农业战线上推行左倾路线的典型,学大寨运动逐步离开了正确的
轨道。
10月 国营无线电元件一厂成立, 生产3DX合金低频小功率三极管,威海市电
子工业从此兴起。
1971年
5月9日 全市开始清查所谓“五·一六” 反革命阴谋集团分子,有132人被错
误清查(1973年9月纠正了这一错案)。
5月 威海地毯一厂在农村设立加工点,城市工业开始向农村扩散。
11月 全市开展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反革命政治纲领《571工程纪要》。
是年 威海市被定为全国人民防空工作重点城镇,人民防空工程全面施工。
威海船厂、橡胶厂、机床厂、农械厂、印刷机械厂以及市区公社,分别同市内
中小学实行“工教对流”,由工人管理学校;农村中小学,由贫下中农选派代表管
理。正常教学程序被打乱,教学质量下降。
1972年
春 青鱼(鲱鱼)大丰收,总产1,846万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1973年
2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海市公安机关军事管制小组(即原军管会) 撤销,威
海市公安局和威海市人民法院恢复办公。
1974年
春 全市城乡开展“批林批孔”运动,市委主要领导干部遭到一部分人的围攻。
5月 威海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市内1路(党校至长峰)公共汽车通车。
城镇440名中学毕业生到农村落户, 谓之“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至1978年
全市下乡落户的知识青年共计1784名。一般在农村劳动一至二年即回城就业。1979
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停止。
6月20日 改革旧的丧葬习俗,开始推行火葬。
8月29日 11级大风毁农作物47,000亩、水果650万斤、船50只。
是年 国家投资387万元建设威海2号码头(1978年建成)。
松干介壳虫危害松林,至1976年全市12万亩赤松林大部枯死。
1975年
2月 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 兴起,“多劳多得”被视为“资产阶级
法权”,家庭副业被当作“产生资本主义的土壤”而受到批判,农村集市贸易
受到限制。
3月 全市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铁路工作的决定》 ,企业
开始进行整顿。
5月5至7日 中共威海市委、 市革命委员会召开计划生育先进代表会议,提倡
“一对夫妇只生育两个孩子”。
6月13日 全市万余名共产党员参加了烟台地委召开的传达中共中央 《关于努
力完成今年钢铁生产计划的批示》有线广播大会。
6月30日至7月3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五届十二次全委扩大会议, 批判了资产
阶级派性,讨论了对各部门进行整顿的措施。
12月 开展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
是年 威海造钟厂创立。
威海中波转播台建成,开始试播。
1976年
1月1日 威海影院落成,正式放映。
1月8日 周恩来总理逝世,全市人民深切哀悼。
7月6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朱德委员长逝世,全市人民深切悼念。
9月9日 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市人民沉痛万分,18日,万余人在市体育场举行
隆重集会,欢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10月22日和24日 全市军民两次隆重集会,欢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
11月23日 全市召开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罪行大会,掀起揭批江青反
革命集团的群众运动。
是年 在羊亭公社义和村南发现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
1977年
7月18日 数学家华罗庚来威海指导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
11月22日 威海市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保护文物的布告》,并公布威海市八
个文物保护单位。
12月18日 高等学校恢复招生考试,2,000多名考生应考。
12月 威海造船厂制造出全国选型第一艘千吨沿海货轮。该船液压甲板新技术
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是年 国家投资307万元,建成威海港货场77,000平方米。
威海体育场改建竣工。
威海市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1978年
3月 在望岛泊兴建威海毛纺织厂,1980年9 月竣工投产。
8月9日 中共威海市委发出编写《威海市志》的通知。
9月中旬 在王镇抚崖(今党校西侧)发现一座战国时代墓葬。
是年 恢复初级中学三年制学制。
部分工厂企业恢复计时计件工资制和各种奖励制度。
威海市革命委员会拨款重建环翠楼,1980年竣工。
在刘公岛东村东沟发现战国遗址。
1979年
1月10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党员干部大会, 传达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文
件;嗣后,市委组织干部深入农村进一步宣传三中全会精神。
2月 全市258名地、 富、反、坏分子全部摘帽;错划的174名“右派分子”全
部纠正,恢复政治权利,并遵照党的政策给他们安排了工作,对其受牵连的家属和
子女也作了妥善安置。
3月12日 全市27,000多人参加植树节劳动。
5月23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动员大会。
7月7日 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英模报告团一行六人,来威海作报告。
10月31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全市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经验交流会议。
12月11日 菲律宾一艘货轮在市区东北海面失火,威海市党政机关及中国人民
解放军驻威部队组织力量予以抢救,船员全部脱险。
12月 开展地名普查。
