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五莅泰安纪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9&A=9&rec=32&run=13

毛泽东主席青年时代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期间,由北京去上海,路经泰安,曾登临泰山。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于1952年10月、1955年11月、1958年8月、1959年4月乘专列路经泰安,或下车休息,仰望泰山,视察田野;或在专列上他的办公车厢内召开座谈会,进行调查研究,听取泰安地方党政领导人和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工作汇报,未再登泰山。据已发表的史料,其中两次留有照片,一次是1952年10月在泰安火车站站台的留影,一次是在华丰火车站以东的田间路上漫步、视察时的留影。这些材料和照片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是我们的领袖毛泽东关怀泰安建设与发展的真实记录。
1952年10月28日,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首次来山东视察。这一天,他在杨尚昆、罗瑞卿及山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和中共山东分局委员、分局工业部部长高克亭等同志的陪同下,由济南乘专列南下。当列车进入长清(时属泰安专区)境内,毛主席看到铁路旁的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时,感慨地说:“山上有树就好了。”
列车停靠泰安火车站,毛主席在工作人员陪同下,在站台上仰望巍巍泰山,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当他行至站台旁书有“泰安”的标志牌的时候,摄影师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时刻。
其间,专列的司机跑过来向毛主席问好。毛主席微笑着点头,问:“老同志开车几年了?”
司机回答:“我早年开车,现在搞行政工作,为保证主席的安全,特意为主席开车。”
高克亭等向主席介绍:“这个同志在战争年代开过火车,是位老同志,现在任济南铁路局机务段段长。”
毛主席听后哈哈大笑,握着这位段长的手说:“谢谢你,老同志!”
毛主席这次路经泰安,没有会见泰安的同志。上车后,专列驶向兖州,转乘汽车到曲阜视察。
1955年11月2日晚,毛主席第三次到泰安,中共泰安地委书记刘众前等同志向主席汇报了泰安的工作。
1958年8月9日,毛泽东主席在河南视察七里营人民公社后,乘专列北上到历城北园视察。这天凌晨1时,列车行至兖州车站时,在专列办公室里与济宁地委书记高逢五、副书记兼滕县县委第一书记王吉德及滋阳县县委书记和两个村支部书记座谈,听取汇报后,于凌晨3点多到达泰安车站。泰安地委副书记李元明、地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张瑞周、泰安县委副书记张海涛、泰安县十区灯塔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尚立祥登上火车,在毛主席专列办公室参加座谈会。
毛主席点着一支香烟,抽了一口笑着说:“怎么你们当中我一个也不认识?”
李元明回答:“我们都是第一次见到主席。”
毛主席深思一下说:“是1955年吧,我来过一趟。”
李元明答:“那一次来见主席的是地委书记刘众前等同志,现在他们去寿张县参观去了,县委第一书记、乡党委书记也去了,还没有回来。”
毛主席问:“你们地区有多少县?多少户?多少人口?”
“共9个县,一个市,105万户,540多万人口。”李元明回答。
毛主席问李元明:“你们想谈什么?”
“我们想汇报当前的工作情况,请主席指示。”
毛主席沉思片刻,说:“那就谈谈粮食情况吧。”
李元明说:“今年粮食情况比往年好得多。小麦比往年增产,今年小麦亩产162斤,总产8.5亿斤,较去年增产36%多一点。”
毛主席点点头,又问:“秋季怎样?能收多少?”
李元明回答说:“计划亩产600斤,争取700斤,总产量达到52亿多斤到60亿斤。”
毛主席问:“去年粮食产量是多少?”“亩产230多斤,总产量20亿斤多一点。”
毛主席听后略带怀疑地问:“增产一倍以上到二倍,能达到吗?”
李元明很有信心地说:“从目前作物长势看,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
毛主席听后很欣慰,像是自言自语地说:“但愿能实现,这样群众的口粮就能宽裕些了。”
毛主席又把话题转到水利建设上,问:“你们这里有个东平湖,还有一个东平县?”
“是。”李元明答。
毛主席又问:“位山坝工程动工了没有?”
答:“东平湖新堤已经动员21万民工于8月5日动工。何时竣工还不清楚。”
毛主席又问:“位山坝恐怕不像修堤那样容易,需花费较长时间。位山工程搞起来,你们能不能受益?”
答:“东平县有两个区受益。”
毛主席说:“受益的还有菏泽、济宁嘛!”
李元明补充说:“还有聊城地区也能受益。”
毛主席问:“怎样受益?”
答:“聊城的虹吸管工程到春季缺水不能满足需要。”
毛主席说:“只靠位山坝不行,黄河要有一系列工程,如三门峡等工程都搞,作用才大。”
毛主席又问:“泰安的水利怎样?”
答:“我区的水利化要靠汶河,去冬今春已在上游修了一些中小型水库,将天上落下来的水基本上控制起来,和地下水相结合,以汶河、引黄加上人造河为骨干,整修各河道,逐渐搞成平原地区的河网化。”
随后,毛主席把话题转向办社(指农业生产合作社)问题。问:“合作社怎样?规模多大?”
张瑞周接过话题说:“泰安地区有650多个社,平均(一个社)不到300户,社的规模太小,已不适应生产大跃进的形势。计划合并到200余个。”
另一位同志接着说:“这是过去的计划,目前看规模仍然小了一点。现在酝酿搞成一乡一社,使党、政、社合一。”
毛主席问:“一乡多少户?”
答:“8000至1万户。”
毛主席深思了一下问:“一个社这样多的户好搞吗?是否过大?”
答:“还未定案,需要进一步研究。”
随后,毛主席又问泰山的情况。他说:“你们这里有个泰山很大,山底下可能有不少铁。”
答:“泰山的西、北、东三面都已发现铁矿,只是山的前面还没有发现。”
毛主席又问:“你们泰安过去有个泰安府,出去不远就是泰山。到山顶有60里路吗?”
“没那么远,大约有40华里。”
毛主席又问:“现在逛泰山的人还多么?”
“过去不少,生产大跃进以来,逛泰山的人少多了。”
毛主席说:“现在少了,再过两年逛山的人就又多了。”
座谈会结束后,毛主席的专列开往济南。
1959年4月的一天傍晚7时,沿京沪线北上的毛泽东专列从磁窑站转头向东,在华丰车站以东缓缓停下。次日清晨,毛主席在两名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漫步在附近的乡间路上。一直到下午才登车离去。这是他在上海主持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以后离沪返京。毛主席在华丰没有会见泰安及当地的人员。随行的摄影师再次按动相机快门,留下了毛泽东在泰安的英姿。毛主席身着风衣,头戴便帽,笑容满面,双手合在胸前,高兴地望着泰山下这片古老的田野。他身后是一排刚栽植的幼树和平整过的农田,远处是村庄、农舍、正在冒着青烟的高高耸立的烟筒。他身边没有前呼后拥的人群,只有李银桥、封耀松侍卫于身旁。朝阳把毛主席高大的身影投印到泰山下的大地上,也永远铭刻在泰安人的心中。