是年 全市联办中学由34处压缩为28处,初中所办的高中班全部撤销。
田村、羊亭、固山公社人工养殖对虾成功。
在神道口村西南山坡上发现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距今约6,000年左右)。
1980年
2月25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 要求清理“左”的影响,调整农
村经济结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
5月12至15日 威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 选举产生威海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威海市人民政府。威海市政协同时举行第五届一次会议。
6月 新建的东山宾馆竣工。
8月23日 威海市人民法院恢复公开审理案件和律师辩护制度。
27至30日 中共威海市第六届党员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动员全市党员积
极投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8月 威海塑料一厂制造的塑料喷灌配套机具,获1980年烟台地区科技一等奖。
10月6日 中共威海市委、市政府贯彻发挥优势、保护竞争、推动联合的方针,
作出《关于发展生产搞活经济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11月 威海市区公社城里、北门外、鲸园三个生产大队的社员全部转为非农业人口。
12月下旬 中共威海市委、市人民政府在全市城乡传达《中共中央转发山西省
委关于农业学大寨运动中经验教训的检查报告的批语》,大寨经验中左倾错误的影
响,基本上得到了肃清。
1981年
1月9至10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抓好四项
基本原则的教育。
1月25日 全市人民普遍收听收看了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对林彪、 江青两个
反革命集团十名罪犯宣判的实况。城乡群情振奋,人心大快。
27至31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贯彻中央关于在经济上实行进一
步调整、在政治上实现进一步安定的重大方针的具体措施。
5月4至6日 中共威海市委、 市人民政府召开农村多种经营工作会议,要求发
挥集体和个人的两个积极性,积极发展农村多种经营。
7月29日 全市有34项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山东省、烟台地区和威海市科技成果奖。
8月26至30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千余人参加的会议, 动员各级干部深入学习
和贯彻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9月 威海市社会福利院(地址在长峰村东北近海处)竣工。
秋 威海果树园艺场八年乔砧红星密植园(166.5株/亩),在旱情严重的情况
下,亩产11000斤,获烟台地区科技成果三等奖。
12月3日 威海市最大的公路桥梁——崮山大桥竣工通车。
12月13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要求各级党组织进一步解放思想,
在农村中推广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
是年 威海工艺品厂的满工扣锁抽纱绣花产品,在全国百花奖评比中获银杯奖。
全市教育系统1,444名教职员, 全部调升工资,其中调两级的285人;卫生系统777
名医务人员,589人调升工资,其中调两级的87人。
威海市在山东省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名列第一。
1982年
1月 中共威海市委、 市人民政府,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对市属工业企业
分期分批进行整顿。至年底,有50%的企业按标准验收合格。
3月2日 全市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
3月 全市考核175名科技人员,有90名获得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兽医师、工
艺美术师和技师等职称。
4月6日 威海市人民政府公布《威海市城市建设管理细则》。
12日 威海市开始进行建国后第三次人口普查。
6月20日 荣烟公路竹岛至江家寨路面展宽工程竣工。
6月 威海无线电一厂研制的WBZ-Z型埋层稳压二极管,经省级鉴定,主要性能
指数达到或超过国际同类产品“WE-605”的水平。
7月 改建新威路,总长3,294米,宽30 米;改建体育路,总长300米,宽18米。
恢复高中三年制学制。
9月18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全市机关干部和基层党支部书记会议, 传达贯彻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嗣后,采取各种形式,对全市党支部委员
以上的4,000多名干部进行轮训,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十二大文献。
11月9至15日 中共威海市委召开六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 贯彻落实党的十二
大精神和农业生产责任制。会后,派出大批干部深入社队,推广联产计酬、专业承
包责任制。
11月18日 全市军民35,000人参加义务劳动,修筑环山公路44里。
是年 新建的威海剧院落成。
全年降雨量仅414毫米,80%水井干涸,40多个村庄饮水发生困难。市委,市人
民政府先后派出干部、工人1000多名,到农村帮助农民抗旱,落实生产责任制。农
业总收入达到9,186万元, 较1981年增长9.9%,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1978年
增长38.4%;社员平均收入330元,比1981年增加32元,比1978年增加156元。
工业企业认真贯彻“调整、 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工业总产值完成35295万
元,比1981年增长9.9%,比1978年增长18.1%;实现利润3,944万元,比1981年增长
6.5%,比1978年增长18.5%,基本实现产值、利润的同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